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侗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0-06-29张丽妮李晓雪
张丽妮 李晓雪
侗族村寨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历史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文化软实力,在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侗族村寨文化逐渐受到冲击与挑战,面临文化消亡与灭绝的危险,而旅游开发为侗族村寨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使文化传承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然而在侗族村寨的旅游开发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辩证关系,探析贵州侗族村寨旅游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引言
贵州侗族村寨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侗族村寨,拥有侗族之乡的盛誉。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贵州省的旅游产业主要形成于20世纪末,现阶段已经形成辐射周边多个村寨的文化旅游区域,占地面积约为31km?,文化资源具体包括: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节庆文化、音乐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及建筑文化等。可以说贵州侗族村寨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然而在实际的旅游开发中,村寨旅游却面临诸多开发问题,制约了村寨旅游的快速发展,需要从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内在联系层面出发,明确两者的关系,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辩证关系
(一)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统一关系
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紧密的内部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首先,在文化保护层面,旅游经济开发能够加大文化资源的传承力度,使文化资源成为旅游经济的主要内容,进而在经济开发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满足国民对文化旅游的精神需求。因此,可以说旅游开发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新方向与新领域,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文化传承的新手段与新方式,能够有效将文化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统一起来,使经济发展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抓手。其次,在旅游开发层面,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涉及领域广,然而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旅游经济逐渐面临内容同质化、特色不突出等问题,而民族文化旅游的形成与发展,为我国旅游产业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新的机遇,不仅能够使旅游产业革新传统的旅游理念,构建新型的旅游体系,还能使旅游产业的产品规划、发展走向更切合我国文化强国的理念,逐渐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两者存在紧密的辩证统一关系,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扶持,是系统的整体。
(二)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关系
虽然旅游开发能够为文化传承提供经济支持与社会保障,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旅游开发的重心是经济发展,是利益最大化,在这个理念中,民族文化逐渐成为旅游开发的主体内容与方向,相关负责人难以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利用并保护民族文化,导致相应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遭受损害。比如在贵州侗族的旅游经济开发中,相关负责人为提升旅游经济开发的实效性与有效性,先后对传统的村寨建筑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促使同族文化无法充分呈现在社会大众的面前。而在旅游开发层面,民族文化中的部分内容及遗迹不适合旅游经济开发,致使相关负责人忽视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功利化的倾向比较严重,难以真正地将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相融合,无法形成系统的发展体系。因此可以说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鲜明的矛盾关系,如果相关负责人及经济体没有明确文化保护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与作用,而是一味地将其作为普通旅游内容,将导致民族文化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进而影响文化旅游的长远发展。
二、贵州侗寨旅游的开发问题
(一)轻文化、重历史的问题严重
贵州侗族村寨拥有诸多特色建筑、民俗节庆及艺术文化,然而在我国旅游经济开发中,相关负责人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文物与遗迹上,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则缺乏相应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意识。从厦格、堂安、肇兴等侗族村寨中能够发现,文化保护的重点是历史建筑(如博物馆、鼓楼、风雨桥等),然而对饮食文化、音乐文化及节庆文化的保护,则缺乏应有的重视,存在严重的重物质文化、轻非物质文化的倾向。长此以往,将导致侗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逐渐消亡,只能留下相关的建筑遗迹,严重制约了我国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发展。
(二)旅游开发中功利化倾向严重
首先,旅游开发主体为获得短期的经济收益,照搬其他区域的旅游模式,开发浅、快、短的文化旅游项目,严重破坏了貴州侗族村寨的原始风貌。其次,为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开发主体不断削弱民族文化的特色与个性,促使侗族村寨文化丢失了自身固有的神韵。而这种功利化的旅游开发只能提升侗族村寨的现代化建设水平,难以推动旅游经济地可持续发展。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贵州侗族村寨的旅游开发模式逐渐趋向于苗寨,而己堂、厦格等旅游开发比较少的村寨却依旧保持侗族特色,比较受群众欢迎。最后,文物破坏。在贵州侗族村寨旅游经济开发中,为兴建旅馆而改造传统建筑的现象比较严重,现代化建设与文化保护工作无法得到平衡,致使侗族村寨原有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三)侗族居民参与旅游开发较少
贵州侗族村寨旅游经济开发起步较晚,具有低水平与低层次的特点。首先,经济旅游开发项目标稀缺,主要包括民族歌舞、迎宾礼仪、工艺品展示及民俗体验等,而贵州其他旅游地区的旅游项目大同小异,缺乏独特性、特色性与创新性。其次,侗族特色并不明显,比如银饰、梳子等产品在其他省份及地区随处可见。而对拥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最后,侗族旅游项目没有亮点,忽视体验性、参与性的风土民情,而当地居民则对旅游经济地开发没有太大的热情,没有从根本上参与旅游开发过程中,导致侗族文化在旅游经济开发中的价值不断削弱。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贵州侗族村寨中有2 990户35 393人,直接参与旅游服务与经营的居民约2 000人,其中,服务业约300人,接待行业300人,工艺品销售与生产的452人。因此可以说贵州侗族村寨居民的参与率相对低下。
三、推动侗族存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对策
(一)注重民族特色挖掘
贵重侗族村寨旅游经济开发是推动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关键媒介,是凸显民族文化特色、构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在旅游文化的发展中,相关负责人必须将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相融合,以文化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增长为目标,整合两者间的内部关系,提升民族文化的经济效益及保护力度。而在民族文化开发中,应打造、挖掘擁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及项目,提升侗族村寨旅游产业的生命力。首先,在工艺品制造与销售上。应在传统工艺刺绣、金银饰品、民族服饰、手工鞋垫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将工业化批量生产,转变为手工制作,从而使侗族的民族特色充分体现在手工艺品上,其次,在蜡染层面,负责人应构建出引导游客参与的旅游项目,使游客由内而外地感受到蜡染的乐趣。最后,在节庆文化上,负责人应引导游客参与“踩歌堂”“祭萨”“侗族大歌”等文化活动,感受节庆氛围,进而使侗族文化与风情鲜活地呈现在游客面前,使侗族非物质文化在旅游经济发展中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二)明确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民族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石,是推动民族发展的源动力,构建文化认同感是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的先决条件。所以在侗族村寨旅游经济开发中,需要提升开发商与村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应通过网络会议、村寨会议的方式,引导居民认识民族文化对自身经济发展与产业改革的价值与意义。随后通过旅游经济开发座谈会的方式,帮助开发商认识到文化旅游的本质是民族文化,其中,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是提升旅游经济的不竭动力,如果忽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将导致旅游经济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开发商的经济收益。其次,加强开发商与居民对节日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歌舞文化的认识,提出相应的项目建设与文化保护方案,使开发商站在文化传承的高度创新文化旅游项目,使文化旅游项目具有民俗特色、风土情味及文化底蕴,进而形成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侗族村寨文化旅游长远发展。
(三)高度重视侗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针对侗族居民参与率低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培养并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营销人才及工艺技师的方式,提升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侗族居民参与到文化产业中,进而提升当地就业率,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应加大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培养“非遗传承人”,吸引更多的青年群体,参与到非遗文化的教学活动中。尤其在侗族歌舞、民族工艺、服饰制造等层面,更需要相关负责人提加大重视力度。其次,引进营销人才,将侗族村寨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在一起,激活文化产业在旅游产业中的活力,推动文化旅游快速发展。即利用网络营销、事件营销、市场营销的方式,提升侗族文化的市场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侗族村寨旅游中。而提升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意愿,加大非遗文化传承力度,是相关政府部门在满足旅游经济开发需求的过程中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与渠道,能有效地构建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机制,促进侗族文化旅游长远发展。
(四)注意开发中的文化挖掘、保护并重
在侗族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保护民族文化为中心的原则,需要重视开发中的文化挖掘、保护并重,有效预防外来文化入侵当地文化现象,还要在挖掘期间维护民族村寨和周边区域的文化特点和环境,通过自然的环境内容和形式,不断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行游览。同时,在对开发中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挖掘的过程中,还要有效处理好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推动文化旅游和民族文化可持续化发展。另外,开发中要营造保护传统文化的氛围,通过开展多种多样文化表演比赛的方式,提高老年人和青年人传承民族文化和保护民族资源的重要意识,进而真正将贵州侗族村寨的文脉和意蕴延续下去,促使居民的乡土自豪感和自信心得到提升,充分发挥出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文化和传承文化的作用。在保护与开发文化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修复传统村寨的方式,提升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有效性,形成独特的村寨旅游文化风格。
四、结语
侗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主体是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然而在实际发展中,侗族村寨负责人及开发商往往存在功利化倾向严重,重历史轻文化思想明显、居民参与率低下等问题。因此为有效提升侗族村寨旅游开发质量与效率,推动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有效开展,相关政府部门应从思想教育、旅游宣传、人才引进,特色开发等角度出发,逐渐解决贵州侗族村寨在旅游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侗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质量,推动贵州侗族村寨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