APP下载

自然人行动特征探究

2020-06-29王秀然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统一性规律性行动

王秀然

摘 要:通过对自然人行动过程的观察和梳理,可以把自然人行动特征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1.行动是创造性、开放性的动态系统。2.行动的多样性,由于个体的需要、满足需要的手段及可利用的环境资源、条件、文化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人们行动的多样。3行动一方面表现为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为统一性。4.行动的规律性:行动是增加肯定方面量的过程,当前行动是归纳性行动,未来行动是演绎性行动,主体在对实现目标的多种方案、后果进行选择时,以付出最少、受益最多为选择标准,并按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顺序排列;行动结果是需要、手段合目的性、规律性的统一。

关键词:行动;需要;统一性;规律性

一、行动是创造性、开放性的动态系统

行动与社会不可分离,行动是主体需要与环境条件的创造性结合。人的需要、满足需要的手段、条件都与主体当时的小环境、大背景有密切关系,与当时的物质、文化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从现实和上述生活中的具体行动过程都可以看到这一点。动物也有吃、睡、性和安全的需要,但只会机械地满足,只会吃自然存在的东西,而不会象人一样加工、运输、储存;它们也需要睡眠,通常只在自然存在的某个角落进行,而人却建造出美丽的房屋、高楼大厦;动物只依靠自身的体力或自然物保护自己,而人除自身以外还制造出刀、抢、剑、戟、飞机、大炮等武器。只有人才能将需要与环境条件进行有机结合、进行创造,通过这种创造不断丰富着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行动又是一个开放性动态系统。他人行动的结果,如:商品、技术、文化、知识、规范等一切物质文化结果都可以成为“我”行动的条件和手段,“我”行动的结果也将成为下轮行动或他人行动的客观条件(如小学为中学打下基础,中学为大学提供条件。),同时又加入更大系统的立体链条式循环之中。个体行动系统是社会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个体的优势积累必将成为整个社会良性循环的基础。人类社会就是在粗陋的原始基础上世代累积而成为今天精致、聪明的人,一步一步地创造出枝繁叶茂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行动链条”象时间一样也是一维的、不可逆的,所谓“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时不可失,机不再来”,不可能再回到过去,而只能吸取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行动,“抓住机遇”。个体的行动链条组成了他的生命轨迹,或灿烂,或坎坷,或可悲,同时又与他人的“行动链条”相衔接,从而形成整个社会互动的网。一旦哪里有变故,就会形成连锁反应。纵向人类行动形成历史的长河,时而激越彭湃,浪花飞溅;时而缓缓流动,步履稳健;时而又低迷曲折,前途渺茫。人类社会就这样错落有致、螺旋上升。

二、行动的多样性

由于个体的需要、满足需要的手段及可利用的环境资源、条件、文化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人们多种多样的行动。

1、不同主体的需要、追求、具体目标各不相同。他喜欢吃辣,你喜欢吃咸,我喜欢吃甜,正所谓“众口难调”。他爱江山,你爱美女,我爱钱,各取所需。也正是由于个体的需要、追求。目标各不相同才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2、主体在不同的时间需要也不相同。(1)、人生各不同阶段需要各不相同。幼儿、老人需要被抚养,少年需要学习,成壮年需要工作、养家活口。(2)一天各时间点需要不同。晚上需要睡觉,白天需要工作、学习。(3)在同一时间点,各种需要的强度、紧急程度也各不相同。

3、满足需要的手段、条件各不相同。每个人的出身、学识、能力、爱好、习惯、阶层各不相同,因此对问题、现象、关系的认识、处理各不相同,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层次。

實现同一目标的具体手段不同。要到达泰山山顶可以是徒步爬上去,可以被几个人抬上去,还可以乘索道上去,各人根据需要进行有条件的选择。

4、不同的制度、文化、习俗、风尚等对人的需要及满足需要的手段、方式影响也是不同的。“韦伯将资本主义精神概括为以惜时、守信、谦恭、勤劳、节俭的态度尽量赚钱,同时抑制本能的享受,即把理性地追求利润、合理地增加自己的资本作为人生目的和道义上的责任。”(《社会学综合》P191)而费孝通则认为中国人是以“己”为中心的社会,在人际关系上遵循“差序格局”的原则(《社会学综合》P414)。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实行亲疏有别、内外有别的特殊主义原则,而不是西方以事为中心的普遍主义原则。中国人的消费攀比心理严重,不是以实际需要和能力为重,而重“面子”,如买车、装修等。

三、行动的统一性

行动一方面表现为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为统一性。

首先,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全人类的共同需要。正象马斯洛所指出的那样,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是人的共同需要。人的吃、住、安全有了基本的满足之后,才能从事高层次精神需要行动。人为了解决生存问题,首先就要进行生产,而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是一定的,因此生产的需要、生产使用的工具、手段大同小异。由于物质生产的进行,伴随着出现了交换、分配、消费及其规则,经济制度成为重要的本源性的社会制度。

其次,从古至今,人人都有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并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当政策、制度能满足大部分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并能提供合理合法的手段去满足它,让人民安居乐业,这样的政策、制度受民众的拥护,能促进社会的良性循环。相反,当政策、制度只能满足少部分人有钱、有权人的生存、发展,而大多数则民不聊生,基本的生存都受到威胁时,革命就成为他们唯一的出路、无奈的选择。

再次,全球一体化加强。随着通信、运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球人的联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由器物层的统一向文化、制度深层次渗透。大到汽车、飞机、电视、电脑,小到刀叉、纸笔等物品地球人都在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机械作业被广泛采用,各国争相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音乐、体育、艺术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文化的发展促使人们在思想上、行为上趋向一致。

最后,当部分人面临着共同的威胁急切需要解决时如疫情,大家的需要就会高度统一,而采取相应的共同行动。所以有现实的共同敌人或假想的敌人,有利于找到共同的需要一致对敌。

四、行动的规律性

行动的历史远远早于人类的文明史,人一直在同自然界、其他人及人自身进行着斗争,在矛盾中进行着一次次赌博式的选择,不断战胜自然、不断战胜自我不断地进化。充满智性的人类行动各不相同,但并不等于没有共同的规律可循。

1、行动是增加肯定方面量的过程。当肯定方面的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目标实现的机率较高;相反,目标实现机率就低。(1)当肯定因素∑Y远远大于否定因素∑N时,目标实现机率高。(2)当肯定因素∑Y与否定因素∑N大致相当时,目标实现有一定困难(3)当肯定因素∑Y远远小于否定因素∑N时,目标实现机率低。结合以上四个生活具体行动例子,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比如考大学,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考上大学;没有知识的积累是不可能的。    在影响行动的诸多因素中,重要性程度各不相同,其中起着主要作用的因素,对行动目标的达成起着关键作用(如关键人物、事件)而不完全取决于肯定因素、否定因素的量。

2、当前行动是归纳性行动,未来行动是演绎性行动。当前具备那些条件,能干什么,是对现实条件的归纳、综合运用,而将来行动是将目标与其实现条件、结果在头脑中进行排练、比较权衡,先进行演绎推理,时机成熟再進行归纳行动。归纳行动与演绎行动是行动的不同阶段,而不是两次行动。前文自然人的一般行动过程中的准备阶段是演绎性行动,充满多种可能性,而实施阶段是归纳性行动。

3、主体在对实现目标的多种方案、后果进行选择时,以付出最少、受益最多为选择标准,并按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顺序排列。人往往面临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选择,如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工作、需要充电、需要照顾家人,由于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都得以满足,那么这时主体就会对多种方案、后果进行比较权衡,按轻重缓急顺序处理,以付出最少、受益最多为原则。

4、行动结果是需要、手段合目的性、规律性的统一。“人都在进行着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最终结果如何呢?这关键看主体的活动是否是符合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否是一种‘历史的合力。当理论家、科学家的‘个人愿望是超前的、符合历史发展方向时,最终会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并对人及社会发展起指导作用。而作为政党、政府的‘愿望只能是符合当时多数人意愿的综合。”(《马哲》P230)“愿望”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主体又采取了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措施,再加上主体的努力,最终成功才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M〕社会学学科综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0

[2]李芹主编.〔M〕社会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9

[3]教育部社政司组织编写.〔M〕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徐永祥主编.〔M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5]王元明著.〔M〕行动与效果:美国实用主义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6

[6]罗伯特·伯格、罗纳德·费德瑞柯  梅毅译.〔M〕人类行为

猜你喜欢

统一性规律性行动
What Is the Hidden Card?
基于“电场强度”角度研究高中物理的规律性教学模式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统一性分析
新世纪以来澳大利亚“质量标准驱动”的高等教育改革:演变、特征及启示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通过“同案不同判”浅议司法统一性问题
电影《前目的地》的悲剧美学意蕴
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用舞台“行动”进行创作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语法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