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促农增收的路径探析
2020-06-29王海燕刘艺陈婉月
王海燕 刘艺 陈婉月
乡村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新兴旅游产业在拓展农村居民就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及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乡村旅游推动农民增收的途径有两种模式:在政府的支持下旅游企业的推动、农民自愿自主参与。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重点探究了促农增收的两个路径,并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希望能够为乡村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加之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等影响,人们厌倦了城市的生活状态,转而追求具有淳朴乡俗及优美田园风光的农村生活。在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当下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不仅在丰富旅游活动、改善人们精神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农村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起到促进作用。乡村旅游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从5个方面为乡村旅游的全面推进与发展做出系统部署,对农村旅游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居民人居环境整治薄弱、旅游产品及服务标准不完善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提升策略。
2018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来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从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指以乡村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为旅游吸引物进行的兼具观光、度假、休闲、农业体验等性质的旅游活动。其中,乡村人文环境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乡村旅游是促进美丽乡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绿水青山能够带给人们金山银山”,在全国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被越来越多的人青睐。数据显示,我国乡村旅游2012年接待人数为7.2亿人次到2017年已经高达28亿人次,2017年乡村旅游业收入已经高达7 400亿元,占据我国旅游行业总收入的1/5左右。
目前,乡村旅游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由单一要素发展向多要素融合发展的模式转变,涌现了一批乡村旅游发展典型代表。乡村旅游也从最初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参与农业生产这种简单的“农家乐”形式向融观赏、休闲娱乐、考察、学习和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全国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模式,如江西婺源的农业风光、浙江杭州周边的古镇文化、乌鲁木齐南郊的天山牧场景观等。根据乡村旅游发展所依托的资源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我国的乡村旅游主要有3种类型:第一,依托乡村自然环境和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开展的观光农业游,包括一些农林牧渔业相关的休闲农庄、农业生产体验、科普教育等;第二,依靠乡村独有的民风民情、节事活动、饮食习俗等开展的乡村民俗游,包括参与乡村的各种节庆、风俗活动;第三,以原生態古村落建筑群为吸引物开展的古村镇游,如安徽宏村、广西阳朔渔村、福建永定土楼。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
乡村旅游发展中促进当地居民发家致富的途径较多,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国家政策支持下旅游企业的推动、乡村居民自愿自主参与。
(一)国家政策支持下旅游企业的推动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资金的投入,完善乡村地区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乡村旅游需要社区、政府、企业等各利益主体参与。各地通过开展“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和村集体成立合作社自行开发等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开发与实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收回其中投入的资金,为此必须发挥旅游企业的作用,对其进行专项化管理,以此来确保旅游业顺利发展。
“公司+农户”的模式就是企业和农村居民的合作,大部分是企业雇佣农民,并签订相关合约条款,使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中,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居民可以选择较为自主的展开工作。同时,由企业和居民签订合同,统一改造民宿,为游客提供特色化的住宿,并进行专业化的推广宣传。
“公司+合作社”的模式是企业和当地村政府进行的合作。在这种方式下,企业无法直接的和农村居民进行沟通,他们需要和当地的村政府达成合作,然后由村政府展开工作,安排农村居民适合的工作岗位,使其为乡村旅游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更加专业地为游客提供服务,确保乡村旅游能够顺利、长期开展,企业往往需要对村民进行培训,使乡村得到更好地开发和管理。在这种合作方式下,企业和农村居民共同获得利润的方式是签订订单来售卖农产品或其他和农业相关物品的收入以及农村居民能够获得的股份分红。
(二)乡村居民自愿自主参与
乡村旅游是在农村开展,因此乡村居民是这个旅游形式的主体,然而很多农村居民面对这种新的生产形式还有很多不接受、不适应的现象,乡村旅游的大发展必需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农村居民自愿自主从事旅游业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第一,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一部分农民率先经营“农家乐”,使农产品实现就地消费,除了产品收入,为游客提供的各种服务的经营收入也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通过自主转变观念参与旅游活动来获得一定的利益,包括售卖农产品或者其他和农业相关的物品和企业进行合作获得的利益以及自主创业获得的收入等。第二,工资性收入成为部分农民增收的组成部分,农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旅游从业者,部分农民受雇于此,工资性收入成为他们增收的主要来源,此时粮食自给自足,种地已不再成为主营业务。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的企业招聘农村居民作为员工,农民抓住机遇可以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以此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第三,农村居民可以通过出租土地或房屋等形式增加收入。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发展旅游业的相关企业,或将自己的房屋发展为民宿等获得旅游收入,利用某些固定或者非固定的资产作为原始资金,加盟企业,获得一定股份,从企业内收取分红。
通过以上的两种路径分析可以发现,协调农村居民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影响农民增收。两者之间最常见的联系方式有3种:第一种,企业和农村居民签订合约来帮助农村居民售卖农产品,改变农村居民种植农产量过大、难以出售或者不得不低价出售的现状。这种方式比较常见,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较高的收入,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最明显的一点是能够帮助到的农村居民比较少。幸运的是,随着电子商务以及微商等行业的发展,农村市场规模获得了明显扩大。第二种,企业和农村居民进行合作,农村居民可以凭借自己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比如土地等获取一定的股份,并按照企业获得的利润获取一定分红,明确彼此的职责和义务,共同获取收益。第三种,自主创业。旅游企业在农村内部发展乡村旅游业能够转变农村居民传统的思想方式,使他们愿意进行创业。
三、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转变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
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对乡村旅游业能否得到发展起有关键性作用,只有农村居民及时了解国家发展旅游的相关政策,积极主动地与旅游企业合作,才能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专业的旅游从业资格培训来帮助农民实现旅游致富。
(二)科學合理地进行规划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离不开国家及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如果任由村民自由散漫式地发展农村旅游,必然会导致重复开发、过度开发的现象,地方政府牵头制定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既能够落实国家政策,又能够充分发挥乡村特色,使乡村旅游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联系,以地方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增长。通过开展旅游规划能以“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更深入地挖掘各地旅游资源的特色,避免产品单一化、趋同化的现象,有助于形成百家争鸣的旅游产品。
(三)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发展乡村旅游要重视创新的作用,从农村的特色优势出发,打造旅游产品,使旅游产品中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含有文化底蕴和美学魅力。除此之外,可以根据乡村本身存在的环境和文化差异展开活动,比如传统文化可以依据历史故事制定旅游产品;依靠林果畜牧等农业生产开展旅游的乡村,可以组织旅游者体验水果采摘、垂钓等特色活动。农村地区应按照特色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理念开发各类旅游产品,集观光、休闲、学习、教育、康养等为一体,形成“千村千貌”“百花争鸣”的景象。
(四)注意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发展乡村旅游,保护乡村文化性是一个重要课题。农业环境、农业景观及其文化内涵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乡土性是其本质特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务必要平衡经济、生态和文化3者之间的利益,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弱化乡土文化,甚至破坏农村原始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是自然生态与文化历史的完美结合,缺少任何一个元素,也就失去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要警惕乡村旅游发展中文化庸俗化的现象,需要从产品设计、游客管理及村民文化自信引导3个方面入手。旅游是把“双刃剑”,但是在合理规划、统一管理及适当开发的理念指导下,一定能让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地长足发展。
四、结语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对农村而言是巨大的发展机遇,不仅能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更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然而,相关部门也不能忽视重复开发、过度开发及盲目开发的问题。相信在政府、企业和农民3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农村旅游一定能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单位:新疆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