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张家界市野溪铺村民宿旅游规划设计
2020-06-29汤玉婷李梦园何点羽鱼中用
汤玉婷 李梦园 何点羽 鱼中用
发展乡村民宿旅游是实现乡村旅游升级的重要手段,民宿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然而越来越多的乡村规划不合理,制约了民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的角度,借助三三六评价法,挖掘与提炼野溪铺村的旅游资源,从本地资源出发,遵从地域性的民宿旅游规划,主要从旅游功能布局、路线规划、项目策划以及项目运营保障几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以期为乡村民宿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引言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鼓励农村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综合提升的着力点和重要途径。但目前仍存在基础设施尚待完善、旅游产品单一且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在发展乡村“三产”的同时,忽视地域化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忽视乡村性与乡村意向的保护与发展。大量的乡村旅游主题不明确,项目重复建设、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市场竞争混乱以及服务质量低下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本文运用“三三六”评价法挖掘旅游村特色资源,通过乡村民宿旅游规划实践,解决乡村旅游发展遇到的问题,提出地域化旅游规划设计策略,为乡村“三产”融合及乡村旅游建设提供借鉴。
一、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一)野溪铺村概况
野溪铺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中湖乡东部,东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寨交界,南与永定区陈木岗村相邻,西与杨家界居委会接壤,北与天子山景区相连。属于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香芷溪贯穿村庄南部。复杂多变的地貌和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孕育了茂密的森林植被。
(二)旅游资源挖掘与提炼
2.野溪铺村旅游资源评价
“三三六”法评价法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三大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六大条件:旅游资源分布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景观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資能力条件以及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条件。
“三大价值”评价。野溪铺于2016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2017年进入全国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作为土家族聚集地,村庄历史悠久,蕴含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村内还保留了土家阳戏、围鼓等民俗表演杨家界景区,土家吊脚楼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杨家界景区拥有大量的典型石英砂峰林,科学研究价值较高。
“三大效益”评价。杨家界景区奇峰林立,其中知名景观有一步登天、空中走廊、白鹤聚会等200余处。清风峡里溪水长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5%。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野溪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清风峡是知名的户外活动场地,并签约成为张家界市书画院户外写生基地,为其旅游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六大条件”评价。杨家界大道与张桑高速直通,自驾游游客可驱车直入野溪铺,交通较便利。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丰富,且分布广阔、均匀。该片区的旅游资源地域组合条件较好,民宿整体沿公路呈“之”字分布,利于旅游线路设计及民宿集群开发。张家界市是湖南省西部旅游经济区重要旅游城市,拥有国家级旅游景点12处,主要景点300多处。目前,张家界市形成了以武陵源景区为中心的多节点旅游区域空间结构。武陵源、天门山、茅岩河周边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服务区。野溪铺村是武陵源景区的村级旅游服务基地之一。广阔的客源市场、优美的环境为野溪铺村的民宿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村内原生自然资源较多,但受制于山地、丘陵地形,旅游开发建设具有一定难度。杨家界景区以当地市民、散客、组团游客为主,自驾游旅客偏少。然而组团游客更偏向于位于城区的客栈,村内中低档民宿经济效益近年有所下滑。
二、野溪铺民宿旅游规划设计策略
(一)发展定位
乡村旅游空前繁荣的大背景下,民宿快速发展使衰落的乡村焕发生机。野溪铺是景区依托型村落,拥有丰富客源,且目前已有大量建成民宿为民宿集群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可结合优美的乡村环境将该村打造成民宿特色村,形成以民宿旅游业为支柱,康养、休闲、农旅等多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元产业布局。
(二)空间布局
根据野溪铺村地形地貌形态、旅游资源特点、生态环境状况,兼顾“低成本、优交通、善管理”的原则,结合其规划发展定位,确定了野溪铺村“一心两轴六区”的空间布局结构。①“一心”是集游客接待、商业综合开发和行政服务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中心。②“两轴”分别是民宿发展轴和自然保护轴。民宿发展轴沿着村道贯穿野溪铺南北,自然保护轴贯穿野溪铺村东西。以两轴为主要发展轴线,保护杨家界景区环境,以此保障充足的客源,发展建设生态宜居民宿特色村。③六区指商业服务区、精品民宿区、多主题民宿区、高档民宿区、休闲漫游区、生态涵养区。
(三)项目规划
1.商业服务区
功能定位:该区定位是以休闲购物、接待服务、交通集散为主要功能的乡村综合旅游服务中心。项目设置:主要设置民俗表演、土家主题餐饮街、土家古法药膳养生馆等项目。作用是完善民宿休闲配套功能,为村民提供公共休憩场所,加强乡村社区凝聚力。野溪铺村是土家族聚居之地,可通过项目将当地文化与休闲娱乐相融合,在村内组建表演团、开设土家主题餐馆,使村内失业人员和农闲人员再就业,吸引流失的中青年人回归,推动内生式产业体系发展。
2.休闲漫游区
功能定位:依托山林溪谷,打造集户外休闲、花海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项目设置:该区结合特色旅游资源规划了五色花主题摄影节、溪谷露营、定向越野、铁道攀登等开放式项目。该区属于典型的张家界地貌,与八仙谷户外运动基地相依,吸引了大批户外运动爱好者,具备开展户外运动的条件。高山杜鹃因花开时呈现五种颜色被称为“五色花”。五色花因奇特罕见吸引了无数游客,利用游客猎奇心理,此区规划于花季开展“五色花主题摄影节”,激发游客接触自然的兴趣。
3.生态涵养区
功能定位:杨家界景区是野溪铺发展依托的本底,该区域应侧重于保护,谨慎开发。项目设置:该区主要设置生态防护林、景观带等项目。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盲目开发不但不能产生应有效益,而且还会破坏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因此野溪铺村应采用人工环境整治结合自然恢复的方式,构筑生态防护林和景观带,保护乡村风貌。对于生态防护林,应以保育原生植被为主,适当换植特色树种为辅。景观带的打造应因地制宜,结合植物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生长良好。保留现状优良树种,多选用乡土树种,突出地方特色。此外,还应考虑景观艺术性原则。
4.民宿区
民宿按规模可分为:①居家散落型,主要功能是住宿,多余的房间用于接待客人;②单独打造型,一两户人家建造几栋民宅打造成民宿,多以提供特色餐饮为主,兼作住宿,注重环境和景观打造;③小簇集群型,把一个村庄、一条街道或其中一部分进行整体规划,连片打造成民宿。野溪铺村民宿以居家散落型、单独打造型为主,这两类民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败迹象。相比之下,以五号山谷为代表的小簇集群型民宿经营蒸蒸日上。针对民宿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对策略是在充分考虑各类民宿经营现状的基础上,分地段、分档次经营不同规模的民宿,推动中低端民宿升级转型。
(1)精品民宿区
功能定位:服务功能以住宿为主,主要服务于广域客源地游客。项目设置:居家散落型民宿还停留在“农家乐”营销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该区域依托开放的乡村本体,策划莲池泛舟、文创空间、农事体验等项目,供村民、游客免费参观,促使处于低迷期的低档民宿向精品民宿转型。目前,该区民宿多半是村民自建,场地肌理紊乱、缺乏微景观设计,应在建筑整治改造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地场地规划。规划区内民宿沿着南面山坡错落而建,塑造出建筑与水塘、树林等自然要素相融一体的环境格局。在建筑改造方面,新老建筑应区别对待。老式建筑改造以保护和尊重其原有的外观和结构为基础,通过保留和修复原建筑夯土墙、优化门窗等手段提高居住质量。对于新建筑,应保留场地特色,突出自然野趣。内部装饰既要突出传统的乡土性和趣味性,又要滿足现代居住的舒适感。
(2)多主题民宿区
功能定位:以中高端游客为主要服务目标。项目设置:清风峡聚集了一部分单独打造型民宿,建筑布局依景而设,分布在松竹林、荷田溪畔。与居家散落型民宿相比,此类民宿规模更大,多带有私家院落,相互独立且交通区位条件更优。但是同质化严重、服务项目高度雷同,导致旅游效益下降。为此可引导此类民宿发展“个性化”服务,打造成各具特色的多主题民宿区。住宿区由农艺主题民宿、亲子主题民宿、研学主题民宿、运动主题民宿等不同主题的独立院落式住宅构成,并配以基本的共享服务设施,区内进行统一的景观规划,且不对外开放,从而将住客与过客区相分开,保证私密性与安全性。
(3)高档民宿区
功能定位:位于民宿链顶端,是野溪铺村名片,主要服务于国内外高端游客。项目设置:高档民宿区不仅区位条件较好,视野开阔、环境优美,而且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管理完善。脱离了对周边景区的依赖,自身成为旅游吸引物。住宿区内配备高端服务设施,且不对外开放。沿溪景观带、果蔬田为半私密空间,游客可远距离观望,并设置泉池、书吧、银器店、茶叶店、果蔬田、篝火晚会等项目。与精品民宿区项目不同之处在于,该区内的体验型活动项目全部是由管理者独立开发、组织,保证住客的专享性,更有利于民宿的宣传营销。
(四)游览路线组织
民俗文化体验游线路:民宿表演—土家主题餐饮街—土家古法药膳养生体验馆—民族服饰体验—西兰卡普主题民宿。
田园农业体验游线路:清风峡漫步—五色花摄影节—古树祈福—莲池泛舟—果蔬采摘—森林浴—杨梅节—五号山谷农耕体验田。
民宿研学游线路:游客中心—野溪铺村委会访谈—古树祈福—多主题民宿区考察—香芷溪景观带—精品民宿区考察—果蔬基地考察—高档民宿区考察。
运动探险线路:运动主题民宿—骑行清风峡—溪边露营—铁道攀登/徒步登山—龙泉瀑布—探瀑—涉潭—千年古藤—翼装飞行。
(五)项目运营保障策略
1.政策保障
通过引进乡村旅游联合会以及食品联合会监督市场,为野溪铺的旅游开发项目提供政策性保障,以此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保证旅游发展均衡发展,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提升旅游产业调整结构水平提供支持,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有机结合。制定完善的民宿行业服务规范,提高从业者旅游服务能力,为旅游者提供周到快捷的服务,营造安全便利的旅游环境。
2.市场保障
乡村旅游市场保障体系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强化和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市场保障是乡村旅游项目运营保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需要政府对其进行干预和管理。具体包括对民宿住房安全与规模的把控,如参考台湾《民宿管理办法》,通过落实建筑的内部墙面、客房地板面积、天花板材料、走廊构造及净宽等事项,保障民宿的安全性。政府应制定入行标准,对于无证经营、违反安全条例的民宿采取不同程度的处罚措施。
3.人力保障
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应以灵活性较强的短期培训为主;不仅要重视专业技术培训,更要讲究职业道德教育。要科学合理培育管理人员、导游人员、营销人员,并考虑各类人才构成比例。另外应建立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库,将乡村旅游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导游人员等纳入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及时公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旅游市场供给信息和市场法规政策信息等,形成信息快捷、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信息平台。
三、结语
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创新,加快新农村建设。在开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避免同质化竞争,从乡村本底资源出发,遵从地域性的专业规划,并在发展的过程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实现乡村综合社会效益提升,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有针对性地留住乡愁。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