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新闻舆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影响

2020-06-29李九锐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闻舆论积极影响生态文明建设

摘 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环境的变化,对于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新闻舆论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大众的参与度也在增加,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力度不言而喻。对此,本文主要就舆论特点、舆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叙述,简析新闻舆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新闻舆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影响

建筑、工业、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崛起,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环境的恶化,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污染和生态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始终坚定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管理,以期将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而新闻舆论的积极作用,也在此时有了充分的体现,“非主流”媒体的优势和新闻媒体的主导性相结合,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生机。

一、新闻舆论的特点

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舆论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在历史的变化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形式。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具有着明显的广泛性、多元化、时效性和开放性等特点[1]。

(一)舆论的广泛性

1.1.1主体的广泛性

传统舆论的主体媒介是电视、报纸和广播等,而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的兴起,使得舆论传播的途径扩大化,主体日益广泛,之前主流媒体的垄断性被打破,传播行为和活动不再“职业化”,社会民众对于公共事件讨论的参与度不断提高,促进了舆论传播的开放性进步。

1.1.2客体的广泛性

一般来说,只有关系到公众利益的大事才会引发强大的舆论,这是一个十分宽泛的领域,而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其独特的开放性,使得普通公众能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并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1.1.3影响的广泛性

“蝴蝶效应”用来形容当前舆论形式的影响力和破坏力是非常合适的。随着新兴媒体的崛起,舆论的传播渐有破竹之势,其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覆盖面积之广可谓“前无古人”。

(二)多元化

在之前的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其传播活动由于组织化较强,因此具有稳定和封闭的特点,传播和接受的渠道单一,便于管理和引导,因此有一个词叫做“舆论一边倒”。但是在当前形式下,媒介形式、舆论生成、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都极其开放,人们接受的信息内容更加宽泛,形态更加多样化,从而促进了舆论的多元化。

(三)时效性

不同于传统的新闻媒介,在新媒体形式下,舆论从初见端倪到形成广泛的影响,只需要极短的时间,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的促进下,人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进行大面积的信息传播,并且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他人进行互动,这样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实在是让人惊讶的,也正因如此,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

(四)开放性

网络、自媒体、平台,是推进舆论传播的关键,他们共有的特点之一就是极强的开放性,而媒介环境的开放性,使得舆论也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民众监督的深入性前所未有的强大[2]。

二、新闻舆论推动生态文明的关键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公众在初始阶段对此的关注度并不是太高,虽然国家一直在进行宣传和引导,但是由于其本身在短时间内对公共利益的影响体现不突出,因此舆论引发的影响十分有限。而在新媒体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大众进行传播,其范围覆盖性就像一场大雪,并且表现形式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还包括音乐、视频、动画、图片等,让生态环境建设充满趣味性,具有吸引人眼球的“第一印象”,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把普通大众“那是国家的事”的想法,转变成“这是决定我们生存的大事”,提高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社会地位。对此,我们要保证各种新闻媒介对正能量的传播,就必须注意几个重点。首先,要加强政府对于生态骤变的介入,保证在出现严重误区的情况下能够尽快拨乱反正;其次,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和引导,积极进行正能量的宣传;最后,媒体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新闻精神,不发布虚假报道。

三、新闻舆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影响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新闻媒体的关注和传播可以极大的推动舆论的发酵,对于恶性环境破坏行为的曝光,不仅能够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并且能够快速的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及时进行惩罚和处理。而新闻媒体的多元化,能够将很多新名词进行融入,在抛弃了“权威、官方”的标签后,其本身和大众的贴近性更强,更容易被接受,进而引起广泛的讨论,并将复杂的环保专用名词和国家政策传达给大众,从而对公众行为进行引导,引起公众的环保意识[3]。

(一)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新闻舆论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广泛的调动群众、民间组织、政府的力量,统一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同时向广大人民群众作出详细直观的“工作汇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大众传媒对新闻信息的传递,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有着宏观和微观上的监督作用,利用舆论的影响,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更高的层次。在大众传媒过程中,每个公民都可以是记者、是编辑、是主持人,可以随时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录像、曝光,这种形式的突击性非常强,在很大的程度上杜绝了部分污染企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侥幸心理,加强了监管的作用,提高了公众的关注,促进了国家政策的落实,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二)有利于对公众加强理论教育和引导

新闻媒体对于生态环境内容的传播,即生态传播行为。在这种活动中,人们能够及时的获取环境的变化,以及当前存在的生态问题。了解如何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如何在生活中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有正确、清楚的认识,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众所周知的大事,进而将理念向行动转化,促进了社会整体生态文明观念的提升。在传统媒介中,我们无法占用大面积的篇幅详细的介绍什么是臭氧层空洞、什么叫循环经济、为什么要退耕还林,大众的疑惑极有可能逐渐转变成不满。而多元化的大众传媒播报,能够极好的向社會各界进行理念的阐述,并加强和生活的联系,对公众进行理论教育和行为引导,发挥公众的主动性。

(三)有利于提高新闻舆论的公信力

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报道的内容虽然具有“权威性”,但其过于单一性和概括性的特点,也很容易引起大众的疑惑,进而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而在大众传媒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理念和相关内容都会进行同时的普及,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了最大的尊重,同时解决了群众的各种疑惑,使得新闻舆论的公信力大大提高,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具有更强的引导性[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媒体的发展为舆论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扩大了新闻舆论的影响力,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得生态文明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形式下,我们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监控和影响,积极促进新旧媒体形式的融合,适当的加强政府的干预,让舆论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添砖加瓦,落实生态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林屾. 浅议新闻专题节目如何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报道r——以厦视《十分关注》《新农村视点》栏目相关专题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 9(7):174-175.

[2]常凌翀. 融媒视野下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传播路径——以中央媒体对湖州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经验报道为例[J]. 新闻爱好者, 2019, 495(3):92-95.

[3]李新雄. 地方党报如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以广西日报生态环保报道创新实践为例[J]. 新闻战线, 2018,(2):133-135.

[4]许新晓. 新闻舆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力量——黔西南日报两次对万峰湖生态整治报道的启示[J]. 新闻战线, 2018(6):14-15.

作者简介:李九锐(1987.10-)女,白族,云南洱源。助理编辑,大学本科,单位:洱源县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新闻舆论积极影响生态文明建设
牢记职责使命 强化创新驱动 努力提升党报集团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强化五个意识,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新形式下高校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英美原声电影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