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旅游专业英语”模式 对比研究
2020-06-29马影
马影
旅游业精细化发展、深层次业务延伸的关键是旅游人才。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及跨境操作业务能力的旅游人才,同时合理设置英语课程,然而很多应用型高校的英语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并不能实现这一目标。本研究对吉林省两所应用型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分析,通过对比英语教学模式,找出旅游专业学生英语能力薄弱的原因,提出以培养旅游人才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旅游专业英语”的合理化建议。
引言
随着国际沟通交流的日益加强,以及我国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国,在良好的行业前景下,我国旅游行业越来越需要国际旅游人才,这对旅游人才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旅游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020年3月,吉林省教育厅公布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发展类型选定结果,划定23所应用型大学,并要求各高校着力聚焦人才培养主体功能,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旅游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线上线下的教學形式、综合全面的考核方式,为满足旅游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需求,有必要合理衔接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保证语言学习的连贯性,强化实用性,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突出培养特色。
本研究以吉林省两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对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对象为已开设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大学二年级,各选择两个教学班级,对两所院校不同的英语语言能力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助力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探索“大学英语+旅游专业英语”的合理模式。
二、大学英语与旅游专业英语
大学英语(College English)和旅游专业英语(Tourism English)是旅游管理专业常见的两种英语课形式。前者通常开设于大一至大二两个学年,是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由大学外语教研室承担;后者开设于大二或大三,是旅游专业必修专业课,通常由学院专业课教师承担。两者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如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有显著区别。大学英语面向各个专业,注重语言学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阶段性目标是通过英语四六级测试;旅游专业英语则只面向旅游管理专业,注重专业词汇的积累,学习该专业的英语术语,以期达到交流的目的,阶段性目标是通过英语导游资格考试。对于二者的关系,学生普遍认为大学英语是专业英语的基础,如图1所示。
三、旅游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的对比
(一)课程设置分析
两所高校均在大一和大二开设大学英语,A校于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开展旅游专业英语课程,大三下学期为专业岗位实习期,大四上学期进行小方向英语学习。B校于同学期开展。这一课程设置基于普遍认知——大学英语是专业英语的基础,既符合旅游人才培养需求,也符合语言学习习惯。
(二)学情对比分析
课题组对A、B两所大学的共4个旅游管理专业班级进行调查,英语四、六级通过者寥寥无几,通过测试的学生人数平均不足10%(共计两次考试结果),凸显出民办高校学生英语程度不高的事实,半数以上学生无法在两年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CET 4(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4,英语四级)考试。由于学生多数选择先行报考中文导游资格证考试,通过之后报考英文导游证考试加试,很多同学由于英语四六级没有通过而失去信心,英语导游证考试报名者甚少。从以上调查研究中可以得出该专业学生英语能力普遍较弱,基础较差,不适宜进行有难度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学目标和难度应有所调整。
(三)教材对比分析
大学英语方面,A、B两所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不是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中的“A班”或“快班”,A校采用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智慧版》,B校采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调查发现,69%的学生认为教材难易度属于“偏难”。
旅游专业英语方面,两所学校选用同一本教材,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的《旅游英语》。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教材难易度“适中”和“偏难”。
四、基于旅游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的英语课程模式
(一)优化课程设置
从大学英语课过渡到旅游专业英语,前期需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渗透后续课程:一、二年级大学英语夯实英语基础,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大二下学期至大三上学期专业英语课程强化语言训练,培养旅游英语人才。这种同时进行的复合英语教学模式能有效衔接大学英语和旅游专业英语,自然过渡,既有知识又有技能,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如图2所示。
大学英语课程如果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目的,势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对于英语能力较弱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内容较难,学生无法掌握,而日常工作所需的英语交流能力得不到重视。对于“您认为如何设置英语课程”调查如图3所示,体现出多数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兴趣不足。
(二)突出语言的工具性
应用型院校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并从学生具体学情出发,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适时调整考核手段,只以过级为标准衡量应用型院校学生英语能力并不可取。而专业英语应该发挥工具性的特征,强调专业性,以就业需要进行课程安排。针对不同专业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因材施教,设计符合该专业的英语能力培养目标,例如,针对医学专业、农学专业,大学英语应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针对旅游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大学英语应侧重口语能力练习。大学英语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英语文化的同时,更应体现出应用型大学英语的特色,切实实现英语的工具性,服务于本专业就业。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旅游专业英语的教材种类十分丰富,高校应充分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教材,如朗文版、清华版比较适合学术类旅游管理专业,而操作性较强的教材多由旅游职业院校编写,因此应用型院校应该根据自身需求,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学生对专业英语教材和教师的选择如图3和图4所示。
无论是大学英语教材,还是旅游专业英语教材,都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来源,完成教学计划也不是教学的真实目的。培养应用型旅游英语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完全依赖于教材,还要广泛采用线上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如学堂在线中的旅游英语,中国大学慕课里的旅游英语、导游情景口语等,微课大赛中的优秀旅游英语教学微课,都可以用来充实专业课程。
(四)教学手段的调整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全国高校教师要利用各种强大的线上教学平台,如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学银在线、直播等形式。两所学校的大学英语和专业线上教学采用的方式如表1所示。
线上教学不是将课堂直接搬到网上,而是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将“线上教学资源+线下智慧课堂”相结合,重新建构课堂形式,着重培养英语能力,如利用超星学习通解读航空公司广告的分组活动,欢迎词音频作业上传、讲解词编写上传等,实现无纸化教学。
线下英语教学可结合多种方法,如可以采用依托式教学、任务驱动法等。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方案着重强调了语言沟通和交流能力培养,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策略调整,改进教学模式,增强课堂的即时性和互动性。
五、结语
应用型高校对旅游专业人才英语能力的培养,要突出应用型的特点,需要综合多方力量,也需要大学英语教研室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努力。英语教学改革绝非朝夕之功即见成效,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合适的英语教学转型之路,最终助力于培养旅游人才英语能力。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