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营销:模仿容易共鸣难
2020-06-29李明合张宏宇
李明合 张宏宇
前期,内外官方公众号发布了第一个广告片《致—我的身体》。时长60秒,广告中出现了六位不同年龄、不同身材的女人—有肚腩、平胸、胸大、妊娠纹、疤痕、岁月痕迹的赘肉—她们共同构成了短片的主角。内外希望借此告诉女人们:认可独特,接纳自己。同时,也希望借助这次广告运动,为店内春夏新款内衣做预热。
这是一次典型的价值观营销,“多元身材”的背后是对自我的一种态度、对生活的一种宣誓。但是,一次基于价值观输出的营销,能获得目标人群的认可吗?能达到广告的预期目标吗?为一探究竟,我们特意做了一个小调研。
本次调研中,有75位女大学生和30位中年女性(45—55岁)参与。意料之中的是,有60%表示认可广告所倡导的价值观。但意料之外的却是,82%的人在看完广告片后选择了“可买可不买”或“还是愿意按照自己以往的喜好和习惯购买”。
也就是说,大多数目标消费者认可内外品牌所主张的价值观,但广告在激发品牌好感度上,作用有限。
随着近些年价值观营销再次被热炒,内外内衣的这次价值观营销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反思。
价值观营销不可脱离品牌成长阶段
说到价值观营销,我们很容易想到耐克或多芬等品牌。耐克出道5年就开始玩价值观营销,开始于2005年的多芬“真美运动”(Real? Beauty)一玩就是十多年,它们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回报。这正应了乔布斯那句话:“营销学讲的就是价值观。”虽然我们都知道价值观营销是“营销3.0时代”最好的营销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谁都可以玩得转。
内外的这次价值观营销就明显存在一个问题:在处于品牌快速成长期,在确立鲜明品牌定位的关键期,这次的价值观营销却跑偏了方向,模糊了传播使命。
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内外显然还处于快速成长期,其不断的融资公告和线下实体店的急速扩张,已说明一切。
此外,内外正试图打造一个内衣领域“无钢圈”品类老大的形象。这一定位本无可厚非,也具有一定的市场区隔力和消费支撑,只是这次的价值观营销却不够给力。首先,“无钢圈”内衣尚属小众;其次,内外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处于“小众”阶段。这些因素决定了内外的品牌传播,应该更加直白明确,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强化品类定位上发力。显然,广告文案和视听语言都有瑕疵。
价值观营销应该强化品牌差异
内外品牌一直主打“无钢圈”内衣。然而,近两年无钢圈文胸市场中,優衣库常年稳居第一,曼妮芬、内外紧随其后。内外想在无钢圈市场独占鳌头,无疑需要进行强有力的差异化营销。
“没有一种身材,是微不足道的”,这一诉求点在强化品牌定位上力道太弱。该广告全程致力于“身材展示”和价值观输出,镜头“出格”而文案隐晦。这对形成明确的受众认知作用有限。调研也表明,84%的人选择了“舒适自由、柔软亲肤”,唯独不会想到无钢圈。而在“舒适自由,柔软亲肤”上,很多内衣品牌要比内外更有吸引力。
观众接受一则广告是不讲逻辑的,但品牌说服的背后却需要逻辑。内外的传播逻辑应该是:无钢圈+纯棉=舒适。显然,本次价值观传播过于形而上,有些不接地气。
价值观营销的真谛在于引发共鸣
大众认可一个品牌的价值主张,并不等于就是认可这个品牌,这中间还需要“情感共鸣”。就内外的这次价值观营销而言,在与受众的沟通上,缺的恰恰是“情感共鸣”。
首先,整个广告过于高冷,缺乏张力。广告中,六位女性以各种姿势面对镜头,将自己“有争议”的身体大胆展示出来时,却表情冷淡甚至“怪异”。也许品牌希望通过高冷的拍摄手法塑造高端品牌形象,但高端未必一定要高冷。有主张、有态度的品牌,应敢于打破套路。
其次,整个广告不接地气、没有灵魂。内外在中国起家,主要消费市场在中国,核心消费人群是18到35岁的女性。中国女性普遍内敛、含蓄,有着不同于西方的价值体系,源于西方女权主义背景下的“多元身材”,在现实中大部分女性无法认同或共鸣。真正的中国女性,都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不会被品牌牵着鼻子走。
最后,整个广告理性有余,激情不足。广告号召女性认可“独一无二的自己”,却没有让她们获得让自己更完美的激情和动力。实际上,广告中除了妊娠纹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外,像肚腩、肥胖、太瘦等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的,因为它们确实“不美”。不完美是客观存在的,但如何面对它才是最重要的;仅有坦然面对是不够的,我们有必要让自己更好。就像多芬的“真美运动”,不仅带着女性去思考“真美”,更鼓励她们用阳光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外貌。
总之,对于特定时期的特定群体而言,价值观是客观存在的,包括审美。一个品牌在进行价值观营销时,盲目跟风、浮于表面,甚而生硬照搬、东施效颦,必然无法引发共鸣,也无法培育出个性鲜明的人格化品牌。深刻且独特,才是价值输出的正确打开方式。(郭玉岚、魏铭竹、龚翰妤对该文也有较大贡献)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广告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