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如何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2020-06-29陈基伟徐祖德
陈基伟 徐祖德
摘要:美术教育是高中生素质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但往往是学校和学生都不给予重视的课程,更多的是把美术、音乐等课堂当作“休闲课”。为了改变当今大多数学校和学生的这一观点,美术教师就要从根源抓起,在实施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美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绘画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 培养 学科素养
普通高中学生大多数对美术这门学科没有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因此,教师首先要对高中生进行系统性的讲解,让他们对美术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使他们重视美术这门学科。当今,大多数美术教师主要以简单的绘画技巧来评定学生学习的好坏,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就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一、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高中生的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广泛应用情感教育这一教学方法。情感教学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感情,对自己的课堂饱含激情。这样的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的兴趣。美术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个人情感,唯有将个人的情绪和感情与绘画技巧相结合,才会创造出优秀的作品。高中生可塑性强,正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更要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负责,从现在起,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绘画中融入个人情感,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比如在学习《中国民间艺术》这节课后,笔者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要求学生针对这个主题,去设计并制作一个手工。两周之后收上来,笔者发现从学生制作的手工能够充分解读学生的内心和学生的心情,能看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更能够看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以便笔者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师生合作交流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和学生进行交流,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起合作探讨学习。学校要教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美术这方面也不能落下。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美术教师要在課堂上充分联动学生,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合作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师生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对美术更感兴趣。
讲述《中国传统山水画》这一章节的时候,笔者和学生一起实践了师生合作课堂。在课堂上,学生不再像平常那样拘谨,而是放松自己,把美术学习真正建立在自己的兴趣之上,不再是之前那样被要求学习。
三、精心设计课堂,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美术这一学科极其考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这几方面缺一不可。所以身为美术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要精心设计课堂,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美术这门学科赢在起跑线上。教师可以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画,让学生去畅所欲言,去猜测图画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外,学生可以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手工作业,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课堂上全方面发展,成为一个对美有极强的感知能力的学生。
比如,在学习《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这节知识的时候,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后,给学生布置课上作业,要求学生在30分钟内想出可以帮助人们生活更加快捷,成本不太高昂,又是现在生活中所没有的生活用品。这已经不是笔者第一次布置这样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想出方案。学生对这个主题展开了积极的发散性思维,想出了自动穿衣机、自动叠衣机等生活用品。不得不说学生的思维确实值得夸赞。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够充分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更好地学习美术这门学科,从而使自己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结语
总之,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其他学科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样需要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顾倩.基于核心素养优化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14).
[2]汪甫林.高中美术学科素养含义及其培育路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DHYC—2019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基伟,男,硕士研究生在读,东华理工大学,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徐祖德,男,硕士研究生在读,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研究方向:艺术教育)(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