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旅游扶贫的国际经验借鉴
2020-06-29陈乐馨李开颜张可静刘珊钱心仪
陈乐馨 李开颜 张可静 刘珊 钱心仪
近年来,旅游扶贫凭借其强大的造血功能和带动作用,被广泛认为是最重要的脱贫方式之一。安徽省宣城市一直坚持推进旅游扶贫事业,取得了众多显著成果,但是也存在贫困人口参与度低、旅游产品种类单一、品质偏低、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国外旅游扶贫实践丰富,建构了系统的理论体系,旅游扶贫方式丰富,对宣城市开展旅游扶贫具有诸多启示。本文借鉴国外旅游扶贫经验,总结了宣城市旅游扶贫现存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国外旅游扶贫经验
(一)强化贫困人口的参与
国外旅游扶贫的核心目标是使贫困人口获得最大利益,要使贫困人口获益,关键在于提高贫困人口在旅游业中的参与广度和深度,具体途径如下。
1.将贫困人口纳入旅游发展规划
澳大利亚土著特色旅游扶贫案例中,政府将土著人旅游纳入全国旅游整体,统一加以考虑,同时对地方政府提出明确要求,将土著人旅游发展纳入旅游发展规划。在进行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的设计规划时,有意识地将土著人生活区与发达地区连接,将土著人地区并入整个旅游网建设。例如,凯恩斯的大堡礁是游客量很大的知名景点,政府为了对离大堡礁60千米的土著人生活区进行扶贫,专门将旅游线路延伸至此,开发当地土著古镇游、热带雨林游,因此凯恩斯游客的平均旅游时间从3天增至4天,既丰富了旅游产品,增加了旅游总收入,也为土著人地区带来了游客,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2.拓宽贫困人口的参与途径
老挝琅勃拉邦价值链旅游扶贫案例中的做法是让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产业链的各个方面,从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参与渠道。当地为提高贫困人口收入,主要瞄准旅游产业发展的4条附属价值链:住宿、食品饮料、手工艺品及交通和旅游团服务。一是提高当地农民对酒店餐厅的新鲜瓜果蔬菜的供应量,以取代进口。二是提高当地对手工艺品生产原料——丝绸和棉花的供应量,以取代进口。三是调整广大农村地区的旅游产品类型,延长游客旅游时间,同时提高在农村的旅游消费额。这一发展理念使琅勃拉邦贫困人口每年在四大价值链的旅游收入接近600万美元,其中食品饮料和手工艺品占绝大部分。
3.注重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
在韩国旅游扶贫实践中,政府十分重视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的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如制定相应的乡村旅游课程,录用专门负责旅游项目的乡村事务长,发放与课程配套的教材,将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纳入专门的人才库,实施一人一村战略,即聘用外部专家对乡村旅游发展提供长期的指导。
(二)突出地域特色,提升文化内涵
国外旅游扶贫实践中,开发项目时要强调以地域特色为核心,可以是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风民俗。同时有意识将当地文化融入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以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其对游客的吸引力。根据地域特色是否突出和文化资源是否優质,可以区分为两种主要模式。
1.地域特色突出,具有优质的文化资源
澳大利亚北方吉伯拉地区,土著人有沿袭多年的绘画和制衣传统,地域特色十分突出,但并没有转化为旅游产品,不能创造经济效益。澳大利亚旅游部门瞄准当地特色传统,帮助他们建立土著制衣厂,他们生产的土著服装,不仅畅销国内各地,还远销日本等国际市场。澳大利亚旅游部门还因地制宜开发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如品尝丛林食物、体验土著饮食文化,颇受游客欢迎。
2.地域特色不明显,没有优质文化资源
泰国拜县是泰国的边境小镇,地理位置偏远,地域特色不明显,也缺少优质的旅游资源。因此拜县将乡村悠闲惬意、亲近自然的慢生活作为自己的特色,积极开发乡村旅游慢生活体验项目,在县城建造了各种休闲小饭店与酒吧,在建设设计上凸显生活特色与充满浪漫的生活情调。房前屋后种植各种奇花异草,屋内用木制品营造出古色古香、温暖惬意的生活氛围。拜县依托周边无边无际的田园山野资源,开展观光游览、休闲体验活动,使游客体验到大自然真正的纯粹浪漫的魅力。
(三)旅游服务现代化,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
国外旅游扶贫实践中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在远离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的偏远农村发展旅游,必须通过提供专业化、优质的旅游服务满足城市的游客需求,留住更多游客。泰国拜县地理位置偏僻,周围没有大型城市,但提供的旅游服务达到了国际化的水准。使用互联网进行预订,如酒店的入住预订、酒店景区车辆的使用预定等。拜县政府对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提出了掌握主要客源国语言的要求,使行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多种多样,特色鲜明,高品质的酒店、餐厅、咖啡厅等旅游基础设施的修建提高了游客的旅行体验。
(四)突破单一的观光旅游,创新多种旅游方式
国外旅游扶贫实践避免单一的观光模式,追求多样化、有创意的旅游模式。韩国乡村旅游扶贫以节日为载体,以当地的特色文化为内容,打造了各种独具乡野风情的乡村旅游文化节,如泡菜节、鱼子酱节、拔河节、漂流节、钓鱼节等,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韩国在乡村开发旅游项目注重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开展体验消费。在韩国民俗村,游客能亲身体验到韩国古人的生活,第一种是生活文化体验,包括生活风景,如碾子、石堆、绢丝纺体验;衙门风景,如刑拘体验、狱舍;民俗游乐体验,如投壶、荡秋千、掷柶子游戏、踢毽子、竹马游乐。第二种是传统工艺及特别体验,包括骑马体验、渡船体验、射击体验、木工艺体验等。日本修学旅行将学校教育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学生们来到乡村参与农事活动,学习当地历史文化,进行野外拓展等锻炼实践能力的活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增加了贫困乡村地区的旅游收入。
二、宣城市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人口参与程度低
忽视了贫困人口在旅游业中的受益,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程度偏低。究其原因,客观上是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开发途径少,当前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开发的途径多为以农家乐、土特产加工销售为代表的自主经营型参与方式,特色民宿、精品酒店、大型农业观光产业园等相对较少。主观上多数贫困人口对旅游扶贫的概念及相关政策了解不多、不深入,目前仅停留在知道名称的浅层次认知上,造成一部分贫困人口因为自身资金、能力的限制不敢参与,或者认为旅游业是新兴事物,风险大,没有保障,还有一些人有参与的想法,但是不知道如何参与其中。
(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当地旅游扶贫工作的着力点在外力助推,对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重视程度不够。一是部分贫困群众自我认知消极,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意行动起来,过分依赖救济,被动等待帮扶。二是政府往往在贫困户刚入门经营时提供各种帮助,但是随着事业的发展,由于自身能力、知识经验的欠缺,又缺乏及时准确的指导,他们在产品生产、经营管理、宣传推广、与外界沟通协调等方面遇到了困难。
(三)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种类少,品质偏低
景区开发依托的是当地的山水风光或者保存下来的文物古迹,缺少对当地特色文化内涵的挖掘,例如,很多古村落仅把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群圈起来,靠收门票盈利,这些古民居年代久远,缺少维护更新,再加上同区域内同类产品过多,吸引力小。景区以及周边贫困村的环境有待提升,整洁卫生程度和美观程度还不高,缺少对景区游览线路和人造景观的设计规划。旅游产品种类少,基本是单一的观光游览方式,旅游的收入多依靠景区门票的收入,围绕吃、购、娱乐、住宿等其他环节开发的项目少,游客停留时间短,景区留不住游客,过夜游客数量少,旅游创收途径少。
(四)旅游基础设施仍需完善
虽然宣城市已经建设完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但随着当地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客流量增多,尤其在旅游旺季,现有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客流量增多的需求,如旅游旺季在皖南川藏线上就时有发生长时间通行缓慢、堵车的现象。旅游厕所、农家乐、精品酒店、民宿、景区内通行道路、路灯、指示牌等硬件基础设施缺乏,旅游基础设施硬件的数量还远远不够。
(五)服务水平不高,缺乏制度化管理
一是由于乡村贫困人口文化水平有限,缺乏专业的培训,旅游接待人员的服务意识薄弱,服务能力不足。二是宣城市多数的乡村景区缺乏制度化管理,目前的管理是盲目、随意、无组织的。景区规划建设、景区卫生和安全的管理、生态景观和文物遗址的维护、村民自发经营的农家乐与民宿的安全、卫生、服务、应急事务处理等景区事务的管理都缺乏制度指导和约束,不利于景区长期发展。
三、国外旅游扶贫的经验借鉴
(一)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程度
1.一二三產业深度融合
在“旅游+”的引导下,推动贫困乡村的旅游业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通过与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逐步形成新产业或产业链,为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开发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从宣城市贫困村落的现实情况出发,发展依靠农业,工业基础薄弱,同时相当一部分贫困村落处在徽州文化圈,当地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所以产业融合的重点应是当地特产开发和文创产业。旅游业与土特产开发结合的重点包括宣木瓜产业、茶产业、竹产业、山核桃产业等。旅游业与文创产业结合的重点包括文房四宝文创产品、徽菜、云岭红色文化等。
2.推动贫困人口融入旅游市场的供应链
价值链旅游扶贫拓宽了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的方式,不只是局限于旅游业直接受益相关的职业,如酒店、服务员、司机等。宣城市贫困乡村的旅游市场供应链主要包括餐饮、住宿、手工艺品和旅游团服务。围绕这4条主要供应链,第一,提高当地贫困人口对当地旅游业食宿需要的农产品供应量,如新鲜的蔬菜瓜果、茶叶等,减少外来供应。第二,提高贫困人口对制造手工艺品所需原料的供应量。
(二)加强贫困户的能力建设
注重对贫困人口进行专业、系统、长期培训。聘请专业人士定期为当地干部和贫困人口讲课,制定系列的学习课程,编制简明易读的乡村旅游教材。把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科技人员下乡与科研机构、院校合作相结合,同时借鉴韩国的一人一村方式,采取定人定点的长期指导方式,使专业人士对贫困户自主经营的指导更有针对性,为贫困户及时提供指导。
(三)旅游产品要突出特色,提升品质
突出特色,首先,找到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围绕当地特色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对于地域特色不明显,缺乏优质旅游资源的乡村,可以借鉴泰国拜县的做法,借助乡村独有的惬意悠闲的田园风情,发展休闲乡村旅游。其次,把地域特色融入旅游业的各个环节里,如餐饮、住宿、购物等。品质提升要从提升文化内涵和外观两方面着手。提升文化内涵要挖掘整理出特色文化资源,然后进行提炼宣传,将其融入旅游产品开发中。徽文化丰富的乡村开发为徽派古村,红色文化丰富的乡村开发红色旅游,文房四宝文化丰富的乡村开发以文房四宝为重点的文化创意旅游,各地的民俗文化、手工技艺、农耕文化也可作为提升文化内涵的重要抓手。游客进入乡村首先直观感受到的是景区环境,景区环境的优劣对游客游览效果有很大影响。宣城市贫困乡村提升环境质量可按照净化、美化、亮化的要求进行,将乡村农田、乡村水系、乡村民居、游客服务中心、游览标识、公共休息设施和观景平台、环卫设施作为重点提升对象。
(四)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借鉴国外旅游扶贫案例中的节日旅游、研学旅游、体验旅游,将本地的民俗风情、手工技艺、土特产等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节庆,如文房四宝文化节、皖南皮影戏文化节、蜜枣节、龙舟节等。利用皖南徽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特有的民俗、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等资源,设计研学旅行路线和配套活动,同时积极与当地的教育机关、中小学校、课外教育机构、旅行社联系,开拓研学旅行市场。旅游产品的设计应多增设一些能够让游客亲自体验的项目,注重与游客的互动,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保证游客体验的个性化。除此之外,根据各贫困乡村的实际情况,开发古道徒步游、自驾游、运动探险旅游、康体疗养旅游等。
(五)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在当前基础设施建设有所进展的情况下继续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修通、修好通往各贫困乡村最后一段的道路,完善从高铁站、汽车站、火车站到贫困村落的公共交通。继续将已规划好的旅游廊道落地实施,在旅游旺季加强对热门旅游廊道路况的实时监测,派专人进行交通疏导,必要时可采取提前预约上路的方式。同时由于宣城境内的旅游廊道多为盘山公路,所以当地应完善安全设施,设置慢行路段。村内需要完善接待服务设施,如旅游厕所、停车场、游览的标识、景区简介、语音导览、游客服务大厅、观景平台和休息设施、景区内通行步道以及休闲娱乐设施,如特色餐厅、精品酒店、民宿、饮品店、精品购物店。
(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制度化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设立旅游培训基地,重点对一批会经营、懂管理、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积极组织乡村旅游经营贫困户赴省内外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考察交流。加强智慧乡村旅游的建设,利用互联网提供网络在线预订景区门票、机票、车票的查询预订、景区线路介绍、景点介绍服务、餐饮住宿查询预定、应急处理报警等服务,加强制度化管理。第一,制定宣城市乡村旅游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应包括乡村自然和人文遗产保护制度、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制度、乡村旅游经营规范、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准入制度、乡村旅游地规划与建设制度、乡村旅游质量投诉与责任事故处理制度、乡村旅游促进制度。第二,建立行业协会。政府牵头组织成立由当地农民组成的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参与监督政府对当地乡村旅游的管理,代表当地乡村旅游经营户主向政府反映情况,对没有发展旅游经验的当地农民进行培训指导,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