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动滴点测定仪在润滑脂滴点测定中的应用

2020-06-29吴立红

石油商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润滑脂工时手动

曲 涛 吴立红

1 联勤保障部队军需能源质量监督总站北京质量监督站

2 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润滑脂分公司

滴点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润滑脂从半固态变成液态时的温度,或者说,由不流动态转变为流动态的温度。当温度升高时,含有有机稠化剂(皂基稠化剂)的润滑脂滴点表现为相变和软化,非皂基脂(如膨润土或二氧化硅润滑脂)表现为“不熔”,这些润滑脂加热后析出油来。滴点是对润滑脂稠化剂融化温度、润滑脂受热软化、高温下润滑脂分油等情况的综合表达[1]。一般情况下,滴点高的润滑脂热稳定性好,在高温下不易软化、分油;滴点低的润滑脂在高温下容易分油或因蒸发产生损失,导致机械设备因润滑失效造成磨损的趋势增大。润滑脂的最高使用温度由其滴点和基础油类型决定,是判断润滑脂使用温度的主要判断依据之一。

润滑脂的滴点主要取决于稠化剂的种类和含量,皂基润滑脂的滴点与阳离子性质有关,相同阳离子的复合皂基润滑脂比单皂基润滑脂的滴点高。同类型的润滑脂批次间如滴点波动较大,表明各组分的性质或各组分比例或制造工艺出现某些异常。因此,滴点经常作为生产质量控制的依据。

润滑脂滴点测定主要采用手动仪器,升温速度为电压旋钮控制,操作难度较大,测试过程占用人工工时长;自动滴点仪器能提高温度控制精度,升温速率控制准确,降低人工工时。本文对自动滴点仪、手动滴点仪进行升温速率控制方式、重复性、准确度、人工工时进行了讨论。

分别用自动滴点仪与手动滴点仪测定润滑脂滴点,对2台仪器进行升温速率控制方式、重复性、准确度、人工工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动滴点测定仪满足ISO 2176(GB/T 4929—1985)方法要求,能替代手动滴点仪,具有操作简便、自动程序升温、重复性好、准确度高、降低实验室人工工时的优点。

国内外润滑脂滴点测定方法现状

润滑脂是一个以油为分散介质(连续相)和以皂-油凝胶离子为分散相(不连续相)的一个二相结构分散体系。在润滑脂的胶体性质方面,陈绍澧和徐维墉曾进行了一系列皂-油体系胶体安定性的研究,他们用差热分析仪器测定了硬脂酸锂-矿物油体系的热谱,发现了三个相转变点。较高的两个相转变点,应属于从凝胶过渡到溶胶的温度,它们与润滑脂的滴点相对应;最低的一个相转变点,应为从皂-油伪凝胶相到凝胶相的转变温度[2]。

如前所述,在实际检测滴点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容易确定润滑脂滴点的情况。例如在润滑脂中存在气泡,就会改变脂的真正滴落温度,故在装样品之前,应将脂在玻璃板上用刮刀抹成薄层以去除气泡。又例如,在测定一些钠脂的滴点时看不到明显液滴的滴下,而是半流体或软胶体的连续落下,这是该脂本身在凝胶态时内聚力很强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做适当的规定或估计[3]。因此,滴点没有绝对的物理意义,它的值因设备不同、加热速度不同而已。

目前国内通用的润滑脂测定仪有2类:油浴式滴点测定仪(符合GB/T 4929—1985《润滑脂滴点测定法》)、铝块炉式滴点试验仪(符合GB/T 3498—2008《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法》)。GB/T 4929—1985等效采用ISO 2176《润滑脂滴点测定法》,适合油浴温度低于288 ℃时使用。GB/T 3498—2008参 照 采 用ISO 6299.2—1998,适用于滴点为230~330 ℃的高滴点(滴点大于230 ℃)润滑脂。2016年全球高滴点润滑脂所占比例从2015年的35.03%降低到34.54%[4],而普通润滑脂的滴点多采用GB/T 4929(ISO 2176)测定,该方法多采用手动操作,其有2方面的缺点:

◇测定过程需严格控制升温速度,操作难度较大;同时测试过程占用人工时间较长。

◇滴点温度由石油产品用玻璃温度计显示,虽能满足国家试验标准要求,但由于石油产品用玻璃温度计的分度值和误差较大,检测人员在读数过程容易产生估读误差,使得主观误差值偏大,造成测量准确度下降。李咏等[5]采用优化设计后的滴点测定仪系统替代玻璃温度计显示温度,其分辨力和准确度有较大提高,并实现了模拟显示到数字显示的转变。

ISO 22286:2018《用自动装置测定润滑脂滴点》于2018年11月首次发布,比对试验表明采用ISO 22286与 ISO 2176、ISO 6299测出的结果存在一致性[6]。ISO 22286与ISO 2176的主要区别在升温速率的控制方式上,即自动仪器与手动仪器的区别。自动滴点仪提高了温度控制精度,升温速率控制准确,降低人工工时,避免了手动滴点仪器的缺点。2个方法的异同点见表1。

试验部分

试验仪器

手动滴点试验仪

手动滴点测试仪为国产SYP4111-I型滴点测定器(图1),升温速率由电压旋钮控制,滴点温度的读数由石油产品用玻璃温度计显示,其分度值为1 ℃,温度≤200 ℃允许误差±2.0 ℃;温度>200 ℃允许误差±3.0 ℃。

自动滴点试验仪

自动滴点测试仪(图2)为日本RIGO公司生产,型号为RDP-102。测量单元温度范围:30~300 ℃,精度0.5 ℃,配有冷却装置和光电检测器;测量单元的升温速率控制在1 ~10 ℃/min ,显示精度0.1 ℃。

自动滴点测试仪的原理:试验时先将盛有试样的脂杯装入试管中,再把温度传感器组合件装入试管中。通过仪器键盘设定样品的预期滴点温度,按照预设的加热程序进行程序升温,光电检测器自动记录从脂杯杯口滴下第一滴样品时的温度[7],计算油浴温度与滴落温度的平均值得到润滑脂的滴点,显示结果并打印,仪器自动降温。

方法关键控制点

润滑脂滴点测定法ISO 2176(GB/T 4929)关键控制点为方法标准中升温速率要求:“搅拌油浴,按4~7 ℃/min的速度升温;油浴温度达到比预期滴点约低17 ℃的温度,降低加热速度,使在油浴温度再升高2.5 ℃以前,试管里的温度与油浴温度的差值在2 ℃或低于2 ℃范围内;接近滴点时继续加热,以1 ~1.5 ℃/min的速度加热油浴,使试管中温度和油浴中温度之间的差值维持在1~2 ℃之间”[8,9]。

表1 ISO 22286 与ISO 2176的异同点

采用手动仪器试验时,升温速率由测试者控制电压调节旋钮决定,操作难度较大,不同操作者的手法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采用自动滴点仪可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升温速率差异对结果的影响。按照ISO 2176方法要求,本试验采用如下升温速率:试验开始到预期滴点温度约低17 ℃,以5.5 ℃/min的速率升温,然后降低加热速率到1 ℃/min,直至检测到滴点。

结果与讨论

预期滴点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图1 手动润滑脂滴点测试仪

图2 自动润滑脂滴点测试仪

预期滴点温度的设定要合理,不宜过高或者过低。如果预期滴点温度设定过低,导致升温速度提前降低,不但会造成测试时间延长,而且会使测试结果偏低;反之,预期滴点温度设定过高,因升温速度过快,试管里的温度与油浴温度的差值高于2 ℃,不符合方法要求,造成滴点数据不可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得到润滑脂的预期滴点:

◇将差热分析与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相结合,识别皂凝胶粒子的相变温度,对滴点进行预判,从而获得大致的预期滴点。

◇采用ISO 22286方法,以10 ℃/min的速率升温,得到润滑脂的预期滴点。

ISO 2176(GB/T 4929) 方 法以预期滴点17 ℃为升温速度改变的分界线,为操作简化,将滴点实际值的±15 ℃范围作为润滑脂的预期滴点温度,考察了不同预期滴点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见表2~表6。

比对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此范围内设定不同预期滴点所测结果均在方法要求的再现性范围(13 ℃)以内,不是影响滴点结果的主要因素,可以忽略不计。

重复性试验数据比对

分别采用自动与手动滴点仪对同一样品连续测定20次,具体数据见表7、图3 。根据ISO 2176方法规定,同一操作者使用同一台仪器,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对同一试样重复测定,两次试验结果之差不超过7 ℃,则试验结果认为有效。

表7、图3 数据显示,连续20次同一润滑脂滴点试验,自动滴点仪所测结果极差为2 ℃,手动滴点仪所测结果极差为6 ℃。这说明自动滴点仪的稳定性优于手动滴点仪。从二者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看,自动滴点仪所测结果比手动滴点分散性小,更接近平均值,即精密度更高。

自动滴点仪与手动滴点仪结果比较

选取滴点范围在100~240 ℃的润滑脂,分别采用自动与手动仪器进行数据比对,结果见表8及图4、图 5。

表2 无水钙基脂不同预期滴点温度与手动滴点的结果比较

表3 钙锂基脂不同预期滴点温度与手动滴点的结果比较

表4 钙锂基脂、通用锂基脂、极压锂基脂不同预期滴点温度与手动滴点的结果比较

表5 混合皂基脂不同预期滴点温度与手动滴点的结果比较

表6 聚脲基脂不同预期滴点温度与手动滴点的结果比较

表7 同一样品20次试验数据

图3 自动与手动滴点仪同一试样连续20次试验数据

从图5可以看出,2台仪器所测结果符合方法ISO 2176(GB/T 4929—1985)要求的再现性范围(13 ℃)以内。在100~200 ℃范围内,自动滴点比手动滴点略低。当滴点高于200 ℃时,自动滴点比手动滴点略高。原因可能是采用手动滴点仪时,升温速度很难达到1~1.5 ℃/min,润滑脂样品在脂杯内存留时间偏长而老化,出现油滴滴落,致使滴点结果偏小。

自动滴点仪与手动滴点仪占用人工工时比较

采用自动滴点仪测定润滑脂滴点时,升温速度采用程序升温,随着加热的进行,当润滑脂中的油滴落时,传感器便将此温度自动记录下来。试验结束,仪器自动降温。测定过程不需要像手动滴点那样需要检验人员全程观察。

按照手动滴点仪人工工时0.8 h/个,自动滴点仪人工工时0.1 h/个;每个样品约节省人工工时0.7 h。从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统计,2018年滴点分析次数3 200次,大约节省人工工时2 240 h,减少了滴点人工总工时的87.5%。

表8 润滑脂自动滴点仪与手动滴点仪结果比较

图4 不同润滑脂自动滴点仪与手动滴点仪结果对比

图5 自动滴点仪与手动滴点仪结果差值趋势

结论

综上所述,自动滴点仪能替代手动滴点仪,测定结果能满足ISO 2176(GB/T 4929—1985) 的 要求;具有操作简便,自动程序升温,重复性好、准确度高,降低实验室人员工时的优点,在润滑脂滴点测定中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润滑脂工时手动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工时管理
2019年中国及全球润滑脂生产状况分析
2019年中国润滑脂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风行S5001.6L手动尊享型
宝骏5601.8L手动豪华型
C4世嘉 1.6L手动豪华型
一种减磨性能优异的复合铝基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农业机械如何选择使用润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