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的产业扶贫中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2020-06-29刘洋田昭
刘洋 田昭
【摘 要】脱贫攻坚战以来,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论文通过构建产业扶贫中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模型,分析影响政府、企业、贫困户良好互动关系建立的关键因素,构建良好互动的产业扶贫运行机制,研究发现: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构建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增强贫困户参与意识,有利于促进产业扶贫中政府与企业良好互动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博弈模型;产业扶贫;互动关系
【Abstract】 Since the battl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constructing the game model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o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poor households, and constructs a good interactiv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t is found that improving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building a sound bene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establishing a reasonable risk sharing mechanism, and enhancing the participation awareness of poor households a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o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n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Keywords】 game model;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经济学家在如何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脱贫能力上进行了深入探索。世界银行提出,由机会和能力组成的政府干预战略,在人力资本投入增加的同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日本发展中经济协会认为从贫困农户获益率,减少贫困人口成效,在低收入乡村实施的可行性这三个方面来看,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仍然是较有效的脱贫方法。
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许多学者对产业扶贫的内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全国各地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探索扶贫产业发展路径。但是,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产业扶贫中政府与企业互动关系的相关文献较少。鉴于此,本文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产业扶贫中政府与企业良好互动关系運行机制的构建,对解决产业扶贫中的融资问题,推动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产业扶贫中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分析
2.1 模型假设与参数设置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政府的行为策略选择是“激励”“不激励”,企业的行为策略选择是“投资”“不投资”。
政府与企业博弈模型中博弈主体的参数设置:π1——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如果成功吸引企业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社会效益;g——企业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开发,政府的收益;C1——政府激励企业参与扶贫项目的政策成本,π1>C1;C2——企业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付出的投资成本;R——企业投资扶贫项目的预期收益;P——政府出台激励政策,企业的投资成本减少量;S——政府出台激励政策,企业投资成本降低的同时,收益增加量。
2.2 支付矩阵的构建
产业扶贫项目开发中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支付矩阵如表1,表中各策略组合的期望收益主体分别是企业和政府。作为博弈的结局,每一个参与主体都会得到各自的收益,其收益是所有参与者各自所选择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
2.3 博弈分析
表1表示在产业扶贫中,政府与企业分别可选择的两种策略,每一个表格对应企业和政府的收益组合,第一个公式表示政府在相应策略选择下的收益,第二个公式表示企业在相应策略选择下的收益。从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支付矩阵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产业扶贫中,政府与企业由于自己的利益诉求不同,可以有各自不同的策略选择,具体分析如下。
当政府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投资产业扶贫项目,企业选择投资的收益是R+P+S-C2,企业选择不投资的收益是0,因此,当R+P+S>C2时,企业的最优策略选择是投资。由于扶贫项目本身利润率较低,政府的激励政策,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在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质下,使得R+P+S-C2>0。那么,企业的最优策略就是选择投资。
同理,当企业选择投资策略时,政府选择激励策略获取的收益是π1+g-C1,选择不激励策略获取的收益是g。由于各地方政府的任务是要保证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脱贫,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如果成功吸引企业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社会效益将会远远大于企业投资产业项目给政府所带来的收益,以及出台激励措施的成本。因此,π1+g-C1>g,政府的最优策略就是激励。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产业扶贫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政府应适当地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出台适合的扶持政策,吸引龙头企业参与投资产业扶贫项目。企业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扶贫项目,配合政府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3 健全政府与企业合作的产业扶贫运行机制
3.1 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3.1.1 构建多元化的联结机制
政府、企业与贫困户,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生产性合作模式,逐步发展多样化合作模式,有效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的作用。
第一,股份联结。支持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资金、土地经营权等方式入股,在保底收益的基础上,按入股份额的多少进行分红。第二,订单联结。对于有销售需求的贫困户,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支持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农产品购销合同,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模式,为贫困户的农产品打开销路。第三,服务联结。政府支持龙头企业给贫困户提供畅销农产品的种植技术、电子商务销售技术,提高贫困户的技能,帮助其创收。第四,劳务联结。通过发展产业给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合适的薪酬。第五,租赁联结。贫困户有闲置的土地资源,政府支持龙头企业优先进行租赁[1]。
3.1.2 强化合同约束力
在产业扶贫中,政府、企业与贫困户的合作需要以合同的形式确定,就需要强化合同的约束力。一方面,从合同的内容方面来看,不仅要强调企业的权利,应该更加注重对贫困户利益的保证,合同各方相互监督,拥有较强的契约精神;另一方面,政府在政策上给予龙头企业扶持的同时,应对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在产业扶贫中的合作进行监督,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扶贫项目运行情况的监督,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除此之外,可以为龙头企业和贫困户分别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双方在合作中的信用情况,并将结果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给予及时公布,以及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3.1.3 完善协作机制
在产业扶贫中资金问题是关键,依托金融机构,给予产业扶贫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由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组建产业扶贫协调小组,完善各部门沟通的渠道,保证工作有序协作,并及时反馈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推动产业扶贫的顺利实施。
3.2 构建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是政府与企业在扶贫项目中合作的关键因素,构建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带贫率,使产业扶贫项目在企业能够盈利的前提下,真正惠及贫困户。
首先,政府应鼓励贫困地区实行“合作组织+”的模式,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对贫困户的组织、带动作用,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保障贫困户的收益[2]。其次,逐步完善政府、贫困户和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一方面走合作化道路,严格执行合同,鼓励在农村建立合作化组织,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使其有效运转起来,更好地保护贫困户的利益;另一方面创新利益分配方式,例如,贫困户向企业出租土地,进行土地流转,让贫困户以小额扶贫贷款资金、土地使用权入股等方式,使贫困户真正成为产业扶贫的受益者。
3.3 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政府、企业和贫困户在产业扶贫中的合作,需要各自承担不同的风险,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能够吸引更多企业和贫困户的参与,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完善保险机制,实施扶贫小额信贷保险,化解贫困户无力偿还贷款的风险;另一方面,政府应相应地提高风险准备金,对贫困户的偿还风险进行适当补偿,并允许商业保险涉入整个融资过程,分担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尹兆翌.公私合作视角下的产业扶贫模式研究[D].昆明:云南財经大学,2018.
【2】刘洋.精准扶贫视域下西安产业扶贫路径优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