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比泪水更有营养”:薄弱校改进的志与行
2020-06-29李醒东
李醒东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乡村薄弱学校改进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快速改变乡村薄弱学校的面貌,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是很多地方面临的现实问题。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小学(以下简称“鹤山小学”)是一所位于“后矿区”城乡接合部的薄弱学校,通过立足本土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快速成长为区域优质学校,成为当地乃至中原地区乡村薄弱学校发展的“样板”。
笔者有幸全程参与鹤山小学的转型发展历程,熟悉学校所做的努力,了解校长办学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鹤山小学能够在短期内实现转型发展,其核心是抓住并解决关键问题,针对自身特点从战略上进行布局,借助多种平台确立办学思路、构筑办学格局,不断开拓新的教育空间,其发展经验尤其是在路径选择上的努力值得我们关注。
一、“信心比金子更重要”:做好学校精神重建和价值引领
鹤山小学位于鹤壁市鹤山区鹤壁集镇,始建于1951年,前身是鹤壁矿务局一矿小学,2008年改为现名。随着矿藏资源的枯竭,当地人口大量外迁,鹤山小学外部教育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源中留守儿童多、父母离异多,家庭对教育重视不够。到了2015年,鹤山小学内部多重问题交错,教学质量全区倒数,已成为全区最薄弱落后的学校。当时就有人评价说:“鹤山小学一盘散沙,无论让谁到那里都不知如何下手。”
1. 选任有经验的新校长,重建学校发展信心
2015年8月,临近秋季开学仅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在历经反复斟酌权衡后,鹤山区文教体局将曾任局办公室主任、时任鹤山区双语小学校长窦文军任命为鹤山小学新校长。鹤山区双语小学曾经也是一所薄弱学校,窦文军通过开展信息化教学、德育体系建设等方式,在两年时间里让这所学校快速成为全区标杆学校。快速转变薄弱学校的经历,对校长而言可能是最具“路径”意义的心理与理论财富。对新学校师生而言,新校长也给人们带来了积极的心理预期,人们期待新校长能给这所几乎被放弃的学校,带来新的精神力量和实实在在的资源,能带领大家走出一条新路。
2. 做好心理建设与精神动员,重振全员发展士气
对于校长而言,面对困难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自我心理建设。校长的自我精神激励也自然成为带动教师团队进行“精神建设”的途径。窦文军通过多种途径将教师应当葆有的价值观与具体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进行精神引领,激励自己和团队凝神聚力,笃志学校变革。他和老师们经常说“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汗水比泪水更有营养,站着比坐着更有力量”“一个教育工作者,就是要从对教育的一见钟情,升华到对教育的一往情深”。这些生动实在的激励和分享,重新唤醒教师根植心底的教育信念,并将对学校和孩子们的热爱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二、“给我一个支点”:借助适合本校的项目撬动学校变革
面对重重困境,学校治理从哪里入手?发展设想从何处打下底锚?有限的精力和资源如何发挥最大效用?赢得支持需要从哪些事情上最先寻求突破?哪里才是最重要的着眼点和发力处?如何激发创新有为的精神动力?众多的现实问题都需要从既有的经验中进行反思总结,并最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径。
1. 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选准最适合项目
对于如何破解乡村薄弱学校发展的难题,鹤山区文教体局明确指出,要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并给出了发展方向和策略建议:一个是走当时在区内比较流行的教育信息化之路,另一个是走“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之路。鹤山小学经过反复征询行政领导、大学专家和师生家长等各方意见,基于本地特殊民情和本校生源情况,最终选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项目走特色发展之路。
学校认为,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可以让小学生按照新的行为规范、思想方法行动,并借助孩子们带动和改变教师及家长的行为,这样就放大了校长通过自身言行鼓舞同事的能量,借助另一种途径带动大家共同行动起来。
鹤山小学之所以没有选择走教育信息化之路有两个原因,一是考虑到学校教育信息化改造的资金需求量大,设备到位慢,能够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有限;另外,在缺少教师思想共识、技术能力和方法准备的情况下,信息化设备对教学方式转变很难发挥积极作用。
2. 践行“八德教育”,形成变革抓手
在确定好方向和路径后,窦文军校长便开始挑选骨干教师、组建研发团队,并带领大家到省内外走访参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先进典型学校,学习并思索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鹤山小学“落地生根”。
通过考察学习和征询专家意见,鹤山小学凝练出了“立德树人,温暖教育”的教育理念,并将此目标细化为“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立志、守法、循规”八个方面,统稱“八德教育”。围绕“八德”的培养目标,学校坚持“办有良知的教育,为家庭育孝子,为国家育栋梁,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世界眼光的人”,形成了“新八德温暖教育”等有效抓手。
在实践探索中,学校不断明晰自己的办学定位。他们开展应用型“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让孩子们机械地去背诵经典,而是让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基本价值观、优良传统、民族精神和美德雅风,贯串学生一日成长活动中,要使“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在融合,并落实到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中,努力达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重在行动的目标。学校希望借此来带动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寻求乡村薄弱学校的突围之路。
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实现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同时也初步完成了教职员工的精神动员工作,整个校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17年5月,学校成功举办了“中原地区国学落地进校园峰会暨鹤山小学八德教育成果展”。
三、“关注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多方改善学校教育生态
在学校稳步发展的同时,争取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协调各方意见和利益也成为校长办学的重要内容。
窦文军校长拥有多年教育行政工作经验,社会各界和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也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当然,对资源的理解要基于学校整体发展的全局,要基于区域自然、社会和人文及教育生态,来认识办好教育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丰富性。
在日常工作中,鹤山小学善于谋划并组织多种多样的特色教育活动,并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调研、指导,向社会各界开放办学,及时将学校的教育生活向各方传递,让所有相关方面和可能的关注者知晓学校正在做的事情。关注,是媒体传播的生命线,也可以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尤其是当学校处在资源匮乏的状态时,这一点尤其重要。越是开放办学,越能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也容易吸引各种资源,也越可能取得各种认同和鼓励。在学校成为关注焦点的时候,邀请政府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到校调研考察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当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看到学校在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时,自然就会帮助学校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
与好的城区学校相比,薄弱学校在教育资源统筹及利用上具有“代差”。即使有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要想在短时间内全方位解决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是不现实的。所以,鹤山小学每次都会根据情况着力提出一到两个急需改变的问题,争取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正是基于这样“在改变中赢得支持”“积小变化为大变化”的思路,鹤山小学在持续的支持中不断改变着基础设施状况和校容校貌。
学校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促使政府更加重视薄弱学校发展、加大教育投资的良好态势。经过改造升级,目前学生上学的道路已经硬化、绿化、美化,并安装上了路灯。学校把所有建筑物翻新一遍,新建了学生餐厅、报告厅、冲水厕所,配备全新办公桌椅,安装了六机位现代化录播室和一体机,实现了教学联网互动。鹤山区文教体局组建了鹤山小学辐射三个乡村小学的教育集团,带动周边小规模乡村学校发展。另外,一些外地包括省外的学校也成为鹤山小学的分校或结对子单位。
(编辑 崔若峰)
注释:
①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优质乡村学校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8BJY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