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发酵饲料的全混合日粮对肉牛瘤胃离体发酵、生长性能和血液特性的影响

2020-06-29孔雪旺张书汁

中国饲料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发酵饲料瘤胃挥发性

孔雪旺,周 敏,肖 杰,张书汁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1450)

畜牧业的饲料成本正在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对原料的依赖。采用不同粗饲料的饲养方式和策略显然是克服这一问题有效方法。全混合口粮由于其在反刍动物的营养、管理和生产方面的预期效益,一直是反刍动物养殖非常感兴趣的方法。全混合日粮的好处包括提高饲料摄入量,增加低成本替代饲料成分的使用,控制饲料浓缩料比例,降低代谢和消化紊乱疾病的发病率,减少劳动投入(张伯虎等,2013)。同时,当含有高水分的农业副产品时,采用全混合日粮是一种合适的饲料类型,其中青贮饲料、草料和干草是全混合日粮中的传统粗饲料。张广凤等(2014)发现,在全混合日粮中加入发酵饲料可能改变其消化率和饲料效率。但目前关于发酵饲料制备全混合日粮的信息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价在全混合日粮添加发酵饲料对肉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1选择3头带有瘤胃插管的阉割肉牛,分别饲喂处理1组日粮(18.4%发酵饲料、黑麦草、牛尾草和全株大麦)、处理2组日粮(17.7%发酵饲料、水稻秸秆、牛尾草和全株大麦)、处理3组日粮(水稻秸秆、牛尾草和全株大麦),之后收集瘤胃液,在体外发酵48 h。试验2选择48头体重为(160±10)kg的肉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处理组分别饲喂试验1中的3种日粮。发酵饲料由50%米糠+50%麸皮在0.1%乳酸菌(1.2×106CFU/mL)和0.1%酵母菌(2×106CFU/mL)条件下制备。

1.2 瘤胃体外发酵 参考Russell和Strobel(1988)的方法收集瘤胃液进行体外发酵,测定pH、氨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含量。

1.3 生长性能 分别在试验当天、28、56、84、112、140和168 d对各组肉牛进行称重,每周统计1次饲料用量,试验结束后计算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

1.4 血液生化指标 分别在试验第56、112和168天每组随机选择4头牛进行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后,样品用试剂盒测定总蛋白、白蛋白、肌酸酐、胆固醇、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葡萄糖含量及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

1.5 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采用SAS软件GLM(General Linear Model)程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

表1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g/kg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瘤胃体外发酵特征的影响 由表2可知,产气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孵育12~24 h内,各处理组的总气体产量差异显著(P<0.05)。试验开始时pH为6.01,试验结束时pH为4.86±0.06。处理2和3组在孵育6 h时pH显著高于处理1组(P<0.05)。氨氮浓度虽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但各处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所有类型的挥发性脂肪酸从0~48 h逐渐升高,乳酸在孵育9 h后降低。除了处理2组在孵育24和48 h乙酸和乳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外(P<0.05),各组对其他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

2.3 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4可知,肉牛平均末重为301.3 kg,试验结束时(168 d),处理1组体重最高(308 kg),对照组最低(284 kg)(P<0.05),同时处理组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8.92%(P<0.05)。对照组肉牛平均日采食量高于处理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处理组较对照组饲料效率显著提高了33.33%(P< 0.05)。

表3 各组日粮对瘤胃体外发酵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mM

表4 日粮处理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2.4 对血液参数的影响 由表5可知,56~168 d时,处理1和2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处理3组略升高,对照组略降低。各组血清白蛋白浓度在试验结束前均显著提高(P<0.05)。T1组和T2组血清GOT活性与试验前持平,而T3组和对照组略有升高。处理组血清GPT活性由56 d到168 d显著降低(P<0.05)。从试验开始到结束时,处理1和2组血清肌酸酐浓度降低,但处理3组和对照组升高。各组血清葡萄糖浓度从56 d到112 d显著升高(P<0.05)。

3 讨论

试验结果证实,发酵气体产量随发酵期的延长而增加。Mao等(2007)指出,随着底物在瘤胃发酵周期的延长,总产气量会增加。本试验的pH并没有因为全混合日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氨氮是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最重要的氮源,饲料消化率越高,瘤胃内的氨氮水平越高,但本试验中各组氨氮浓度无显著差异,作者推测可能与全混合日粮中尿素和蛋白质的降解性直接相关。Li等(2003)报道,瘤胃氨氮水平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

挥发性脂肪酸是反刍动物的第一能量来源,受饲料质量、数量、添加量等因素的影响。乙酸和丁酸可用于动物能量供应,而丙酸可作为葡萄糖的主要来源。在本研究中,挥发性脂肪酸随体外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据报道,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粮中牧草添加水平(Sasaki等,2001)。虽然本试验没有直接使用干草,但使用了全混合日粮及全混合日粮+发酵饲料,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相对较高,这与Li等(2003)的研究一致。

表5 日粮处理对肉牛血液参数的影响

总蛋白与白蛋白浓度相关,试验结果显示,总蛋白或白蛋白含量越高,体重增加越多。与对照组相比,发酵饲料处理组在112 d血清葡萄糖和肌酸酐的相关性较大,这可能与发酵饲料降低了Krebs循环活性有关(Erkki等,1998),其报道蛋白质降解比合成更快,从而将在瘤胃液中积聚氮,其被血液吸收转运到肝脏进而转化为尿素。由于尿素氮是尿液中的氨通过尿素循环排泄产生的,发酵饲料喂养的肉牛血清尿素氮与蛋白质的相关性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尿素氮水平的升高和蛋白质合成减少。本试验结果正好相反,降低了尿素氮,增加了蛋白质水平。

4 结论

用秸秆和全大麦配合发酵饲料可以提高瘤胃体外降解特性,改善肉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

猜你喜欢

发酵饲料瘤胃挥发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铈基催化剂在挥发性有机物催化燃烧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三种因素对混菌固态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投喂发酵饲料对刺参能量收支、生长、酶活性及其养殖水质的影响*
生物发酵饲料,禁抗大旗下的“爆点”已经来临
泡罩包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