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模式探微

2020-06-29何煜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三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教学

何煜

摘 要:语文一向是我国教育部门所重点关注的基础学科之一,与一二年级不同,三年级可以称之为小学时期的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小学生需要面对综合性更强、更加复杂的语文篇章结构和知识内容,他们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深层次的思想感情与人文情怀。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该黄金期改进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方式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教学

引言: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一直是促进学生吸收、理解知识的关键手段,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换而言之,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与理解能力的强弱均能够在阅读环节得以体现。因此,在三年级这一至关重要的阶段,教师必须提高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着重推进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在该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建立系统的语文知识结构,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本文便对三年级阅读教学模式的变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激发兴趣为引入

首先,对小学生而言,想要牢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阅读当中,就要尽可能完全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他们好奇心强、探索欲旺盛的性格特点,在课程导入阶段提出合适的问题,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构建出一个相对活泼、轻松的课堂环境,将文章内容进行趣味化呈现,以此激发学生的进一步阅读热情。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为例,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人见过金色的水泥道呀?”引发学生的疑惑,进而以“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推进阅读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金黄色的落叶铺满道路”的优美图片,以此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和理解,让他们在视觉冲击的作用下深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欢快情感。

二、先行把握文章脈络

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自己的脉络结构,作者在创作时往往先行构建文章框架,进而填充具体内容。对此,教师也可以在授课时从文章脉络入手,带领学生通读教材文本,把握篇章结构,掌握大概的阅读方向和情感色彩,为深入分析做铺垫。

而对于一些文言文类的诗词文章,该方法也同样适用。这时,教师首先应以作者创作背景为依托,带领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环境,了解作者的经历与心路历程。进而,学生可以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阅读诗词内容,这对于他们深入理解该诗所表达的人文情怀大有帮助。

同样以部编版上册教材为例,在讲解《夜书所见》一诗时,教师就可以先行讲述叶绍翁客居在他乡的创作背景,以此促进学生对“萧萧梧桐”、“江上秋风”等语句所表达的孤寂之情的理解。

三、逐步引入词句训练

词语和句子是组成一篇完整文章的基本要素,而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写作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对此,教师可以在引导三年级学生阅读文章时带领他们挖掘优美的词汇和语句,强化他们的词句基础,不断对其展开词汇与语句的应用训练,在促进他们通过优美词句深度感受文字魅力、把握文章内涵的同时帮助他们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同步提升其写作能力,强化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时,首先应引导他们梳理“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和“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人们视线”的因果关系。进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两句中“浸”、“穿”的动词应用作用。

在该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体会小兴安岭的夏天之美,还可以将作者的写作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训练当中,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四、教授方法鼓励创新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提高其逻辑思考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一味地灌输知识、转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应传递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大胆思考、勇敢交流,将自己对文章的阅读体验大胆表达出来并发挥想象力以文本内容为中心扩充故事、对文本内容加以个性化表达,以此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展开想象,以此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五、以课外拓展为辅助

众所周知,对语文学习来说,仅仅阅读教材文章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与此同时,同一作家在不同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所投入的情感也存在着一定差别,他们经常在不同时期转变自己的写作风格。

因此,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带领他们感受文人大家的人文情怀和文学涵养,促进他们在前人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将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层次的课外素材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是十分必要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对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侧重点,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进而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带领他们深度挖掘、分析文章细节,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背后的深刻寓意,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达成质的变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其后续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鑫.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中国教师,2017,S1:62.

[2]高增霞.简析小学三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84-85.

[3]陈前羽.三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与提升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三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教学
三年级足球脚内侧踢球教学设计
对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Fun time板块教学的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三年级英语对话课错例分析及评价作业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