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出击”与“重点进攻”

2020-06-29齐永杰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近代史材料历史

齐永杰

如何搞好中考历史复习是摆在毕业班学生和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在笔者看来,搞好中考历史复习既要“全面出击”,步步为营,搞好基础复习,更需“重点进攻”,剥茧抽丝,提高复习效率。这既是战略,也是战术。

一、“全面出击”,打好基础复习阵地战

1.从课程目标方面来看基础复习。

课程目标即中考历史复习的方向。历史课程根据初中生认知特点,提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识记、理解和运用。第一个目标层次为“识记”,它是初中历史学习最基本的要求。“识记”层次包括“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引领下的历史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历史要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第二个目标层次是“理解”,它是建立在识记基础上的能力目标。“理解”层次的目标包括“概述”“理解”“说明”“归纳”等行为动词引领的内容。第三个目标层次则是“运用”,它要求学生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能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作用和影响等。

从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方面看,基础知识与能力是复习的首选着眼点和出发点,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则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由此可见,各层次的目标实现如垒积木,第一层摆放不好,第二、三层则没法放置。因此,搞好历史基础知识复习很重要。以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中国近代史部分为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对内反对专制统治,最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课程识记层次的目标内容是最多的,也是最基础的。中国近代史部分,在知识层面上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课程内容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有林则徐、邓世昌、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袁世凯、陈独秀、鲁迅、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蒋介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这些重要人物的事迹等就是要识记的内容。课程内容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日本投降、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等。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内容、性质、意义(影响)、地位(作用)及评价都是复习的重点。课程内容涉及的重要历史现象,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如: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一步步形成;中华民族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斗争,表现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等等。二是要了解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能牵扯出“一条条闪光的线索”来,比如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侵略、反抗、探索、革命相交织的历史。

在能力目标层面上,学生只有在弄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历史时空观念,理解历史变化,进而产生深层的历史认识和形成历史分析、运用能力。学生要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清史实和历史理解与判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收集、阅读历史资料,并尝试归纳史实,比较历史现象等。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层面上,学生要用唯物史观看待和评价历史,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学生对中国近代史要生成多个方面的认知:一是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与灾难是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和列强侵略的结果;二是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停止过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斗争;三是认识救亡图存、民族民主革命、实现现代化是民族发展的出路,道阻且长;四是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从教材编排方面来看基础复习。

统编初中历史共六本教材,包括了中国的古代、近现代历史和世界的古代、近现代历史。教材总体上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从古至今编排,这是一条明线。另外,教材还按历史文明发展进程(大体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几个历史阶段)为顺序编排。

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既要按照时序进程展开复习,也要考虑到主题式的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如中国古代史秦汉部分,就突出了“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一主题;再如中国近代史部分,则强调“侵略、反抗、探索和革命”的主题。

第一轮的基础复习要立足课本,按部就班地全面复习;要夯实基础,步步为营,力争构建好历史知识结构框架,以便垒好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金字塔”。

二、“重点进攻”,打赢提高復习效率的攻坚战

新课程体系下,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核心理论)、时空观念(核心思维)、史料实证(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核心能力)、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五个方面。五大核心素养是从历史教育的本质提出的,是历史学科系统性、整体性的目标,历史复习的攻坚战可由此拉开帷幕。

1.设置历史专题,使平铺着的历史有立体感。

历史是需要进行归纳、比较的,这可让历史事物、历史现象得到聚拢,以便我们从中找到异同,并总结出规律和认识,进而得到对历史的体会与感悟。以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为例,我们可以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列强历次发起的对中国的侵略,归纳出“落后就要挨打”的主题;由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归纳出“近代仁人志士探索救国道路,谋求民族复兴”的主题。再以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为例,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俄国和日本的改革等内容,我们可以归纳出当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殊途同归,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把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的科学论断,进而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综上,学生学习历史也不再枯燥,还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

2.读史料知历史,分析历史材料的练习不可或缺。

学生的历史知识一部分是从课本中学来的,一部分则是从史书中读来的。虽然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是相对完整和系统的,但史书则是最好的补充。

近年来,各省市的历史中考试题,几乎每道题都涉及历史材料。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应当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材料分析题,并总结阅讀材料、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

从上面材料分析题提供的材料和问题的设计我们不难看出,该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多数情况下,一些试题的材料都给予了提示,甚至答案就在材料中。由此可见,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相当有必要。另外,能力提高还在于多练习,没有练习就没有提高。

3.联系当今时代,让历史照亮未来。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要,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复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要把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积弱积贫、落后挨打等史实与今天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的内容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培养真挚的家国情怀。

读史以明志,读史以明德,通晓历史方能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我们要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形成开放的胸襟、坚定的民族信念。历史的发展本就是繁杂的,甚至说是突变的,能了解它、感受它、领悟它是不容易的;历史发展似又有章可循,它有温度、有灵性、有精神,是可以抚摸的。能在纷繁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探寻,欣赏沿途的美景,再采摘些盛开的灿烂的花朵,在探寻历史中让灵魂得到洗礼,让历史照亮未来,这可能就是历史学习的最佳境界了。

临近中考进行全面的有重点的历史复习是必要的,要“全面出击”与“重点进攻”兼顾。培养素质是重要任务,考出成绩也是努力方向,二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近代史材料历史
可爱的小瓢虫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进程
透过李鸿章看中国近代外交史
新历史
材料
摇摇鹅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关于启蒙运动教学的几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