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模式下企业柔性管理探究

2020-06-29张斌

中国有色金属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刚性柔性经济

张斌|文

基于西方企业管理3P理论,许多企业管理者、学者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体现为企业股东、领导层、管理层和一线员工的有机统一,体现为企业内部人员与合作者、客户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有机统一,即柔性管理实施对象的统一。本文分析新的经济模式下,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作用,探讨提高柔性管理在企业管理战略中的重要性,旨在探索运用刚柔并济的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经济管理的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变革,在市场竞争中站位脚跟、有所作为,就要进行企业的有效管理。面对当前以高科技为主宰的新经济时代,在新的经济模式下,人的决定性因素(或者说智力资源)日益凌驾于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金之上,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更高要求和消费的多元化,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的降临,使企业面临一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的世界。大数据让管理科学真正进入了可量化的科学发展阶段。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以企业组织系统的弹性化和生产的柔性化为主要特征的“柔性管理”将成为适应这一新经济时代要求的企业管理发展模式。

柔性管理的内涵及相关概念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开拓者舒尔茨和贝克尔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是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各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其本质特征在于:这种资本是体现、凝结和储存在特定的人身上,与作为其载体或天然所有者的个人不可分离,并经由这个人形成、支配和使用才能发挥职能,从根本性质上属于一种“天赋人权”。

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一字之差体现了一种理念的革命。随着“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在企业管理中逐步得到推广应用,被各企业采用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中“人”既要包括内部的人,即企业自身员工,又要包括企业外面的人,也就是合作者、客户以及利益相关者。换言之,企业的发展既要充分依靠自身员工,尤其是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也要重视顾客和消费者的利益,以及企业发展所应该承担的责任,继而产生了柔性管理理论。

从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经历了从刚性到柔性的漫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泰勒的科学管理为代表的刚性管理理念在传统企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绝对优势作用。泰勒管理理论将人看做“经济人”“机器的附件”,强调组织权威和专业分工。

以制度为核心的刚性管理在管理活动中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在泰勒理论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简单、层级为特征的刚性管理,是以控制、规章制度、惩罚为手段,管、卡、压等强制性色彩颇浓。不可否认,刚性管理对工业化时代单品种、大批量的规模化生产方式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时代飞速发展,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多样、更具有个性特色,生产进入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阶段,特别是随着3D打印技术的产生,购买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成了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质量、产量以及价格已经不再是企业竞争的首要标志,按照顾客的特定要求,快捷地提供产品或服务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快速发现和反应能力以及在同一时间生产不同特点产品的能力。这种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方式对企业结构和流程提出了柔性化变革的要求,这种变化反映到企业管理层面上,要求企业实施柔性化管理。

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日本丰田汽车制造系统产生了一种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非强制性的榜样引导、启发、激励等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其主要思想就是在保持稳定质量的同时,能够使生产能及时反映市场的变化,并在逐步改善提高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以人为本推进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致力于转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企业的经济管理符合人本要求,做到与时俱进。这一管理理念要以人的全面、自在的发展为核心,认真研究分析员工的心理特征和思想情感,应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企业愿景为引导,使员工自觉投入生产活动之中,实现员工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下面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从三个方面探究企业柔性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是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思想柔性化。企业经济管理思想柔性化主要体现在经济活动组织与经济的关系从推进转变为牵引。刚性管理思维往往基于经营分析会上确定的商业计划组织开展经济活动,而灵活的经济管理强调企业根据环境变化的经济活动,来指导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作为贸易平台,企业为确保完成考核目标,和上游实体企业争利,利用政策优势、市场信息优势、资金优势等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实体企业存在利益竞争关系。近几年来,企业逐渐转变经营思想,回归经营平台的定位,以产业链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大幅让利于实体企业,将过去和实体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变为服务关系,从过去的竞争对手关系转变为彼此共赢的关系。

二是企业经济管理环境的柔性化。企业经济管理环境的柔性主要在于较好的营商环境、管理层思想以及管理对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干部员工的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转变。公司搬迁上海后,管理层在信任和尊重员工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讨论,实施了更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改革措施,将大量的管理权限、经营权限下放到业务中心,“让听得到炮声的人”拥有更大的决策权。严格的制度管理确保了经营活动的风险可控,充分的授权满足了干部员工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为员工创造宽松、平等、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工作环境,调动了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干部员工主动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稳步提升。

三是企业文化的柔性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一个企业的工作方法、工作部署、工作业绩和效率与企业文化紧密相关。企业文化的柔性越强,越有利于柔性管理的实现。它保持一定的开放度和宽容度,鼓励个体创新和组织学习,为随时而至的变革准备了应变空间,提供了前提条件。公司充分发挥党群团组织的作用,出台相关制度,给予相应奖励,积极鼓励干部员工学习培训创新,包括业务知识、兴趣爱好等等。创建职工小家,配备咖啡机、茶水等食品,为员工交流交谈提供便利条件和轻松氛围,在沟通交流中获取市场信息,在思想碰撞中寻找业务创新的灵感。

结论

柔性管理模式的出现,是组织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不足,具有内在驱动、持久影响、有效激励及迅速适应的四大优势。内在驱动是指柔性管理不是主要依靠权力影响或行政命令,而是依赖员工心理反应,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持久影响主要表现为在柔性管理中要把各种管理规定转变为员工内心的自愿承诺,并最终将这种内心承诺转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这一转化过程需要组织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有效激励是指自我实现需求作为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只要合理运用,将具有比刚性管理更有效的激励作用。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迅速适应性主要表现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及时性和应对能力方面。即它不仅具有及时发现环境变化的能力,还具有坚强和韧性的特点,能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柔性管理不是刚性管理的替代。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企业管理者要充分理解彼此的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使得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融合,把握好管理的尺度,才能使企业自身的创新力和发展力得到提升,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相对优势。

猜你喜欢

刚性柔性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柔性接口铸铁排水管在建筑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刚性隔热瓦组件拉伸强度有限元分析与验证
柔性仓储自动化技术在家居建材行业中的应用
自我革命需要“刚性推进”
车轮横向刚性研究及优化设计
基于最小弱刚性的编队通信拓扑生成算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柯马智能柔性激光焊接站震撼发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