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阶段公共艺术发展趋向及对策

2020-06-291金亦冰2邱靖舒1海南大学海南海口5702282汕头大学广东汕头515063

流行色 2020年5期
关键词:环境艺术

1金亦冰 2邱靖舒(1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28;2汕头大学,广东 汕头 515063)

图1

2013年5月2日香港维多利亚港湾出现一只名为小黄鸭的巨型公共艺术作品。该作品由荷兰艺术家Florentijn Hofman创作后在世界各地轮番进行展出,当“巨型鸭”到达中国香港时,在民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类媒体竞相转发,市民争先恐后的一睹大黄鸭的风采,并引来各地效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对公共艺术这种新型艺术产业的浓厚兴趣,预示了公共艺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这种大反响背后,也产生了很多诸如山寨小黄鸭泛滥流行等问题,这也在一定层面上说明了公共艺术是当下社会大众心理及当下社会潮流的一种反应。如今,公共艺术在我国已有四十来年的发展历程,已然掺入社会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今社会的日常生活,但是同时也暴露很多问题,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其未来的路还很长。故作该篇文章来为浅诉公共艺术发展趋向及其对策。

一、浅谈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时代产物下的文化现象,它既包含着美学,又具有象征意义。多数情况下,公共艺术的创作主题、表现形式等均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构建水平和与该城市相互关联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发展关系。

公共艺术真正的文化核心内涵从法律层面到文化层面,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清晰统一的概念。所以“公共艺术是什么?”的问题在艺术领域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解析概念。但是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当前我国公共艺术的概念是随着各类大学公共艺术系、公共艺术学院学生和老师们不断探究,以及公共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其未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公共艺术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显著特征,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发展的过程。

二、我国公共艺术的起源

我国公共艺术较西方国家发展较晚。80年代中晚期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公共艺术在我国发展创造了条件。

公共艺术在国内出现,主要是以城市雕塑和壁画的形式在公共空间中展现。其开源是1979年9月26日的北京《首都机场壁画》,这件作品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件由多元艺术题材组合而成、国家发起的集体美术创作活动。1979年距今正好41个年头,而这41个年头,也和改革开放的时间对应。这一点再次说明了公共艺术的起源和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首都机场壁画》已经被列为我国艺术史上的重大标记性事件。(如图1)

三、当前我国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公共艺术虽然在这四十年中的发展有星火燎原之势,但是正如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一般,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下面来大致谈谈公共艺术最近存在的一些问题:

1.公共艺术家所做的公共艺术作品及其在创作作品中的延展思想还处于“未编辑”的状态。这样的一个状态导致了公共艺术从概念到呈现形式都还处于一种含糊不清的状态之中。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相关学者为对我国公共艺术在各个时期的具体事件做更全面的档案记录及内容编纂,建立更多诸如《公共艺术年鉴》这样有规划的、系统的档案。

2.公共艺术的边界概念讨论过于单薄。这需要公共艺术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多做探讨,促进学术之间的交流,使得公共艺术边界问题能在多学术之间放射性展开讨论,以此促进更加科学客观地进行公共艺术批评和记录,为公共艺术未来的学术探讨和发展奠定稳固的学术成果沉淀。

3.据相关调查研究问卷表明,我国公共艺术在公众领域涉及的广泛度还不宽,公众对公共艺术的了解还是不深,大多停留在观赏层面,缺乏深度了解,对公共艺术家及其相关著作的了解也有所欠缺。针对此状,相关部门可以借用网络新媒体等渠道来为公众对公共艺术及公共艺术背后传达的社会价值观进行普及。各类高校要提高公共专业艺术学生、老师的素养,结合实践让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到公共艺术在一个城市、国家思想文化中占据的位置。

4.我国公共艺术相比较于其他领域的艺术设计还存有表现形式相对枯燥无味的弊端。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增强公共艺术设计的娱乐性、纪念性、实用性、点缀性还有休闲性。在进行公共艺术建设前,需要弄清楚艺术作品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注重公共性的同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地制宜探讨地区文化、因人而异加入文化生活的相关要素。除此之外,在进行公共艺术设计时,还需要融入诸如视觉、空间、声音等元素,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使公共艺术不仅在地域中具有“公共性”,更在思想、形式上也具有“公共性”。

5.公共艺术缺少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公共艺术建设是一个浩瀚的工程,其中公共艺术建设中的公共城市建设是最为复杂的建设过程,其涵盖的范围不仅局限于物质环境,还在于精神建设、社会建设、环境融合建设等等。故而像公共艺术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构建需要我们不断的深入探索,融合多方面文化,建立系统、整体看问题的习惯。

6.有关公共艺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相关公共艺术建设审查制度不完善。这需要当地公共艺术中心和相关部门系统讨论完善一套公共艺术建设的规划审查体系,确保有法可依。

7.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还比较孤立,二者没能很好的相互联结融合。面对如此问题,我国公共艺术行业需要引入研究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行业的相关人才,利用诸如空间谱计学、空间透视等方法对公共艺术品的摆放做整体的研究规划,促使公共艺术效果展现最大化,防范策展失职而使得观展者陷入局部、狭隘的感官体验中。

8. 公共艺术缺乏一个平行化教育,在美育概念、作品讲究度中还有所欠缺。在当前国内一些建筑作品普遍停留盖房子层面、技术流派还普遍停留的把造型做像层面,缺乏美学理念、艺术传达、以及感染力。这些问题要从学校教育入手,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不盲目崇拜、抄袭知名艺术家及其作品,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公共艺术发展趋向可能

1.公共艺术的未来不只是单一的、物化的作品,它还可以成为一种活动,其作品的形式不一定是物质形态的,它可以是多样的,随着内容而改变的。公共艺术可以是一个社会性活动,这种社会性活动将艺术活动主体从艺术家中解放出来,把艺术带到公众的面前。公共艺术领域得到广泛性关注的社会性活动作品是德国著名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7000棵橡树》,这件作品设计之初为呼吁大众一起参与绿色环保的活动中。很快这个活动就得到了卡塞尔市政府和市民的支持,于是在短短5年时间中,组织志愿者们相继在卡塞尔市内种植了7000棵橡树,并且在每棵橡树旁放都做了相关的标记,使得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独特属性,充当某种象征意义。博伊斯通过这样一个社会艺术活动来推动“人类生存空间”的一种升华,呼唤人们共同参与到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之中。(见图2)

图2

2.公共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是观念化的,它就像杜尚的小便池那样的观念性作品来打破公众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公共艺术的未来将会结合多种材料的拼合,构建出不一样的独特感官形态,挖掘公共艺术未来发展的无限呈现可能。

3.公共艺术的未来是重环境的。这里的环境分为两种:第一是自然环境。众所周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公共艺术的未来,在选择材料方面,会遵循着更加环保的原则,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可再生材料。公共艺术的未来也会出现诸多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作品,以此来增强公民保护环境意识,让社会环境问题与艺术创作相融合。第二是社区环境。社区环境是广大居民赖以生存的场所,社区环境公众的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将公共艺术引入到社会公众的社区环境中,有助于提高社区环境的美观度、社区居民的人文素养及市民之间的交互频率。因此,借助公共艺术的建设来优化公共空间环境是我国公共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中国公共艺术就像个人与公共空间联系的传话筒,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悄然影响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又相互矛盾的关系。然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如公共艺术这般,隔着一条尚未明确的河流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着。公共艺术有高调、有平庸,是生长在社会环境中的标志产物,也是社会环境中经常被忽视的存在,在公共空间中充当着某种载体,联结着缥缈的、非理性的人类社会中原始的情愫。

猜你喜欢

环境艺术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
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