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0-06-29林晓晖
林晓晖
【摘要】自理能力,即幼儿自行完成自我照顾的常规活动。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实现从家人照顾到自我照顾的过渡,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笔者通过分析影响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就教师如何把握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一日生活;自理能力;有效策略
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通过自我服务,劳动锻炼,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信心,是形成幼儿自我意识、自我形象的基础。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利于孩子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独立性、创造力、自我价值感等的提高。孩子在做事过程中,锻炼了意志,学会承担责任,在事情完成后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这对孩子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凡事喜欢说“我能”“我自己来”,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成人要珍视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并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影响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
笔者在多年带班实践中观察发现,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人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的差异
随着家庭结构的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转变,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不足,于是事事包办。有的家长怕幼儿做不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收尾”,为了省时省力,就事事包办。同样的场景在幼儿园中,也常常上演。长期以往,剥夺了幼儿生活的能力,弱化了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也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了空谈的口号。
(二)幼儿前期经验以及自身独立性的发展差异
部分教师在幼儿小班阶段,更多关注的是幼儿在园的情绪,注重的是幼儿常规的养成,却往往忽略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在一日生活中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加上成人过多的包办行为,促使幼儿磨叽、畏难,对成人过分依赖。长期的包办代替让幼儿缺乏独立自主的思维,动作笨拙缓慢,远不如在健康环境下成長的同龄幼儿做事有条理、有担当。
三、培养中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个体,鼓励幼儿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幼儿第一次学习自理技能时,往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学会。但当幼儿努力尝试后成功做到时,他们的脸上会露出显而易见的满意表情。因此,成人一定要克制住去改善或纠正幼儿表现的冲动。
有的幼儿一开始会有畏难情绪,认为自己做不好,老师要多用鼓励的口吻,在幼儿犹豫时,肯定幼儿的尝试。情感的支持对于幼儿来说非常重要,一句肯定、一声陪伴和支持,就能给予幼儿勇敢迈出步伐的勇气。有力的互动对幼儿大有裨益。你将会发现,幼儿加深了与你之间的关系,他们的信心会增强,参与度和积极性会提高,最终会成为更成功的学习者。
(二)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练习自理技能的材料和活动
1.依托区域、自主活动,给予幼儿练习自理技能的机会
幼儿不仅会在日常的活动中逐渐掌握生活技能,而且在完成其它任务中,当要用到类似的工具或相似的身体能力时,也会逐步掌握生活自助技能。进入中班,随着幼儿的小肌肉运动技能越来越熟练,对技能的使用也越来越自信。因此,能力提升会激发出幼儿新的兴趣,每一次成功都会促使他们进行下一次尝试,好奇推动着他们练习,练习增强着他们的技能。要为幼儿准备各种工具、设计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可以锻炼手部的灵活性,进而掌握扣扣子、拉拉链、系鞋带、叠被子等技能。
美工和建构活动可以让他们练习自理方面的各种小肌肉运动能力,比如用牙刷、洗衣刷等材料进行玩色活动,或在把材料缠上胶带或毛线。在图书角或日常看书时一页一页翻书也是一种练习和技能的获得。让幼儿用各种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去运用这些技能的机会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将同样的动作用于满足自己的身体需求。同时,幼儿会将所练习的生活自理技能迁移到教室的其它活动中去。例如,擦干净桌上的污渍会让他们对擦掉手上的颜料感兴趣。
2.创设趣味环境、创编儿歌引导幼儿学习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
《纲要》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比如,幼儿喜欢玩水,但洗手却常常敷衍了事,为了提高幼儿对洗手活动的趣味性,我们采用了《小螃蟹》的儿歌引导幼儿掌握洗手的正确步骤,请小朋友跟小螃蟹做游戏,在过渡环节时间,总能听到孩子们在盥洗室中和小螃蟹玩游戏的小儿歌。
幼儿园的被褥均为绿色,很符合“树叶”的形象,在午睡前,创设“毛毛虫要午睡”的游戏情境,请幼儿变成可爱的毛毛虫,为自己铺上柔软舒适的“树叶被子”。
在幼儿承担值日生工作时,他们又变身为勤劳的小蜜蜂,孩子们对星期几的概念不强,老师会提醒“今天星期三,谁是今天负责发餐巾的小蜜蜂呢?”
3.将自理和劳动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树立自我服务的意识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可把握好各个环节的教育契机,如请幼儿自行取餐,可鼓励自行添餐,除了锻炼幼儿的肌肉发展,又可由幼儿自主选择餐量。用餐时如有饭菜撒落,可用擦桌毛巾和骨碟清理干净。餐后引导幼儿收拾餐具并将桌面擦干净。如餐点有鸡蛋、糯米鸡、带包装袋的小面包,可鼓励幼儿尝试自己来剥鸡蛋壳、把荷叶拨开、撕开包装纸等。
在户外活动前,引导幼儿自行准备书包、更换的衣服以及饮用水。户外活动结束后,幼儿可高效地完成更换衣物并将水杯放回书包,实现自我照顾。
4.从自我照顾发展到为集体服务,萌发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劳动是培养幼儿责任心最好的方式。适当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务并让他们坚持完成同时在幼儿劳动的过程中及时肯定幼儿的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
以中班为例,幼儿人数30人,周一到周五工作,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值日生工作的机会,我们开展班会,和幼儿共同选择了六个值日劳动的项目,包含:餐前擦桌、分发餐具、分发餐巾、清洗部分餐具、整理图书、检查收纳箱。并由幼儿自主选择在周几值日,负责哪项劳动任务。幼儿十分期待自己的值日生工作,在轮到自己值日的当天,会早早起床回园,在一日生活中也会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早早地投入到值日生工作中。
5.结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劳动活动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的提高,我们在每周的常规活动中设置了劳动活动:在清洗自己的拖鞋的基础任务上,增加了清洁、整理自己的收纳箱任务。在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幼儿整理物品的能力。
同时,我们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户外器械清洁活动。在户外劳动中,孩子们需要分领任务,孩子们会遇到諸如场地、空间、时间分配的问题,我们也通过班会、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展开思考和讨论,引导幼儿合理分配时间、调整场地或互相帮助完成工作。幼儿获得自理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幼儿积极思考,促进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现实中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我们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好不容易帮助幼儿发展了生活技能,一个小长假过去,幼儿各种常规和技能都被打回了原型。因此,家长对幼儿的发展特征以及自理能力对幼儿长远发展的影响缺乏科学的认识,成为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班级教师可利用家长会上分析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以及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长远发展的影响,并向家长分享本学年关于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可请有经验的家长分享方法,教师也可以把平时的练习儿歌分享给家长,引导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发展有科学的认识并在家庭生活中为幼儿提供练习自理技能的机会。一日生活中可用影像、活动简录或学习故事记录幼儿的成长和进步,在晨接、离园或成长档案中向家长肯定幼儿的表现,争取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重要性的进一步认可。在开展自理能力比赛时,可邀请家长代表观赛,直观地感受自理能力对幼儿成长的作用,以及幼儿能力发展的差异,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生活教育中。
只有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一致,孩子的成长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1070)】
【参考文献】
[1]张清玉.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J].软件:电子版,2014,000(011):161.
[2]埃米·L.多姆布罗.有力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学习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008.
[3]安·S.爱泼斯坦.身体发展和健康:关键发展指标与支持性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