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陈方案与城市规划

2020-06-29程飞飞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城市规划

程飞飞

摘 要:《失乐园---梁陈方案始末》建筑纪录片共5集,分别为进城、建城、保城、保墙和伤逝。1950年梁陈方案建议新中国的中央行政中心区离开北京旧城,在西郊建设,以求达到完整保护旧城和建设新城的双赢局面。

纪录片娓娓道来,梁陈方案从诞生到伤逝,是必然还是遗憾?这其中有怎样的原因?城市古文化与新发展真的不能共存吗?文章基于纪录片和文献阅读,对梁陈方案进行一个客观评述,并且引发对城市规划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梁陈方案;城市规划;文化保护

第1章 梁陈方案的诞生

纪录片第一集和第二集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刚刚成立的背景下,百废待兴,中央要将北平打造成全国政治中心。梁思成和陈占祥两位学者的汇聚,共同筹划这一方案。

梁陈方案的核心内容[1]一方面从整体保护的构思出发,梁陈二人建议将中央行政中心放到西郊,这样可以为未来北京城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准备好更充裕的空间,以避免大规模拆迁的发生,重在延续城市社会结构及文化生态;另一方面,按照平衡发展城市的原则来使城市各个部分居住与就业的统一,以防止跨区域交通的发生。

保护北平文物古迹,这是一座古都的拆与建,也是一代知识人的悲与情。关于梁陈二人为什么不采取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的方案,林洙女士给出了答案:资本主义国家的交通堵塞、人口拥挤、贫民窟,这些已经一塌糊涂了。

第2章 梁陈方案的特点

“梁陈方案”特别强调建筑的民族特色,充分肯定建筑的宜居性质,十分关注古建筑的保护,高度重视建筑的古为今用,这实际上体现了梁思成建筑思想的核心内容。

2.1民族特色

梁思成认为建筑是城市的灵魂,首都规划必须体现民族特色。

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5代封建王朝辽的陪都及金、元、明、清的都城,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它的历史极为悠久,同时北京城有着宏伟庄严的布局,嶙峋高大的城楼,雄劲挺立的城墙,围绕宫城的黄瓦红墙等等,无一不是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的杰出成就。梁思成曾深深感慨地说:“北京对我们证明了我们的民族在适应自然,控制自然,改变自然的实践中有着多么光辉的成就。” [2]

2.2宜居理念

梁思成认为都市建设必须以市民为中心,满足人们安居乐业和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在“梁陈方案”中,他清醒地認识到城市的现代化并不是广造高楼大厦,而应该把康养舒适的居住环境放在都市规划的重中之重的位置,这是北京宜居城市构想的最早雏形。

2.3保护旧城

方案建议在西郊建设行政中心,避免破坏旧城区,保护北京旧城的全貌。方案中提到[3]“北京旧城区保留着中国古代规制,具有都市计划传统的完整艺术实物。欧洲的大城市都是蔓延滋长,几经剧烈改变所形成的庞杂组合。它们大半是由中古城堡,市集,杂以十八世纪以后仿古宫殿大苑,到十九世纪初期工业无秩序的发展后,又受到工厂掺杂密集,和商业化沿街高楼的损害,铸成区域紊乱,交通困难的大错。”方案看到了北京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具象外化,凝聚了大量先人的思想及建造智慧,必须保护旧城建制。

2.4古为今用

梁思成是一位反对复古、提倡建筑现代化的建筑学家。他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研究,感受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神,抛弃了学院派的理论,充分认同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务实理想。实际上,“梁陈方案”并不拘泥守成,保护古迹也是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服务于首都建设的大局。

第3章 伤逝:误读+社会极端化思维方式

1962年,[4]北京市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13年城市建设的总结中,将“梁陈方案”形容为:“一部分技术干部主张将首都的行政中心搬到西郊去,要保存一切古建筑,使北京旧城原封不动的成为‘中国的博物馆”。在北京城市规划上,他提出保护古建遗迹,曾被人们误解为反对北京城的现代化,这显然是误读。

但是,不知何故,“梁陈方案”在一些人的眼里,成了“僵化”与“守旧”的代名词。也许,当年正是这种极端化的思维方式,“非白即黑”式的社会意识,才是造成这两位学者悲剧的渊薮。

第4章 梁陈方案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北京人口不过140万,而“梁陈方案”就勾勒出了21倍于旧城区的新首都,致力于解决城市单一中心发展模式带来的布局混乱、人口膨胀、土地紧张、资源紧缺等问题,这无疑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卓越的超前性,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值得借鉴吸收的合理成分。

1、城市规划要体现民族性。[5]一座城市最醒目的特征就是其独具气质的民族风格,而城市的民族风格体现在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和传承不绝的人文精神。既然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要印象,我国城市规划需要突显地方人文特色和民族传统特征,从而增加城市的活力和朝气。

2、城市规划要体现宜居性。[6]宜居性是当前城市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发凸显;城市空间快速扩张造成了居民职住分离和通勤距离的延长;以机动车交通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创造了大广场和宽马路,破坏了城市的人性化尺度……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城市宜居性的提升。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及十三五规划的国家城市发展战略的确立,宜居城市建设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共识。

3、城市规划要体现历史性。城市规划的一项基本要求就是立足当地的具体地理情况,梁陈方案的保护旧城规制思想就体现历史发展时期形成的独特传统和深厚底蕴,彰显城市悠久的历史风情和特色传统。所以,我国的城市规划必须立足基本国情和地方情况,摒弃平面摊开的蔓延方式,走集约化道路,实现城市的立体化,解决平面空间狭小和交通拥塞等一系列问题。

4、城市规划要体现时代性。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有机”和“集约”作为核心原则的“立体城市”已然成为主要城市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金磊.可敬的“梁陈方案”——读《梁陈方案与北京》一书有感[J].重庆建筑,2005(08):72.

[2]孙毅.从梁陈方案看梁思成的建筑思想[J].建筑设计管理,2013,30(09):43-45.

[3]钱寒轩.从《梁陈方案》读城市规制保护思想[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12(08):100-101.

[4]王军.梁陈方案的历史考察  谨以此文纪念梁思成诞辰100周年并悼念陈占祥逝世[J].城市规划,2001(06):50-59.

[5]李娜.继承与创新——谈“梁陈方案”对城市规划的现代启示[J].中国建材科技,2016,25(06):44-45.

[6]习希德,吴昊,李翔.墨尔本的城市宜居性[J].上海城市规划,2017(05):90-93+105.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城市规划
海北州民族文化发展研究
贵州民族文化保护方式、问题与对策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那些“搞城市规划的人”到底是谁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