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最美人间四月天
2020-06-29春晓
春晓
桃花以其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愫,被融入进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承袭至今。从《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开始,桃花在中国人的心中就从来没有开败过:大自然的桃花一年又一年,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但是诗歌中的桃花,词语中的桃花,汉语中的桃花却一直盛开着,飞舞着……
西藏的天气变幻莫测,我们进藏的计划一拖再拖,终于在清明节期间得以成行。我们沿着318国道驾车一路向西,想要穿越林芝桃花廊道,经过了海拔5 013的米拉山口,到达林芝,途经色季拉山垭口,到达了鲁朗林海,与尼洋河相伴,一路感受到了四季变换,远处雪山银装素裹,近处桃花娇艳欲滴,沉浸在雪山的衬托之下,神山圣水相伴,蓝天白云共舞,使人完全抛开尘世俗套的琐事,独享这难能可贵的个人时光。
林芝素有“雪域江南”的美誉,虽然地处自然环境?恶劣的世界屋脊,却气候湿润,景色宜人,独有一份江南特色的温婉秀美。每年3月中旬起,我国大部分地区万物刚刚复苏复苏,在雪域高原上,冬日的装束还未完全褪去,绵延的雪峰还盖着皑皑白雪,林芝的桃花却已悄然绽放,漫山遍野绽放的桃花预示着西藏春天的到来。这里的桃树都是天然的野生桃林,没有经过人工栽培。能在雪域高原生长,说明林芝桃树的生命力极为强悍,这也是林芝桃花一代代进化而来的本领。不过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林芝桃花几百年来毅然挺立在高原之上,而且生长得如此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实属罕见。
路上看到中国最大桃花林的标识牌,果断前往波密桃花沟,据说这里有15万~20万棵野生桃树,此时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虽然已经过了最佳观花期,但我还是记住了这十几万棵桃树。波密的桃花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二级支流波堆藏布江河谷,这里的桃花不同于林芝其他地方,花朵硕大,颜色鲜艳,一片连着一片,放眼望去,犹如粉色的地毯一直铺到天边。盛开的桃花如胭脂,似云霞,身临其境,才能体会“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好意境。
距林芝市首府八一镇17千米的嘎拉桃花村因野生桃林而出名,人们另外给它取了一个名字:桃花沟,这里是林芝桃花的代表性村落,被誉为“桃花第一村”。对于没有再春天去过西藏的人来说,嘎拉桃花村只不过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是林芝地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藏族山村,而随着桃花的绽放,这里逐渐成为观赏桃花的重要地点。桃花沟三面环山,水流淙淙,气候温润。每到春天,桃花沟就成为了尼洋河畔赏花的最佳地点。在尼洋河两岸的山坡上,桃树与油菜花交相辉映,田地间、溪水旁、山涧边,野生桃树竞相盛放,红的热烈,粉的浪漫,白的圣洁……一树树桃花与远处的雪山遥相呼应,唯美与雄伟在这里相遇,让人不禁赞美大自然的神奇。赏花之余,可以在尼洋河上泛舟,感受水上赏花的乐趣,乘舟而下,一边体验高原上的漂流,一边欣赏一簇簇桃花从眼前略过,两岸草木青青,碧波荡漾,水鸟游弋。
米林县紧挨着雅鲁藏布江两岸的峡谷,仿佛漂浮在江上的绿洲。米林的桃花以粉色为主几个村庄之间,桃树一簇接着一簇,完全找不到彼此之间的界限。从雅鲁藏布江放眼望去,两岸繁花似锦,江水如一块剔透的绿玉,远处的南伽巴瓦峰掩映在纷繁的桃花背后。站在雪山下,抬头一看,还是一座雪山,但远远望去,看不见的桃花像一片粉红色的海洋。走在这样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里,你会遇见中国最美的春天。此时的雅鲁藏布江令人如痴如醉,米林县粉色的桃花,雅鲁藏布江的碧绿,神圣的南迦巴瓦峰,让人仿佛置身仙境一般。
几千年来,古典诗词中描写桃花的篇章不胜枚举,仅一部《全唐诗》,以桃花为主题的诗作就有近两百首,如果加上诗中与桃花相关的诗,那就更多了,我们熟知的诗人如王维、王昌龄、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刘禹锡、崔护、元稹、张志和等,都写过流传千古的桃花诗。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桃花,也有外国诗人写及桃花。但没有哪一個国家的诗人,像中国诗人这样热烈地喜爱桃花。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受到中国唐代诗人崔护的启发,在《在巴黎地铁站》中似乎间接地指涉过桃花:“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在这里,黑色枝条上的花瓣,所指就是桃花。将庞德的名作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进行比较,可以隐约地发现二者之间的微妙联系:面孔与花瓣的重叠:“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看过林芝的桃花,便再也看不见其他地方的桃花,因为林芝的桃花有一种仙气,这正是中国人,尤其是汉代以后的诗人文人们偏爱桃花的重要原因——短暂的娇艳的桃花,和长生的梦想纠缠在一起,与道教文化交叉在一起,形成一道中国独有的带着仙风道骨的桃色风景。在我看来,桃花除了仙气之外,还散发着其他气息,因李香君血溅桃花而有了几分骨气、英雄气,也有刘禹锡十年贬谪生活中的沉重之气、悲伤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