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赋能研究
2020-06-29沙爱霞
沙爱霞
本文聚焦本科院校新形势发展热点,从课程思政、双一流、高质量发展3个方面解读了产教融合与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了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发展中,教师、学生和企业三大参与主体面临的转型升级现状。结合行业协会、学校和城市三大平台,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体系,并提出了产教融合对学生的专业认知、教师教学能力、科研团队建设、学生就业能力赋能的对策。
引言
旅游管理专业是伴随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旅游消费需求扩张应用而生的特色专业。随着国内外旅游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对专业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目前,旅游管理已经形成了高职高专快速发展、本科稳中求进、研究生教育逐渐起色的新格局。旅游管理专业从以前的工商管理二级学科,成为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作为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中流砥柱,在社会变革和高校改革的双轮驱动下,面临高考第一志愿率低、本行业就业率不高的双重压力,与旅游管理行业对专业高级人才缺口大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2019年10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颁布《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使我国高校和行业的产教融合工作步入了快车道。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如何在产教融合中赋能,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结合专业特色“快速超车”,为旅游行业输入留得住、干得好、有情怀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前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政策解读
我国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国家教育部对各个专业发展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较好的本科院校成立了自己的旅游学院,学生规模和专业数量都所增加,专业门类更加全面,教师队伍更加多元。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专业教师和学生是该项工作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如何理解各项政策与教学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让教师和同学们更好地落实产教融合工作,是产教融合成功落地的关键。
(一)“课程思政”与产教融合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阐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涵、要求和举措。在全国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中,公选课先行先试,专业课稳步推进。如何让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更加生动、有效开展,成为专业课教师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旅行活动让人们在了解外部世界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认识自我和自我所处的世界。作为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传递正确价值观,需要各行各业劳动者的鲜活案例。产教融合让更多的行业从业者走进课堂,学生会更加立体地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在行业导师的奋斗故事中,理解年轻一代的传承与发展,从“他观”到“自观”,激发他们对行业及国家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让“课程思政”走到青年一代的心中。
(二)“双一流”建设与产教融合
目前,由教育部倡导的“双一流”建设计划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该战略的实施,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由专业发展促进产业发展,从而带动学校发展的体现。学校能否进入“一流学校”,首先取决于“一流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情况,而“一流专业”建设中,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发展无疑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很好地搭建了促进三者科学发展的平台。“实践当中见真知”,科研成果只有应用到产业发展中才能有持续进步的动力,产业发展中的经验与问题更应该成为高校科学研究的对象。
(三)“高质量发展”与产教融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基础。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然而,对于高等院校,需要注重“高质量发展”。面临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作为实施者,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就是高校的创新发展问题。大学生兴趣广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的方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校园里,但学生的创造能力实现则在校园之外。对于教师,除了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给学生搭建获得更多专业知识与信息的平台,“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产教融合给教师和同学提供发展平台,是高校创新发展的一大抓手。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主体参与的升级转型对策
(一)教师方面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以往参与产教融合,输出方面主要是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给企业做培训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输入方面主要是通过构建产业导师库,补充教学师资、推进学术讲座、实现资源互补等。在此过程中,高校教师一边完成自己的教學、科研和学生管理工作,一边推进产教融合工作。他们没有专门的政策、时间和经费保障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在新的产教融合政策推动下,产教融合对教师成长、教学资源扩容、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推进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成为产教融合的推动者。
(二)学生方面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与产教融合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学生需要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多实践教学平台和更好的实习、工作机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平台,都离不开真实的消费环境。随着产教融合的推进,企业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企业真实的产业环境,一线工作经验丰富的产业导师,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构筑了更加真实的实践教学平台。但在学生实习和就业工作推动方面,出现了很多旅游企业由于人力和资金短缺,用大量的实习生来补充公司运营,实习生被贴上了“廉价劳动力”的标签。由此,导致学生对行业发展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不高,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在新的产教融合政策推动下,促进产业导师和学业导师从人才系统培养的角度,帮助本科生更深入地认识自我、认识行业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旅游行业价值观。在实习中,为实习生提供学习提高性型的实习环境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为有潜力、愿意在行业发展的同学,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并为他们的就业发展搭建平台。由此,学生参与产教融合的主动性将大大提高。
(三)企业方面
企业在产教融合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探索中也分化出了不同的模式。企业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更有了两大转变。首先,是职场菜鸟从“廉价劳动力”到“人尽其才”的转变。参加产教融合的企业,更加理解企业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在岗位培养中,更愿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他们的优势,使他们在“人尽其才”的环境中,获得归属感和获得感。其次,是从业培养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型。系统的产教融合机制让学生更加注重实践中的个人成长,也能够促使企业拿出最优质的资源系统培养人才进行。湖畔大学、美团大学、豪程大学等企业主导机构的成立与招生,为产教融合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019年10月,国家出台的《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中,“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为更多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提供了保障。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体系构建
教师、学生和企业是产教融合的主体,关键是发挥主体功能、构建成长平台。只有构建与运营好产教融合平台,才能彻底将“校企合作”升级为“产教融合”。本文认为,应该从学校、行业协会和城市管理3个方面构建基础的产教融合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一)学校方面
学校要构建产教融合生态体系,应结合“双一流”高校建设,首先融合发展校内资源,在专业团队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横向与纵向课题研究,整合校内不同专业之间的师资、信息、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资源,增强学校IP价值。其次,构建产教融合中心,制定学校产教融合发展规划,由专门部门、专门人员负责产教融合,促进学校产教融合工作的系统性,让参与产教融合的教师和同学们有政策保障,让企业参与学校的产教融合工作有章可循。
(二)行业方面
学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经常出现企业发展参差不齐、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缺乏长久性、产教融合负责人不固定等问题。另外,由于企业和学校在产教融合认知上不对称,导致产教融合不深入、不持续。在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中,将更多涉及行业发展的工作由行业协会牵头工作,是大势所趋。“行有行规”,行业协会在产教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行业规范、信用管理,促进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协会通过产教融合企业的遴选推荐工作,为学校提供更好的融合企业、行业导师资源,促进学校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平台构建,发挥学校和企业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
(三)城市管理方面
目前,我国开展的“城市人才抢夺战”,是人才成长环境的“一场战役”。城市管理的创新,不是“道路所链接的建筑综合体的发展”,而是“人与人链接所形成的共同体的发展”。在《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宁波、青岛、深圳、杭州、成都、长沙等城市也被列为第一批试点建设城市。产教融合型城市,就是促进人与人链接很好的方式,成为现代城市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赋能研究
(一)学生的专业认知赋能
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普遍面临第一志愿率不高的问题,作为应用型的专业,在培养方案中,很多院校都设置了专业认知环节。课程内容大都以专业教师介绍国内外发展现状、培养方案、就业方向等为主,还有很多院校会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但受到时间、经费、参观企业的配合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参观都是走马观花。专业认知是专业学习的第一印象区,认知的是行业发展现状,且以教师为主体的方法,效果常常差强人意。产教融合的推进,将给学生的专业认知赋能。第一,赋能主体。组织实施专业认知的主体,从“‘教师+学生到‘教师+学生+行业导师”,行业导师“现身说法”,增加学生对专业发展情况的了解。第二,赋能内容。系统的产教融合体系的支持,将让专业认知的内容更加丰富。万豪的万礼豪程项目作为产教融合的发展范例,在企业参观环节,除了专业的行业导师在线讲座之外,企业与学生充分沟通,了解同学们行业参观的诉求。同学们搜集整理诉求,与企业沟通,制订到企业参观学习的计划,并予以实施。把专业认知从被动认知变成主动探索,大大提升了同学们专业认知的效果。
(二)教师教学能力赋能
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除了科研成果,课程建设的作用也愈加凸显。互联网的发展,让“翻转课堂”“精品课”“金课”“线上线下混合课堂”等进入了教師们的工作日程。此外,旅游管理作为应用型的专业,要想让学生适应行业发展需要,教师必须向“双师型”的方向努力。这些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产教融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教师的教学能力赋能。
首先,教学案例库的建设赋能。应用型的专业在专业教学案例中,主要面临教学案例获得渠道少、案例数量不多、案例内容陈旧、案例展示方式单一等问题。很多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很多案例作为提升服务和管理的素材会保留下来,过程完整,很多内容有图、有视频,但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整理和分析。产教融合的推进,教师可以与企业合作,在企业管理诊断中,梳理分析企业案例,并获得丰富的案例资源。其次,教师教学方法赋能。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大都是学校为主体组织实施。产教融合的推进,让行业协会、企业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培训中,有效补充了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教学方法与专业如何相结合的问题。另外,在目前的本科教学改革中,线上教学内容建设与组织实施能力,成为考量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风向标,产教融合下,企业和行业协会的线上资源可以成为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有效补充。最后,教师教学团队赋能,以往的教学团队大都由专业教师组成。产教融合的推进,更多的教学团队能够得到行业导师的支持,这样更能发挥团队作用,丰富教学主体。
(三)科研团队建设赋能
高校以往的科研团队,以项目导向为主,依据团队承担的横向和纵向课题,组成研究科研团队,完成研究项目。旅游管理作为关联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在科学研究中,更倾向于所涉及的科学研究问题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产教融合的推进,有更多的机会让教师走出校园进入真实行业的发展情景,有更多的机会让行业专家进入科研团队中。由此,教师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确定科研选题,企业人员的参与,让科学研究的一手数据收集更有保障,大大促进科研成果的实践转化,让科研成果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学生就业能力赋能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在本行业就业比率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临学生的就职预期与现实就业情况结构性不对称的问题。企业更需要的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而刚刚参加工作的学生则害怕待在基层太久;企业希望实习生成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但从实习生成了毕业生的他们,则更加关注企业所能提供的发展机会。在产教融合的推进下,学生实习不是为一家企业培养人才,而是为行业储备人才。学生职业规划,更需要在走出校园之后的延展与调适。学生走出校园,将由行业协会与企业、学校合作,跟踪、服务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就业后的发展情况,都会作为工作发展的参考。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更多“量身打造”的工作机会,也能大大缩短本科生在游行业基层工作的时间。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