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双元制模式对我国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2020-06-28张冰心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双元制机械专业校企合作

张冰心

摘 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一直是德国经济的助推器,本文是结合德国“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为机械专业的学生培养给出了一个培养方案。本文通过对德国“双元制”的情况并结合我国中职专业培养的适应性分析,得到一种适合我国的培养模式。从建立合理的校企合作的调控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作用,配备完善的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体系,革新教育理念方面入手,为推动我国在中职机械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提供改革思路。

关键词:双元制;机械专业;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体系

第一章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特点

德国是世界上的机械制造强国,世界三大著名豪华汽车品牌就来源于德国。在德国的经济发展中,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是企业为一元,学校为一元,二者有机相结合的制度,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并且配合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州政府提供充足教育资金作为后盾,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并且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双元制”被广泛的运用于德国的中职学校为德国制造业不断提供应用型人才,也为德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1]。

1.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双元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和升学的多样化需要,通过构建学校和企业“双元”的办学主体和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办学形式,以形成基础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连贯一体,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灵活转换的体系。在德国,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不仅包括国有职业学校,还包括具备办学资格的企业。德国“双元制”把两种办学主体结合起来,形成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以柏林为例,共有两大类高中层次的职业学校:一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一类是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职业学校。这样,就能充分保障个人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和个人的多元化需要。在中国,我们的中职教育不属于9年义务制教育的范畴,中职学校相对应的高等职业院校衔接也不连贯。

2. 法律制度和政府支持

德国的职业教育法非常齐全,1969年颁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技术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后又出台了相配套的《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企业宪法》和《联邦青年保护法》进一步完善和规定职业技术教育受法律高度保护,规定学习年限,同时还对“双元制”下的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做了详细规定,还十分肯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在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给与了大量的拨款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得以高速发展[3]。我国在199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初中过后的教育分流,建立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教育制度,但是我国在教育政策的导向上出现了偏差,没有鼓励学生选择中职学校学习,而是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普通高中大学教育。在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法规中,规定高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对中职教师并没有明确性的规定。政策与当地办学的实际也有偏差,学生所学的专业与当地缺少的职业需求不相对口,导致就业困难。

3. 校企合作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校企合作。“双元制”是以学校为一元,企业为一元对学生进行培养学习,学校与企业进行充分融合。-学生每周有1-2天在职业学校上课,3-4天在企业学习,企业也会给与学生津贴。这种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也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学生在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充分结合,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企业学习企业文化,在岗位进行实习和工作,充分了解企业。并且在最后会通过考试进行职业资格认证。以这样一种模式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为德国的经济带来质的变化。我们也实行校企合作,但是我们没有真正落实校企合作的核心,没有真正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企业实习后,也没有考试制度进行考核,从业资格证书也是简单的考试就会得到。

4.双师型教师

在“双元制”的影响下,德国也出现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学生在学校有教授理论知识的专业教师,在企业有指导实践的专业教师,这二者的结合促进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都可以很好的学习。我国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职能单一,并且没有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不能对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双重指导和融会贯通。我们的职业学校里大多数是单一的教师,他们具备教授理论的资格,却缺乏实际经验和职业资格认证。所以说,教师的局限性也也给学生的职业成长空间带来不利。

第二章“双元制”对我国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意义

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我过的机械专业培养有很多借鉴意义。机械专业培养学生的特点是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机械的基本原理,并且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我们借鉴德国的职业培养手段,建立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优秀的双师型队伍并且加强校企合作,优化课程设置,革新教育理念,让我们的机械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

1.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政府的制度保障和财政拨款是中职学校得以壮大发展的重要途径。德國的职业教育体系比较完备,政府有相应的“双元制”大学可供中职学校学生进行就读,对于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也会进行严格的甄别,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中职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也应该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问题,考虑中考学生具体分流问题,由各级政府进行保护和贯彻落实。同时,职业教育体系应该与普通教育相沟通,我们在学习机械专业课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建立灵活运用双向转换机制,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发展。

2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学生技能和促进学生就业,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就应该拓宽招聘渠道,不只是局限于校园招聘,我们也可以去企业里面建立联系,引进有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教师。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对于我们在职的教师,学校要积极把教师送去企业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最新技术.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终身学习。机械专业的特点尤其要求教师具备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有实践经验,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并且现在的企业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机械的设备也在更新换代,教师更加要注重终身学习。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考核聘用,多方面进行考核和任用,让教师在职业的发展道路上不断进步[4]。

3.优化 校企合作

德国“双元制”成功之处在于,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机械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去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学习,企业的活动课程设置也要与学校的课程相对应。中职学校都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当地企业为依托,机械专业的学生最终服务的也是企业,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现状,并且弥补在实践知识的不足,可以增进学生职业技能。机械专业的学生最终就业主要为动手实际操练大型机器设备,尤其要在企业一线中锻炼促进职业能力增长。中职學校与企业的合作也应建立考核制度,对机械专业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广泛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和企业的壮大。

4.改革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重理论轻实践的,应该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进行实施,并且机械专业的学生的课程需要学生进行操作,机械制图需要学生实际画图演练,机械设计也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中职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来进行课程设置,与时俱进[4]。在机械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讲课程分解为单个项目实施,学生在学习项目中掌握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更有条理性。与此同时,应该也注重学生自身兴趣,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在我们重视职业课程的同时也要加强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

5.更新培养理念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们的中职学校一直是秉持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理念。学校尤其关注的是招生和就业情况,往往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学习适应程度和学生自身发展问题。从外部来讲,人们往往认为中职学校学生是考不上高中的后进生,就业成为一名职业技术工人不是很好的路径,政府也没有真正重视起来,不认为技术工人是人才的观念。所以导致中职教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停滞不前。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机械专业的发展对于祖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革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机械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真正关注学生的职业生存空间,让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机械专业的学生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才可以真正适应企业岗位。

结论

中国是一个机械制造大国,机械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中职学校的机械专业在制造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问题一直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应该构建具有适应中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在研究中国机械专业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存在企业与学校联系不够紧密、没有良好的教师队伍,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对职业教育进行保障。德国“双元制”的教育模式是德国经济的助推器,我们借鉴与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模式,提出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机械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著,《面向未来的探索——“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杨进 《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3].魏晓锋,张敏珠,顾月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92—95.

[4].文晶,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培养才人调查研究 ——以广东省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为例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双元制机械专业校企合作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多元思维下中职机械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