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需求导向下的旅游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2020-06-29张雅菲李蓓
张雅菲 李蓓
高职教育与职业需求关系紧密,职业需求对高职教育起着导向作用。本文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旅游高职教育的现状,并结合现状,探讨了职业需求导向下的旅游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并從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产教融合4个方面进行改革。
引言
旅游高职招生人数下滑,旅游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旅游行业;相反,旅游行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行业内跳槽率较高。这一矛盾的根源主要在于职业需求与旅游高职教育发展之间不对称。旅游行业需要一批懂理论、会实践、具备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和能力,紧跟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人才往往重理论、轻实践,与旅游行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想更好地发展旅游专业,就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探讨旅游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一、职业需求与高职教育的关系
(一)职业需求决定高职教育的方向
职业需求主要指职业能力需求,也就是某种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等。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职业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需要,要看高职教育是否适应职业需求。如果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并不是现在社会职业需求的人才,那么高职教育将会是失败的教育。因此职业需求决定高职教育的方向,职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高职教育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二)高职教育为职业需求提供合适的人才
相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为职业需求提供合适的人才。只有适应职业需求的教育,才是成功的高职教育。
二、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高职教育现状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上万人。其中,旅游专业设置在经管学院,现有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旅游类专业。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招生,截至目前,已有15年的招生历史。2010年之前的招生形势较好,之后逐年下降,招生班级也从之前的3个平行班降到现在的1个班。酒店管理专业从2017年开始招生,已连续招生3年,都是单独一个班,招生形势不容乐观。
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类专业目前有专任教师15名,没有专门的校内实训指导教师,校外企业兼职教师有8名;校内实训室有导游沙盘模拟实训室、旅行社经营管理综合模拟实训室,还有国培宾馆、部分中西餐摆台餐具、咖啡机和茶具等设备;旅游管理专业目前有19门专业课,包括旅游服务礼仪、导游基础、导游业务、旅游法规、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旅游英语、旅游经济学、客源国概况、管理学基础、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现代酒店管理、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旅行社计调实务、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学概论、景点讲解、中国旅游地理,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校外顶岗实习;酒店管理专业有12门专业课,包括酒店服务礼仪、现代酒店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情景英语、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宴会设计实务、酒店企业文化、酒水与酒吧管理、客源国概况,实行“1+0.5+0.5+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在校学习,第二年第一学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学习,第二学期回校进行专业学习,第三年校外顶岗实习。
三、职业需求导向下的旅游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结合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高职教育现状,参照目前的旅游职业需求,现制定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具体如下。
(一)课程设置方面
1.参照职业技能大赛,设置相关课程及实训场所
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教育发展,对高职教育有促进作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主要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2个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对应的是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和中餐宴会主题设计大赛。参照这两项大赛的要求,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参赛内容包括:导游知识测试、现场导游词创作及讲解、自选景点导游讲解、导游英语口语测试及才艺运用等5部分;参照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开设的课程,学校急需增加才艺运用相关课程,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才艺运用能力。中餐宴会主题设计赛项参赛内容包括主题宴会创意测试、现场技能操作、现场主题互评、餐饮服务、英语口语测试等5部分;参照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开设的课程,学校缺少中餐宴会实训场所,虽然开设的有宴会设计实务课程,但是实训设备较少,现场技能操作、餐饮服务等练习较少,学校急需购买课程配套的实训设施,或者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相关酒店进行技能操作。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组织学生参加的是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中餐宴会主题设计赛项因为缺乏实训设施,没有组队参赛。
2.整合现有课程,进行组合上课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多、杂、碎,学校开设的课程门数较多,并且发现有些需要课程还没有时间开设。可以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重点课程实行学期制,不太重要的课程实行半学期制。如导游证考证课程: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等实行学期制,而基础课程,如管理学和旅游服务礼仪实行半学期制,前9周上管理学,后9周上旅游服务礼仪。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开设需要的课程,且主干课程和基础课程也能进行区分。
3.聘请企业或者行业专家开展旅游职业讲座
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比较迷茫,用人单位也普遍反映学生在就业之后,职业定位不当、职业忠诚度较低。在学期中期,以讲座的形式,固定聘请企业或者行业专家到校进行旅游职业发展讲座,从职业定位、职业发展、职业选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为后期工作做准备。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及职业发展,对自己进行准确地职业定位,提高自己的职业忠诚度。
4.结合国家的旅游扶贫政策,适当增开民宿、旅游纪念品设计等课程
旅游类专业和行业联系紧密,应该贴近行业产业办学。近年来,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全国上下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职院校在地方旅游扶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国家政策及地方发展,适当调整相关课程。但是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目前还是传统的专业课程,并没有随着行业发展进行课程更新。因此,在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的专业教学中,应该适当增加民宿课程及旅游纪念品设计等课程,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为学生今后就业做好准备。
(二)实践教学方面
1.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高职院校培养的都是技能型人才,因此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并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让学生在毕业之前真正懂知识、会技能。通过调查旅游专业毕业生可知,学生普遍反映实践教学比例较低、理论讲授课时较多。这也是我校旅游类专业教育的现状。旅游类专业和行业结合较紧密,应是理论和实践并重。但是学校目前缺乏部分实训设施,也缺少专业的实训指导教师,需要学校适当增加实训设施,例如,中餐主题宴会摆台设施、酒水调制器具等,让学生在校期间能边学习边实践;或者可以联系固定的实习单位,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练习;同时,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优秀员工到学校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指导培训;或者定期组织相关课程教师赴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加大教师的实践培训力度。
2.校企合作,定期实践
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在学校学理论,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一学期18周,在校10~14周,赴企业锻炼4~8周。根据课程性质,安排实践。但是要委派专业教师跟随学生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因为学校目前实践教学比例较低,一方面,实训设施缺乏;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经验欠缺,即使学校配套设施齐全,很多实践练习也难达到预期效果。例如:酒水与酒吧管理课程,可以前10周在校学习理论,后8周到酒店进行实践学习,进行现场调酒、茶艺表演、咖啡冲泡等。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即能就业。
(三)课堂授课方面
1.与就业联系较紧密的课程,定期进行课本更新
很多旅游类课程和就业联系比较紧密,但是课本内容都是几年才更新一次,远远跟不上行业发展。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定期和行业或者企业专家进行沟通交流,补充课本内容,同时摒弃已经过时或者不实用的内容。例如:旅行社计调实务课程紧密对接旅行社计调岗位,但是课本对旅游线路计价、报价部分过于笼统化、理想化,有的还偏离实际,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多和旅行社计调接触。同时,及时修改课本内容,把实际工作内容融入课本进行讲解,否则,按照现有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毕业之后,到了工作岗位,不仅不能运用,有的还会觉得在校学习的内容是错的。类似这样的课程很多,需要教师多和企业行业联系沟通,获取最新信息。
2.对于偏实践的课程,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或者优秀员工进行示范操作或者课堂讲解
旅游类课程中部分课程对实践要求较高,有专门的操作标准。例如,技能大赛的核心课程:中餐宴会设计实务课程,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只有理论和基本操作,可以邀请酒店优秀员工进行主题宴会讲解和设计,把企业的优秀案例带入学校,拓展学生思路;同时,组织在校学生进行主题宴会设计比赛,教师和酒店优秀员工共同担当评委,找出操作不足的地方,提高比赛效果。
(四)产教融合方面
1.鼓励企业、行业和学校共办旅游职业教育
国家鼓励企业、行业和学校共办旅游职业教育,推动校企合作,真正实现实践和学习对接,推动旅游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一体化。例如,企业派固定员工驻扎学校,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实习工作的无缝对接,改变企业、学校“两张皮”现象。目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电子商务专业方面已经形成校企合作办学,成立了“格莱科技”班,公共课是学校教师上,专业课主要由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上,企业也在学校设立了相应的实训场所;学生毕业后到就能到相应的单位就业,极大地提升了专业吸引力,吸引了大量的高中生前来报考。目前,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也正在寻求校企合作办学。努力实现学校、企业和行业互动、联结与共享,最终实现合作、共赢与发展。
2.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作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贴近产业、企业办学,真正实现职业教育。这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培育学生,制定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专业的需要,开设相应公共课;企业根据职业需求和用人需求,和专业教师进行对接,探讨制定专业课;根据专业课的特点,采用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授课模式,探讨制定专业课的学习模式,实现课堂学习和企业实训衔接,最终完成校企协同育人的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