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乡村的希望

2020-06-29吴豪军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

摘要:西赵小学是一所村小,57岁的校长李府迪,带领一批年均55岁老师,为了要让农村的孩子上好学,将来不再吃苦受穷,耐住寂寞,甘愿清贫,艰苦奋斗,有所作为,一心一意办教育,精心培养幼苗,牢牢坚守在村小这个阵地上。即使临近退休,不改对教育的忠诚。他凝聚人心的法宝是向我看齐,不要忘记我们的根。教师个个一心扑在育人上。

关键词:乡村教育;精心育人;忠心不渝

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化进程步伐日益加快,乡村越来越凋敝,人口加快迁往城镇、城市、大城市,学生纷纷转到镇中心学校,转到城市、大城市学校,那些处于弱势的村庄小学,失血严重,教师流失,学生严重减员,岌岌可危。然而一所农村边远村小仍在苦苦支撑,像一颗钉子钉在那里,受到上级认可,得到周围百姓称赞。这是一支乡村文明的守望者,他们饱含对未来的殷殷之情,牢牢坚守在那里。冬去春来,寒暑易节,没有改变他们的初衷。城市繁华的生活,五光十色的美景没有动摇他们的内心。每天风里来雨里去,酷暑寒霜没有阻拦他们匆匆地脚步。以校长李府迪为首的皂市镇西赵小学的一班教师,就是这样的一群守望者。

他们已不再年轻,平均年龄55岁。从青春年少到满头霜花,岁月悄悄已逝,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始终没有改变。

一、不要忘记我是谁

长期以来,乡村教育地位越来越低,基础教育资源配备失去均衡,村小校舍日渐陈旧破败,教育设备配备不足,师资严重缺乏,学生成绩难上升,教师思想动荡、情绪不稳,家长另谋孩子出路,学生纷纷离开乡村进城上学,村小数量越来越少,人数越来越少。

城市学校、民办学校、乡镇中心学校凭借雄厚的资源、完备的设施、优良的师资吸纳着村小的血液,剩下些走不动不甘心无奈何的家庭和学生,也是些啃不动的硬骨头。学校面对就是这样一些人,还得使劲全力教学。学生难管,学生难教,家长难应付,如何教育这些孩子,是一个问题。

在这样学校,首要的任务是留住老师和学生,凝住人心。

李校长在教师会上说,习近平总书记说: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中央的高度来认识我们的工作,从国家民族的利益来认识教育工作。我们身在西赵,心怀祖国。身在村小,工作伟大,不能自己小看自己。我们从事的是有关未来的工作。

正应为有这样的认识,在这里每一位教师把学校看成自己的家,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事,干事就要干的最好,在即将告别教育舞台之际,不留遗憾,不能出现59岁现象,让人生有一个完美结局。

李校长出生农民家庭,祖祖辈辈吃够了没文化的苦。他从小在家就参加生产劳动,亲身经历农民辛苦生活,对农民产生深厚的感情。他时常朗读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他从小立下志向:要努力拼搏,长一身本事,让家人不再辛苦劳动,不再受苦受累。走上教育岗位后,他有一个强烈的心愿:让像他这样的农民后代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从繁重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这也是他和他的同事今天从事教育工作的动力。

李校长一次和老师谈到:我们都是做爷爷奶奶的人了,做事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教育工作是良心工作,出了幾分力,只有自己内心明白。我们的工作要对得起良心。是的,提起西赵小学,有人就摇头,许多老师不愿意来,这里村民贫穷,偏僻路远,生活艰苦,我们既然来到这里,咬紧牙关也要好好干,要对得起西赵的百姓,对得起国家给我们的工资。

是的,有人在城市,有人站住好位置,有权利,有荣誉,高薪水,有资源。但村小也是重要岗位,离不开人,牺牲点个人利益,不算什么,只要父老乡亲的孩子上好学,我们也无怨无悔。不能忘记我们是谁,我们的根在哪里。

二、向我看齐

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必须是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良好素质,作风过硬,吃苦耐劳,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这是李校长的办学理念 ,他书写好挂在办公室墙上。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有了好校长,就有了好的教师队伍。李府迪就是一位事事走在前面的人,凡是要老师做的事,他先做在前,向他看齐。不占学校一分利益,是一个铁面人。他的家属从不吃学校一个馒头,一碗饭。有时食堂饭菜剩下,有人劝他家属带点回家,他说小便宜今天占一点,明天心就更大,不能开这个头。他把学校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李校长要求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己人,贴心人。嘘寒问暖,细致入微,吃饭穿衣,书包零食,铅笔橡皮,要求教师清清楚楚。他说: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老师要像家长一样,给每个孩子温暖。他能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认识每个孩子的家长。时常给孩子擦鼻涕,整理衣服。学校四年级一班有一个脑瘫病的孩子,鞋带散开了,走路两脚踩鞋带,李校长叫住他,蹲下身,给他系上鞋带。他不会削铅笔,李校长帮他削。他右手没力量,握不住笔,写不成笔画,李校长教他画,画了一年、两年、三年,终于能画横线、竖线。

他要求教师要有远大理想,不能仅仅作教书匠,要为国家民族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

曾有人说“一个民族只要教师的精神不倒,这个民族永远是有希望的。”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素质提高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做人,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这是李校长对每个教师的希望。

李府迪要求教师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传道者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影响着学生。日常教学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文明,举止大方端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的过程,教学相长。

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国家正努力实施全面的新课程改革。面对新课改,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完善,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也才是学校取胜的关键。学校要求教师在素质上胜人一筹,才能在新课改速度上快人一拍,才能在新课改措施上高人一着。钻研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教育能力。李校长说,虽然我们即将退休,但对真理的追求不能休止,在教学上我们要有所求,发挥我们最后的光和热。学校成立读书会,每月交流读书心得。校本研修扎实。吴祥生老师每年都写满厚厚一个笔记本。

专业知识,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放得开并收得拢,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适时调整教学,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自觉学习信息技术,用新技术辅助教学。李校长带头制课件,制微课,学生十分喜爱李校长上课。老师都在一师一优课上赛课,利用天门教育云平台,从事教学,下资料,下课件,服务教学。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每项工作他都要过问,力求件件落实。他的工作作风是雷厉风行,还像年轻人。学校虽小,工作和大的学校一样多。政治学习,教学检查,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外出开会,检查评比等等,这些工作都完成的很好,受到中心学校好评。

三、个个是好汉

有了好领导,有了好制度,有一支好队伍。天时地利人和都齐了,上下一起努力,才有力量,才能打胜仗。

作为校长的助手的教导主任,胡诗雄是最好的助手,最放心的助手,是教学上的带头人。凡是他的学生无不称赞他是教学的行家。

自从他来到西赵小学第二年,就彻底甩掉西赵小学教育落后的帽子,并且一直领先全镇,保持不败的记录。这与教导主任胡诗雄有莫大的关系。

教学工作是辛苦的,是寂寞的,是严谨的。他是教学的带头人,老师就向他看齐。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学生情况的掌握,他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心中明了,笔下记载,对照检查,一一落实。不能模糊不清。

他说教学要扎实,教研要常态化进行。领导推门进班听常规课。教师琢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教学工作,他还抓后进生工作。村小中,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许多问题生。其中一种拖拉磨蹭型。这类人,人数不少,他不会跟老师对着干,也不会大声嚷嚷,他会慢慢消磨你的脾气。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永远在做昨天前天的事,不能当天事当天完成。永远落在时间后面。没有时间观念,没有效率。养成磨蹭的硬功夫,拖死老师,磨死家长。走路一步一步,不慌不忙取出书本,缓慢翻开课本。刘佳胜是这样的人。如何对待这一类型的学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胡诗雄和老师一起经过长期探索,找到对付磨蹭生的办法,训练他们时间观念,建立起有事立即做的动力系统,转化了一些后进生。刘嘉胜家长逢人便说:“我家孩子进步大,胡老师真是好老师。”

吴祥生,过去连续十八年担任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经历长期中考磨练,取得过考试辉煌成绩。现在任六年级语文教师。

他的课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讲述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又紧扣教材,注重基础。学生十分喜爱他的课,是学校的一张名牌。

如写景的作文。学生往往不能做细致观察,或是眼中有境心中无语言,有语言又没不知从哪来开始。如何让学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感,有不说不畅快的心情,他先做足准备。给学生提供思路,让学生有意观察,做笔记。他拍摄景观照片:春天粉红桃花,雪白梨花,小小迎春花,红中透白樱花,校道上的繁茂的香樟树,开白花的鸽子花,金黄的油菜花,田野劳动的人们,操场上嬉戏的学生,走廊里玩老鹰捉小鸡的小朋友,教室共同读书的同学。在一体机上放给学生看,学生看到这些熟悉的场景,兴致高涨起来,讨论一番,摩拳擦掌,比一比谁写的好,谁写的生动。这样的课学生十分喜爱,收效很大。教学中,他都是这样下功夫。

2014年至2018年,镇、市组织的小学生作文竞赛,每次都荣获奖励。2017年黎瑜琴获市二等奖,2018年刘欢在读书活动中获市三等奖。

陈静是最年轻的教师,四十五岁。二十二年来,从事语文教学。学校缺少英语老师。以前有两个支教生在学校过渡一年调走了,英语老师调不进来,有的抱怨路途远路难走,生活艰苦。在这种情况下,陈静主动挑起这副重担。改任英语教师。先不说她吃多少苦,下了多少功,一年后全市调考(临时抽取一个年级考试),陈静教的五年级英语全镇第一,胜过那些科班出生的专任教师。以后她担任全校三、四、五、六年级英语教学,每次调考,他她所教的年级都是全镇第一,没有人超过她。

由于成績突出,从2013年到2018年校长李府迪年终考核都为优秀,2016年校长李府迪被评为天门市十佳乡村教师;2017年胡诗雄获天门市十佳道德模范称号;2018年吴祥生获天门市十佳乡村教师称号;2019年史东平获天门市十嘉乡村称号;陈静撰写的论文获2019年湖北省信息技术三等奖;吴豪军的论文获2016年省信息技术一等奖,撰写的《体味生活,学写真文》获2019年省二等奖。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
例谈乡村小学的发展
乡村特色学校创建热的冷思考
现代化进程中村小发展的现实反思
“栖霞新村”:黄质夫先生的乡村教育实践
反思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民族地区乡村教育要重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