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剑网3·侠肝义胆沈剑心》看中日动画的交融

2020-06-29王笋

世界文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东瀛动画日本

王笋

《剑网3·侠肝义胆沈剑心》(下文简称《沈剑心》)是一部由网络游戏改编的番外IP动画片,最早于2018年6月在领头国内二次元文化的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站,中国年轻世代潮流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上播出,并于2020年3月30日正式完结第2季(该动画现共计制作两季25集)。《沈剑心》以唐朝为背景重新构架了一个大唐,讲述了心怀大侠梦的纯阳宫“保安”沈剑心在江湖中的“侠肝义胆”事迹。从观众的反馈来看,该两季动画仅B站就有近280万人追番,点击量更是超过了1.2亿次,属于口碑与点阅双赢的佳作。

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该作品在制作形式、风格特色、内容设置等各方面都体现了我国动画与日本动画的发展状况,并带有明显的中日文化碰撞与融合之特点,还暗含了当代国人的民族意识等。

《沈剑心》采用了番剧这一形式。番剧——二次元文化的常用词语——本身就是一个舶来词汇,意思为连载的动画,最早产生于日本。日本动画现多采用这种动画片制作形式。通常情况下,番剧以3个月为一番(1季),每集制作周期一般为1周,每季一般包含12或13周。现在国内的连载动画片大多接受并采用番剧的制作形式,如《全职高手》《魔道祖师》《镇魂街》等。

采用番剧这种制作方式有其优势:一是方便与国外动画接轨。日本作为全球二次元文化输出的领军国家,其动漫文化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互联网时代,我国采用番剧的制作模式,可以方便中国与他国进行动画作品的同步输入与输出。二是统一制作模式。日本番剧的成型,为国际动画片的制作提供了范式,在这个范式内全球动画行业展开制作竞争,有效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三是满足受众的接受习惯。中国当代青少年对于日本动画非常熟悉,大家已经接受并习惯了日本动画作品的审美情趣,因此采取番剧这种制作形式,借鉴日本动画画风、叙事结构等方面的特色,能更好地满足当代年轻人的接受习惯,达到更优的传播效果。

中日动画的融合体现在多方面,从整体上分析,呈现出中国影响日本——日本输入中国——中日融合发展的过程。日本动画的起步阶段是深受中国动画影响的。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中国动画先驱提出了“中国的活动漫画应有中国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概念,作品要蕴含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情。在这样的理念下创作了《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牧笛》等一系列中国经典动画,形成国际动画史上著名的“中国学派”。中国学派的美学理念对日本早期动画制作影响非常大,例如1958年上映的日本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白蛇传》就取材于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日本动画之父”手冢治虫更是公开表示,《铁扇公主》的动画片是促使他弃医从事动画创作的重要契机,在中国动画影响下,他形成了自己的动画风格,先后制作了《铁臂阿童木》《怪医黑杰克》《火之鸟》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而这些作品又反过来对中国的动画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当代(特别是近年来)的动画作品在借鉴了日本动画的发展模式下,开始向“中国学派”回归并对外输出:电影方面,《大圣归来》取材于孙悟空,《哪吒之魔童降世》取材于哪吒闹海;番剧方面,《一人之下》依托于中国道文化,《沈剑心》则是对中国侠文化的重新解读。随着这些作品的出现,中国开始向“国漫崛起”时代迈进,意图重新找回中国在世界动画中的话语权。

在《沈剑心》中,总能看到日本动画的影子,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动画制作对日本动画的扬弃与融合。在动画番剧的类型中,有一个类型为“装番”,日本动画《在下坂本,有何贵干》《齐木南雄的灾难》是该类型番剧的代表作品,这类番剧里的主角往往是带有“玛丽苏”/“杰克苏”(一般指自带主角光环的、极度“完美”或者极度“平凡”的女性/男性角色,他们通常人缘超好,做事一帆风顺,即使中间遇到挫折,也总能轻易渡过)的人设,向受众展现草根人士干大事的搞笑情节。这种番剧特点非常符合当代年轻人的接受习惯,因此大量产出,如2020年1月番的日本动画《因为太怕痛就全点防御了》和中国的《仙王的日常生活》。《沈劍心》亦明显带有该类番剧色彩,以“保安”为职业的草根青年沈剑心无意间领会了纯阳宫的绝学“纯阳之力”,但纯阳之力却不能随时发作,只能在关键时刻恰好来临,以搞笑翻转的形式化解一次次江湖矛盾,诠释了他心中的中华侠义,守护了大唐江湖。在画风、叙事等方面,《沈剑心》更是呈现出受日漫动画影响的特点,比如画面、语言上的画风突变,让人很容易跳入日本动画《银魂》等所营造的无厘头氛围中。而带有此风格的《十万个冷笑话》《万万没想到》等作品更成为当红爆款,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日本文化元素在中国动画作品中的展现,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融合。在《沈剑心》中,有两个文化元素是日本文化的突出代表:武士刀与八岐大蛇。在日本文化中,武士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实物标志,它见证了日本的历史,寓含了武士之魂的象征意义。《沈剑心》中的中国刀剑与武士刀剑的碰撞,其实暗含了中国侠文化与日本武士道文化的碰撞。而八岐大蛇更是中日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八岐大蛇(别称八俣远吕智、八俣远吕知,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妖怪之一)是日本妖怪文化的代表。有部分学者认为,八岐大蛇的原型来源于中国《山海经》记载的相柳、《淮南子》记载的九婴这一九头蛇形象,是九头蛇东渡日本后形成的日本形象。《沈剑心》将八岐大蛇融入徐福东渡传说中,深层次展现了中日传统文化的融合。

《沈剑心》的故事内容充分体现了当代国人对于日本文化一方面认可接受,一方面从民族感情上又拒绝抵触的矛盾心态。沈剑心在成为大侠的道路上,很多不良因素动摇、阻碍着他。比如在第2季中,同日本文化侵入的斗争是最主要因素,作品通过设置三个矛盾冲突构架了整季的叙事:一是东瀛通过东瀛贷、樱花贷这些贷款对大唐人民进行经济控制;二是东瀛意图通过江湖选秀破坏大唐的江湖大侠体系,重构一个由东瀛人掌控的“江湖红人”大侠体系;最后是两个矛盾在东瀛军事侵占大唐中完全爆发,大唐大侠们最终觉醒,认识到东瀛人的真正意图而奋起反抗。

作品所体现的冲突性是基于现实国人对日本的选择性对抗的态度。日本学者井出敬二在分析日本对中国的公共外交时,以日本研究中心在中国展开的民意调查为例,指出中国民众回答“对日本没有亲近感”的比例为71%,远超过“对日本有亲近感”的16%比率;在回答“对日本没有亲近感”的理由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历史认识”(占69%)、“领土、领有问题”(占51%)、“日本反华情绪严重”(占47%)。井出敬二同时强调了日本动漫作为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作用。他在结论中指出,“就公共外交而言,很难让中国人脱离现实地产生肯定日本的印象”。因此,《沈剑心》所展现的既接受日本动漫文化,又拒绝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等输入的矛盾心理,是基于中日国际交流的现状,体现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纵观中日动画的发展史,从绝大多数动画作品中都能或多或少地发现中日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影子,彼此无法完全割裂开来。《沈剑心》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在媒体融合时代,中国动画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动漫要想崛起,立足中华文化的同时吸纳他国文明,应该是一条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东瀛动画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东瀛长歌行
我的动画梦
《黄金时代》日本版
东瀛战神
我是动画迷
来自东瀛的刀光剑影:剑戟片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