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源客家服饰看客家文化
2020-06-29河源技师学院
■ 李 保/河源技师学院
一、客家传统服饰概述
1.男式服饰
客家族普遍把衣服叫做衫裤,称内衣为褂哩或者是留眠衫,在传统的客家服饰中男衫都以对襟衫形式存在,样式普遍采用上面稍窄而下方稍宽并且下面有开缝的样式,男衫多无领,也有采用浅领的样式,而袖子的设计多宽而长,有些采用布纽还有一部分采用骨纽扣的款式,裤子多为大裆裤。客家族男子在天气转冷时上身还会配上夹袄以及夹褂有些甚至会配上短棉袄等,因此河源客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与炎热的夏天服饰区别并不是很大,只是布料厚度有些差别,图1为客家男式上衣的图样。
2.女式服饰
图1 客家男式上衣的图样
河源客家人常把女式服装叫做大襟衫,女衫与男衫不同之处在于胸前没有开口,也没有纽扣,而且女衫也不会缝制口袋。女衫一般由颈部开口向斜开至右肋的下方而且还会沿边衫边缝制纽扣,衣袖的部位比较宽而且长,女衫的中袖口宽度可达1尺左右,裤子也以大裆裤为主。河源客家女子的传统服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演变过程中适应性较好,图2为客家女式服饰。
二、客家服饰的特点
1.受地域限制
关于河源客家女子,其常服主要以裤装为主,很少穿着裙装,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客家人南迁后,需要更好地适应山区生活,还有就是对于传统汉族服饰的一种扬弃。如要仔细探讨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古代当时的赣、闽、粤地区常年驻留瘴气而且蚊蝇蛇蝎居多,生活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河源客家人必然会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这也是排斥开放式的裙装的原因之一;河源客家妇女终年参加山地田间劳动,穿着飘洒艳丽的裙子也是不方便、不适宜的,客家服饰以实用为特色[1]。由于物质的缺乏和南方自然资源的丰富,妇女勤纺织,家里机杼声音连绵不绝。图3为河源林寨古时织布机。河源客家妇女夏天用芝麻、葛藤等植物纤维来纺,关于客家草鞋,其主要是以稻草秆为原料进行纺织而形成的,具有防雨作用的蓑衣是将棕作为原材进行编织的,而头上戴的凉笠是将竹子作为原料,我们从这些原料具有的自然质地就能看出河源客家服饰所具备的朴素美。图4为客家服饰整体特点。
2.节俭是河源客家服饰的裁制特点
在裁纸衣服方面,河源客家人尤为注重节俭,不喜欢奢华和浪费。例如典型的大裆裤以及中等长度的大襟衫,可以将腿的上半部遮挡住,通常情况下衣服袖口部分则需要有七八寸的翻摺,在翻摺处所使用的布料也比较粗糙;在滚边上与中原服饰相比则收敛许多,其是使用碎布逐片拼接而成的,客家人的衣领主要以平领与无领为主,颈部宽度就是领口的宽度。
图2 河源客家女式服饰
图3 河源林寨古时织布机
图4 客家服饰整体特点
3.客家服饰基本没有显著变化
对于其服饰结构而言,不仅相对简单而且没有明显的体形特征,不管是高矮胖瘦,其服饰尺寸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例如唐装就是其大众服饰,处理式样相对单一,而且色彩搭配上也多年不变并不张扬[2]。在对服饰进行配色时,客家人主要使用黑色,因为一些华贵鲜明的色彩与其含蓄的性格不相符,客家族的年轻姑娘只有在结婚的时候才会身着红色衣裙,图5为客家婚礼服饰。
三、客家服饰演变研究的局限性
在探究客家服饰演变时,我们对626位河源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客家服饰非常了解的只占3.67%,而了解一点的占45.8%,基本不了解的竟然高达29.7%,从中不难发现其与民系发展历史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要是没有客家民系形成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那么河源客家服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对河源客家服饰演变进行研究之前需要对客家民系的基本形成进行明确。关于客家民系主要来自于罗香林[3]。和其他民系不同的是,客家民系在迁移时并没有做到“一步到位”。其是由北方移民而渐渐形成客家民系,具有独具一格的演化史,其民系最终是在我国南方而形成的。现阶段,关于形成客家民系的时代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其形成于五代宋初、有的学者认为形成在唐末宋初等许多说法,其绝大多数是依据形成客家方言的年代而进行判断的。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客家民系的形成属于一个相对复杂的历史过程,并且相关的史料也相对匮乏。河源的客家文化、客家习俗都能通过客家服饰这一载体而充分体现,但是本文更倾向于学习王东认为的“语言习俗形成说”,将其作为民系形成的基本理论,也就是说客家民系应在明代中期形成[4]。若是以这个年代对客家服饰的演变进行划分,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推论:要想讨论一个民族或者是民系其服饰演变与发展的历史,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知道该民族或是民系是怎样形成的,因此在划分客家服饰不断演变的时间节点也只是相对粗略的,而其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从中华民族的服饰演变史来看,将朝代作为时间划分的标比较合适,该划分是根据不同朝代服饰所体现的一个整体特征,而在朝代进行更迭时该服饰特征还具有一定的不明显性,即使只是粗略的划分客家服饰的演变历史,可所得结论依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四、客家文化特质分析
1.保守恋旧的文化心态
图5 客家婚礼服饰
河源客家服饰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化的地方并不多,一直以来样式都以简约为主,相对单一,客家族偏爱蓝色与灰色以及黑色色调也单一,基本没有过多的改动,从另一角度来看,客家文化的特征中保留着对于“旧文化”的依恋[5]。除此之外,相对于封闭的环境条件下,价值有限与落后的信息也是这种文化依恋心理存在的原因。因为客家迁徙饱受磨难,很容易给客家人带去一种危机感,虽然在表面上平稳,可内在却是妥协折中的。保守与恋旧这两种情绪相互交织,深深潜藏在客家民系的心灵深处绵延千年,即使迁徙天涯也顽强地保持着中原祖先的语言。图6为河源市和平县墩头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墩头蓝”。
2.兼容并蓄的态度
如崇先报本的客家意识。其表现在客家宗教制度的严整,无论婚丧嫁娶、长幼辈分、夫妇弟兄等都有井然有序的礼仪,在其祖先漫长与艰辛的迁徙与演变过程中,依旧留存着古中原文化。先民由以往的中原迁徙到山高林密的赣闽粤地带,那里也生活着佘族,客家先民在与佘族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其文化的熏陶,因此通过汲取佘族先民文化进一步充实自身的文化内涵,从而构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多元文化。
3.质朴归真的风格
因为受到历史与地理因素的影响,以及为具有较好的改造自然能力,因此河源客家服饰原料大多数来自自然,相对质朴。也正是由于客家服饰的这一特点,充分反映了客家文化中的质朴无华的精神内涵。
结语
客家族属于通过迁移而来的民族,其服饰是在中原传统汉文化的影响下与客家土著民族并且结合南方与之相临民族的服饰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客家族服饰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主要对服饰的实用性与相对节俭性以及其方便性进行科学地展现,河源客家服饰色彩相对单调、造型也比较单调,对客家服饰物在此基础上展现客家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图6 河源市和平县墩头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墩头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