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产业融合的岁时湾特色小镇设计研究

2020-06-29鲁长亮

四川建材 2020年6期
关键词:节气小镇特色

杨 震,鲁长亮

(长江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0 前 言

2019年,荆州市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人类可持续发展》入选“践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典范案例[1],通过树立生态立区理念,打造国家大遗址保护区,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形成经济发展、社会包容和环境友好三个维度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节气文化小镇作为纪南文化旅游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在如何正确处理好遗址保护与传承利用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关系,推进好文化、旅游与生态的有机融合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1 节气特色小镇建设源起与相关文化支撑

1.1 政策源起

特色小镇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新的城镇探索模式,从国家层面指出:要求到2020年,培育1 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2];从湖北省层面上来看,省人民政府相关文件指出:特色小镇可以是建制镇,也可以是非建制镇。特色小镇不能等同于新城建设、园区建设、景区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当前重点是培育非建制镇类特色小镇;在特色小镇的具体规划建设层面主要应当做到: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 km2左右,建设用地规模一般控制在1 km2左右[3]。

1.2 二十四节气文化与《荆楚岁时记》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包括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内容涵盖农耕文化、养生文化、周易文化、诗词文化等;二十四节气概念初步形成于战国时期,在秦朝得到强化和推广,最终定稿于西汉《淮南子·天文训》。

《荆楚岁时记》中记录了中国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文集,记载了自元旦至除夕的二十四节气和节事风俗[4]。节气和节事主要囊括正月初一、立春、正月十五、春分、春社、寒食、端午、夏至、中秋节、腊八等;风俗活动像木板年画、彩蛋、祭祀、乐舞等都是当今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文化与《荆楚岁时记》互为补充,对于挖掘荆楚大地历史经典文化,启发经典文化产业与生态旅游恰当融合,有着积极的贡献。

2 荆州特色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路——节气特色小镇实践初探

2.1 上位规划依据

根据《荆州市纪南镇镇域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镇域规划》)中镇域产业规划和镇域旅游规划要求:旅游规划要融合历史文化遗产、长湖中央生态公园及乡村自然、农业风光,以生态基底为依托,生态文化廊道为脉络,整体构建特色鲜明的综合型旅游模式,形成“历史文化观光游+生滨水态休闲游+乡村农业体验游”三位一体的旅游布局。产业规划要形成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商贸、教育六位一体的产业体系[5]。

2.2 区位条件和空间结构分析

荆州市纪南文旅区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北部,辖区主要以纪南镇为主。交通便捷良好,沪渝高速、二广高速穿境而过,318国道呈半圆状环绕,紧临沪蓉高铁,沟通荆门、宜昌、武汉、常德、岳阳等城市。

从《镇域规划》中空间结构(见图1)上看,规划形成“一轴、两带、七片区”的空间格局。“一轴”即依托枣林城镇节点和文化产业示范区的镇域发展主轴,呈南北向发展,沟通南部荆州中心城区;“两带”即东西向的江汉运河风光带以及呈月牙型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带,串联起商贸科教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休闲度假区、旅游服务小镇等功能节点;其中旅游服务小镇片区和生态保育片区位于江汉运河和长湖水域的夹角处。

1)气象广域网:采用“双路由器+双线路”冗余备份模式,使用全省统一的OSPF路由协议实现链路冗余,任何一条线路故障,均能通过OSPF自动收敛实现链路自动切换,保障气象业务的连续性;配置两台链路防火墙用于风险防御和访问控制。

岁时湾项目因横跨旅游服务小镇片区和生态保育片区,为打造特色旅游小镇和湿地生态公园打下坚实的自然条件基础和规划依据。

2.3 基地现状环境

岁时湾项目位于文旅区东南部靠近长湖水域的半岛,新318国道与孙叔敖大道交汇与此并由南北向穿过,由西南往东北方向的江汉运河从北部方向经过。基地距离荆州古城27 km左右。孙家山古墓遗址区位于基地中部,背靠海子湖湿地。

图2为项目现状卫星图,基地三面环湖,用地构成主要由耕地、基本农田、农村居民点和湿地水域所构成。占地面积1 261 ha左右。

图1 空间结构图

图2 现状卫星图

2.4 设计构思

以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宜居“六位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功能定位为本次设计的指导思想,围绕文化主题,文化结构、功能空间、动态体验、发展模式五大版块进行构思(见图3),具体为以下五个方面。

图3 设计构思路径图

2.4.1 基于文化主题专题研究

对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发展状况进行梳理,主要以《荆楚岁时记为蓝本》,再结合国内以文化主导的特色小镇发展势态进行分析,从而引发规划设计的思考。立足纪南文旅区的发展条件,明确以围绕“节气非遗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思路,弥补纪南文化缺失。

2.4.2 丰富小镇文化格局

梳理荆州古城历史文脉,汲取三国文化、云梦泽文化、大遗址保护区文化等精髓,形成“楚文化+三国文化+节气文化”格局。

通过构建环长湖复式防洪系统,形成生态防洪和净化体系,结合环长湖风光带,营造“水网交融、生态为基”,兼具大泽风貌和民俗村落特征的城镇空间,最终营造“一镇、一园、四区”的总体空间结构。

2.4.4 挖掘动态体验

挖掘创新传统民俗活动、非遗活动、农事活动等,打造一年四季不间断、主题各异的活动节气、民俗文化体验节目。

2.4.5 形成发展模式

坚持传统节事、节气文化为核心,带动并融入其他荆州“非遗”项目,打造具备示范效应的非遗保护“荆州纪南模式”的旅游规划体系。

2.5 规划理念

1)彰显文化主题,实现特色突破:把节气非遗文化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冠以“岁时湾”整体名称,通过“非遗小镇”扬名“大湿地”。

2)突显生态优势,严守文保要求:遵循大湿地生态环境优势,严守国家文化保护要求,岁时湾小镇所涉长湖风光带区域,以生态环境为主。

3)以二十四节气为空间脉络、八大节事文化为空间节点,节气文化所延伸的美食、养生、娱乐、康体、国学等内容为产业业态。

4)联动四大板块,系统融合发力:坚持小镇+大湿地为核心,通过打造孙叔敖历史文化景区及旅游快速干道,衔接荆楚岁时湾小镇、岁时湾大湿地、孙家山遗址及海子湖四大区域,增强项目整体联动性及品牌性。

2.6 建设内容(见表1)

表1 建设项目内容表 单位:ha

3 规划设计重点

3.1 优化功能布局——促进经典文化传承

现状用地主要由农田、坑塘湿地以及少量林地为主,分布在该区域的村落目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为匮乏。根据岁时湾节气小镇“楚文化+三国文化+节气文化“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布局和“六位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功能定位,优化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布。

规划形成“一镇、一园、三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一镇”即以岁时湾节气小镇为核心,“一园”即岁时湾大湿地,水网与绿地纵横交织的生态公园。“三区”即孙叔敖历史文化景区、乡村田园综合体、涵养度假区。

岁时湾节气小镇主打非遗文化展示、传统民俗演艺、特色地域美食和旅游商业街;岁时湾大湿地公园打造四大节气岛,将二十四座带有节气特色造型的小桥置入于此;孙叔敖历史文化景区着重对孙叔敖古墓遗址进行保护性提升,以孙叔敖历史典故为主题,主要包括孙叔敖广场、古墓遗址展示区、孙山古刹、孙叔敖文化博物馆四大核心项目,在小镇与湿地之间通过雕塑、诗词文化墙等打造沟通两者的文化景观廊道和历史文化科普展示区;乡村田园综合体通过设置农夫乐园、蚕桑大观园、亲子采摘园等业态,打造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传统农耕节气文化民俗活动体验地。

3.2 道路交通组织——水陆一体,区域联动

以环湖公路、新318国道、孙叔敖大道为三大纽带,构建项目对外交通路网。在318国道和孙叔敖大道形成的“Y”字形道路格局中,打造4条快速旅游干道:旅游快速干道、东周列国文化廊道、岁时湾旅游廊道、湿地生态廊道,用以沟通对外交通道路和对内景区。通过水上码头,实现岁时湾大湿地与节气小镇核心之间的功能互动,同时连接周边楚王宫、园博园等景区,实现纪南文旅区区域联动。打造集电瓶观光车游线、游客步行线、水上游线——三位一体的立体游览方式。同时,为增强小镇滨水体验性,将环湖慢行路小镇区域路段,调整至小镇开发用地边界,其余不变。图4为交通体系规划图。

图4 交通体系规划图

3.3 核心镇区设计——优化生活空间,构建生态图底

荆楚岁时湾核心功能区由核心广场、四大作坊和七星湖组成(见图5)。

图5 核心区功能结构图

七星湖:根据“北斗”计时节气思路,按照四季特色,打造七大主题湖面,通过水上泛舟,对整个外部生态景观区实现衔接。

核心广场:中华四季广场集四季节气、节事、天文于一体,起到镇区“会客厅”的作用。其中,位于广场中央的中华第一日晷是即将打造的集节气、周易、星座于一体的多元文化雕塑。

四大作坊:即春夏秋冬四季作坊,将广场人流分散到这四个业态区。“春坊”包含节气文化主题摄影基地、端午文化展示基地和水上飞行俱乐部;“夏坊”的传统非遗文化展演中心、荆州传统工坊深入挖掘荆州本地非遗文化资源,以铅锡镂刻技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蒸馏洒传统酿造技艺、麝火疗法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为核心,打造中国非遗文化示范中心。“秋坊”汇集了湖北和荆州美食大集结;“冬坊”是酒肆咖啡部落聚集地,中国节气文化主题客栈集群。

从空间造型来看,核心区由环湖风光带延伸出的生态景观廊道,以“北斗”星座对内部进行包裹式布局,坊区内部街道呈鱼刺状分布,建筑多以合院形式呈不规则组团。

3.4 岁时湾湿地公园设计——水网交融,生态为基

依托海子湖及沿岸湿地资源,将节气文化作为概念主题,通过景观、交通、业态三方面入手改造。

1)在景观界面方面以原有岛屿及陆地基础上适度改造,形成六大岛群,周围应防洪要求设置防洪围堤;在景观风貌上,根据时令变化,种植在适合本地生长的、具有高度视觉冲击力的植物和花卉,在四季上实现春赏樱、夏戏莲、秋听芦、冬探梅的四季观赏体验,在具体时节上实现立春时节迎春开、雨水时节杏花开、谷雨时节牡丹开等。

2)在交通游览方面置入对应二十四节气风格特色的二十四座石桥,打造集交通疏导、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桥群。

3)在功能板块方面,置入农耕、渔业、游学等体验功能,并对其经行概念包装,共分为十大游览板块。其中“桃李春分”景区为湿地入口半岛,春分节气文化生态体验区,配套与春分相关的诗词、祭春广场等活动空间;“鸭知芳来”景区着力打造长江飞鸟文化科普娱乐中心、候鸟观测站和游学基地等;“闲云渔舍”景区通过保留原有村落人家,对其整体进行文化提升,将成为以荆楚原乡渔家文化体验地、湿地民宿体验地。图6为功能板块示意。

图6 功能板块示意

4 结 语

本文案例成果来源于荆州市纪南文旅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本文以节气特色小镇为例,从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的角度上浅析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模式。在纪南文旅区主动对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历史时期[6],积极发展特色文化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博园、文化主题游乐园、城市生态公园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背景下,以立足于生态立区、遗址保护的理念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梳理文脉资源,分析现状自然环境、区位优势,对基地的功能与空间、景观与风貌的塑造进行研究,寻找文旅融合新的突破口。我们可以看到,岁时湾节气特色小镇的建设对推动纪南文旅区的发展有着创新性的意义;将荆州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处理好遗址保护与传承利用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关系的发展模式是有积极借鉴意义和样板作用的。

[ID:009728]

猜你喜欢

节气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