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设计美育的发展与探索研究

2020-06-29曹雪

参花(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工科高校

摘要:在新工科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以高校设计美育的发展情况为出发点,分别从新工科背景下美育发展的重要性、设计美育的现状、高校设计美育的发展探索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以期使高校设计美育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普及,为高校设计美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工科 高校 设计美育

在新工科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更加全面地培养人才。要解决美育发展中存在的当今时代性问题,就需要把设计与美育联系起来。设计美育的范畴不仅包括环境设计,还包括建筑、家具、服饰、平面等设计产品。在设计美育意识普遍较为薄弱的今天,在传统的艺术美育模式下引入设计美育这一紧跟时代的课题,研究设计美育的发展是非常具有时代意义和前卫性的。

蔡元培先生在《哲学大纲》中最早提出了美育的概念。美育,又称为美感教育。是指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纵观我国当今的美育观,能够发现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重视学校忽略社会,重视学生忽略大众等。美育在近年来再次被人们重视起来,目前,在美育的研究中,艺术美育的研究占比较大,而设计美育的研究还较为薄弱。

一、新工科背景下美育发展的重要性

一方面,从国家层面上看,国家越来越重视美育的发展。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由此可以得知,美育的发展是国家人才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新工科时代背景下,当下多元文化共存的全球化语境,为中国设计教育复兴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自觉、实现美育强国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从社会层面上看,美育具有一定的社会研究意义。目前,在美育文化的研究中,艺术美育的研究占比较大,而设计美育的知识研究较为薄弱。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设计师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能够迅速地抓人眼球,创作出一批优秀的设计作品,能起到很好的教育大众的作用。因此,在传统的艺术美育模式下引入设计美育这一紧跟时代的课题,非常具有时代性和前卫性。

二、设计美育的现状

(一)设计美育概述

目前,随着设计专业的发展,我国的设计水平较前些年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人们接触到好的设计教育也会越来越普及。但相对来说,较好的设计依然存在于一些消费高档的场所,大众经常接触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另外,高校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教育偏重于设计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在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上得不到相应的重视。要想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必须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才,而优秀的设计人才不能仅仅对技术知识熟练把握,更多的在于综合素质,有文化底蕴的设计师才可能有优秀的设计作品。因此,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美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设计美育与艺术美育的区别

1.从美育载体方面来说。艺术美育常常以绘画、雕塑等纯艺术作品作为载体,它们相对于设计美育来说,经常出现在美術馆、展览馆等较为专业的地方,远离了普通公众的视线。而设计美育则以家具、建筑、服饰等设计产品为载体,设计美育相对艺术美育来说独具优势。如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各种物件如茶杯、水壶、碗筷、服饰等,设计美育无处不在。

因此,相对来说,一方面,设计美育具有场所上的优势,另一方面,设计美育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与艺术美育对比来说,设计美育的实施更加方便高效,其受众群体也更庞大,设计美育更应该尽快得到相应的重视。

2.从美育实施环节方面来说。艺术美育通常在权威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例如在展览馆和相关的刊物中,有专业的评论家给予评论。在进行专业的艺术美育时,也往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美育相对来说,是更具有自发性的行为,例如当我们看到有特色的建筑,精致的饰品等,都能迅速被吸引。这种自发主动的教育效果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三、高校设计美育的发展探索

(一)高校设计美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的认知错位。目前,较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对美育的了解不够,并且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无美育意识。二是美育概念模糊。

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只针对该课程的知识进行讲解,对涉及课外的知识交流甚少,如果教师的设计美育意识没有跟上,对学生的美育起不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美育这个概念如今虽然被提及较多,但仍有大部分教师对美育的概念并不清晰。

2.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美育观念薄弱。我们往往会把设计与“新颖”“创新”等词联系起来,在如今推崇创新的大环境下,部分教师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只片面地强调出新出奇,从而给学生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信号——与众不同即是优秀。进而在教育的过程中,设计美育的教学变成了简单的知识和技法的传授,导致学生会片面追求标新立异的设计理念,从而遏制学生设计美育的培养,也会使得优秀的设计作品越来越稀缺。

(二)高校设计美育的发展策略

针对上述我们提到的高校存在的影响设计美育实施的问题,必须真正加以解决,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设计美育,培养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全面综合型人才。

1.重视课程中设计美育知识的渗透

目前,高校对设计美育的知识普及很少,大多高校教师在上课中只教授与课程有关的知识内容,不去强调设计美育。一方面,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及时关注设计美育的相关知识,只有教师自身有丰富的设计美育储备,才能向学生传达准确的设计美育理念。另一方面,教师在平常上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课程知识向设计美育的延伸,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生审美意识的主动性培养

对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习基础的设计类美术理论。另一方面,也要培养自我审美意识,审美意识包含构成形式上的美、心灵的美以及自然界的美。学生主动培养审美意识,能够使其设计作品同时具有实用、装饰和教化使用者心灵的多重功能。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观念,从而为自己的设计作品增加更多的文化底蕴。

3.高校各专业设计美育的普及

设计美育不仅是设计类相关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更是各专业学生都应该学习的。一方面,当设计美育在大众范围内得到普及,便能够促进设计专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设计环境。从另一方面来说,其他专业学生学习设计美育,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品位,还能让自己真正静下心来,成为术业有专攻,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综合型人才。

只有高校真正重视设计美育的发展,从教师自身做起,把设计美育植入教学中,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受益。高校设计美育的普及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将设计美育的观念牢牢注入大众的内心,才能培养出更多胸怀天下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美育实践与探索[J].中国包装,2019(10).

[2]张宗登,张红颖.论民间工艺美术的美育价值——以高校设计类专业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

[3]田瑾,孟庆军.美育视域下设计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探索[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作者简介:曹雪,女,硕士研究生,河南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新工科高校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