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途径探析
2020-06-29何海军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学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受关注,许多高中语文老师利用这一教育资源积极实现语文教学内容及形式的改革,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障学生能够产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意愿。对此,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条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途径进行分析及研究,以期为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及水平提供一定的见解。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融合途径
引言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以及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实现与时俱进,保障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一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高中语文老师开始积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寻求灵感,以这一特殊的文化形式以及教育教学资源为依据改革语文教学内容及方向,选择具有一定趣味性且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障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之中既掌握这一学科学习的核心要求,又能够主动接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感染,进而主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弘扬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相融合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通过对这一文化的分析可以了解我国的历史风貌以及风土人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递中华民族精神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了解学科教育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既需要主动的在这一传统文化之中挖掘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又需要要着眼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实际要求,通过教学改革来为这一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以及机遇。由此可以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之间的融合对各自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及理解,进而树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心。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之中积累了许多的精神文化,这些文化构成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部,如果能够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合理的利用,那么对丰富学生的文化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史的理解及认知有着重要的作用及优势。其次,两者之间的融合对推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作用,传统文化的内容比较丰富,内涵深厚、历史悠久,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够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进而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最后,如果能够坚持高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弘扬,那么对于抵御不良文化的冲击也有一定的作用。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各种西方主义思潮直接引入我国,严重影响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三观,部分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模式产生了偏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则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抵御不良文化的冲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积极接受文化的熏陶以及感染,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及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相融合的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之间的融合对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改革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需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了解这一文化的具体形式,注重以时代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研究,找准两者之间的突破口以及融合点。
(一)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以及线索,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以教材为核心,积极调整教学思路及教学方向,真正实现一一攻克和重点突出,因此要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老师需要注重教材的有效挖掘,关注教材之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核心板块,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找准突破口以及契合点,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中教材文化内容的挖掘和分析是基础,老师需要注重简单的分析。在新课改之后,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大部分的经典佳作都是精心筛选的,能够充分体现文学的教育教学价值,老师需要以哲学思想、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分析和研究为依据,从这几点出发深入挖掘教材之中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价值,让学生既能够知其然也能够知其所以然。比如在学习《师说》时,这一文章主要反映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互相促进的关系,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人,学生应该学会尊重老师,老师也需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因此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时,老师可以以教材的挖掘为依据,提炼出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保障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
(二)丰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老师需要注重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及课外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将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精心筛选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形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构建高效课堂。语文教学离不开简单理论知识的传授,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直接以语文知识的学习为重点,无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最终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很多学生只能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此。为了避免这一不足,老师需要适当的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障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协调发展,让学生获得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如老师可以在课外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四大经典名著以及课文名篇和优秀的古诗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征文比赛以及朗诵比赛,让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之中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老师只需要给予学生方向上的肯定,让学生意识到个人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责任以及社会价值,进而主动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积极接受新鲜知识。
(三)丰富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高中语文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丰富这一文化形式及内涵意义重大,为了保障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应用,老师除了需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之外,还需要注重其他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丰富化发展,积极改善和创新目前的教育教学策略,在简单模仿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自主实践。比如在学习《陈情表》时,老师可以先给予学生自由预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和自主实践,让学生对这篇文章之中的生僻词汇进行分析,利用各种书籍网络以及教辅书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主动说出个人的真实观点。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策略既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还可以积极丰富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这一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知。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之间的融合对改革这一学科教学模式及内容意义重大,老师需要注重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分析以及解读,关注教材的挖掘,提炼出其中的传统文化要素,丰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形式以及文化传承方式,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波. 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途径探析[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13, 000(008):96-96.
[2]王麗娟. 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探析[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8(3).
作者简介:何海军(1969.0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南,最高学历:本科,职称:高级,研究方向: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