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同课异构想到的
2020-06-28郑红芬
郑红芬
摘 要:“教得扎实学得有效”,才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之所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美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让课堂充满灵性的有些细节教师精心预设,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性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注意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细节启发学生的思维,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细节激活学生想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细节引导学生创意,这些都是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同课异构 教学细节 发掘细节
教育理念是支撑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无数的细节连缀而成的,因此在关键的重难点突破上,教师要经常琢磨怎样设计细节效果更好,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笔者结合自己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从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探讨“在同课异构教学中,谈多角度创新美术细节设计”这一问题。
本文从两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对两节“同课异构”的小学美术课的思考;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细节敏锐的预设和利用,常常会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效益。
一、对两节“同课异构”的小学美术课的思考
“同课异构”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同一课题的富有鲜明个性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为教师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是近年来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比赛或校本教研主要采用的教科研形式之一。这种形式让听课老师较为直观立体地感受到科学、合理的美术课堂教学结构对提高美术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在六横网片的区优质课选拔课上,我们六横的美术老师听了两节同是《幽默大师》这一课题“异构”的设计课。本课是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六册“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一课,其目的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设计练习。对比这教学流程大同小异的两节课,对比发现因课堂教学细节设计相异出现效果迥然。下面试分析以上两节课的美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王老师以手绘自画漫画像引入,让学生猜猜是谁进而介绍自己。(约3分钟);接着讲解有关的漫画知识(1分钟);然后传授漫画表现的方法,三个绝招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主要以欣赏明星漫画的形式进行比较。让学生阐述明星的什么地方进行了夸张,到底哪些地方变得很滑稽,很搞笑?请仔细观察!嘴巴,笑起来不会这么大,牙齿露出一些,但是这张画上,嘴巴很大,牙齿都露出来了。是的,嘴巴本来有一点歪,现在更歪了,嘴巴咧得更大了,牙齿更大露出来,连嘴唇都翻出来了!漫画中的脸像个膨胀的大球,而且很大,挺有趣的……了解什么是夸张变形。第二步通过欣赏艺术家漫画让学生明白第二个绝招就是想象替代。第三步是通过网上下载的学生照片和把照片变成漫画对比显示表情的变化,领会第三招什么是魔幻表情。这三招都是在学生讲和老师点拨相结合的形式中让学生学会。(約12分钟);最后让学生看明星人物变变变,提出作画要求,学生创作(约15分钟);教师将学生的作业直接展示于黑板并进行讲评,并延伸拓展(约4分钟)。王老师在传授漫画的三个绝招时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意。抓住了教学重点和难点。但是由于没有抓住细节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的作业抓住漫画的一个绝招在自己作品中充分体现,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还是缺乏创造性和趣味。
设计二:首先,夏老师播放三毛的动画片,创设漫画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动画片,认识什么是漫画,并揭示课题(2分钟)。接着教师在讲解夸张变形这个绝招时,用的是在上课的班中学生的照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教师通过这个身边活生生的学生照片和手机处理过的学生面部夸张照片作对比,再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美术特长生根据这张照片画的三张漫画。教第二个绝招时,教师也是让学生先欣赏艺术家漫画,然后老师出示学生画的水果女孩和酒瓶画出来的人(如图1)。
这两张代表性的学生漫画一下子简洁明了地让学生明白了想象替代这个绝招。第三,教师通过出示书中三毛丰富的表情图和演示三毛的一个表情,引导学生观察如何表现魔幻表情。(20分钟)第四,通过讲东东的故事提出作画要求,让学生选择其中自己喜欢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东东。(9分钟)。第五,学生的作品展评,总结(4分钟)。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夏老师这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把精心设计好的细节放在流动的课堂整体中,并成为教学中新的亮点。看似不着痕迹的情境或细节又正是教学的水乳交融的和谐。在轻松地观察、问答中让学生掌握了漫画的三个特点。这种难度适中的点拨方式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并在轻松愉悦的故事氛围中使学生大胆自由地去实践漫画的三个特点。从课堂时间分配看,10分钟的学生漫画作业,因为有东东这个具体的对象可以画,因此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效率。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展现老师“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理念。而王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过渡性语言和直观的演示把漫画的三个知识点形象化,也无形中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钥匙,激发了学生的探究乐趣。
总而言之,这两节课在细节侧重上各有千秋,注意把握难点和重点,都是学生乐于参与学习的美术课。而在细节设计上,夏老师的课略胜一筹。
二、预设和利用教学细节,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效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和谐、高效的课堂绝不能忽视课堂中的细节。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证明:和谐、高效的课堂细节有如不约而来的风景,有不期而至的精彩。
(一)预设细节,以学生为主体因势利导
“教得扎实学得有效”,才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之所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美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让课堂充满灵性的有些细节教师精心预设,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性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注意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细节启发学生的思维,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细节激活学生想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细节引导学生创意,这些都是有效的途径。《幽默大师》这一课是属于“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设计一中王老师采用书本上的范例循循善诱学生,学生也掌握了设计漫画特点的三个绝招:夸张变形、想象代替、生动表情。设计的作业也是让学生用上这刚才学的漫画的其中一个特点。
设计二中夏老师也是用上了书本上的范例,不同的是,他在细节的设计上更别出心裁,那就是出示的课件图片是自己在教班上学生照片的夸张变形,(如图2)一下子拉近了学生的距离。
欣赏理解什么是夸张变形后,让孩子们互相玩一玩,把自己喜怒哀乐的一个表情表演给对方看,然后互相说说对方的什么表情可以夸张。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理解起来更加亲切,自然,前者王老师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由于教学重难点时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孩子们的作品缺少创意,不够生动形象。而夏老师的作业给了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小胖形象。孩子们想象起来反而更加天马行空,因而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漫画作品。
(二)挖掘教学细节,着眼身边的课程资源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幽默大师》是属于“欣赏·评述”“造型·表现”领域的,因此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和着眼点进行本领域的学习,又必将有助于学生在作业中表达情感和思想。
所以王老师一开始用手绘自画像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体会什么是漫画。不仅让学生领略了教师的示范漫画的风采,而且一下子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原来用漫画画身边的人是那么简单。夏老师呢,抓住特征探究漫画人像夸张的表现手法,多媒体显示正在教的班中学生照片,学生惊讶地欢呼起来。师:要想让漫画幽默搞笑,要怎么样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呢?课件这又出示一张手机处理过的同一个学生照片。师:接下来,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请你们认真观察。找一找这个手机处理过的同学的脸型和五官有什么特征,(指左边的照片。)生:眼睛很小,脸很胖……,现在欣赏三个小漫画家(校美术特长生)怎么样把他们脸型,五官进行夸张的?生:眼睛画的更小……生:脸画得更胖了……生:眼睛画的更咪了,嘴巴大大的。生:耳朵上都是薯片……师:说得真好。我们身边的小小漫画家把人的五官最具特色的地方进行放大和缩小,使漫画更加幽默搞笑。而这个小漫画家画的耳朵都是薯片,就是用了想象替代。接着老师又出示本班另一个学生照片,师现场范画这个学生的漫画像。这种直观形象的演示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师小结:漫画人像的夸张表现手法我们可以通过脸型和五官的放大,缩小,变形等手段来描绘。
夏老师、王老师的设计,都是结合了身边的细节资源进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在以学生为本,为主体的教学前提下,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一般过程和规律,能激发学生在美术课上我画画,我快乐,我表现。
(三)捕捉细节,营造课堂和谐之美
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细节犹如竹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教师若能一层一层“剥”下去,课堂就会精彩不断。能“剥”到什么程度,全看教师的功力。
美术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不必刻意去求顺、求纯、求完美,一旦出现意外,应该以坦然的心态去对待,积极思考对策,妥善处理,这样,课堂才会鲜活,教学活动才会优美,散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幽默大师》这一课从什么是漫画导入,让学生追寻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细节分析漫画的特点和夸张有趣的表现手法。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营造审美氛围,让学生感悟到了漫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品味到了漫画课的有趣。学生也进而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夏老师在《幽默大师》的教学中,在学生火花闪亮的一瞬间。敏锐地对即时生成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作出科学的、恰当的、艺术的应对,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在揭示课题《幽默大师》后,欣赏一幅孩子们画的一幅生活气息的儿童漫画后。
师:接下来请孩子们谈一谈对漫画的初步感受。
生:漫画很有趣。
生:我觉得漫画很搞笑。
生:老师,我觉得漫画作品的线条跟真实得有点不一样。
师:(迟疑一会)说:不一样在哪里呢?
生:有点像又有点不像。
师:对,漫画的艺术形象大多用笔简练,但绝不是草率乱涂而成的,是通过作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再经过夸张变形并反复修改得到的形象。这样创作出来的漫画形象在像与不像之间,有极强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你能感受漫画线条的不同,说明你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但也说明了一幅小小的漫画能让我们快乐大笑,你说漫画家们把生活的道理浓缩在一幅小小的画面里面,是多么智慧的艺术。
这里老师善于捕捉,机智引导学生,并让它变成有价值的“生成”教学资源。从而收到“点石成金,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就了教學的智慧。
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教学细节更多的就是在这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闪现出来的。细节预设能让课堂充满灵性精彩。挖掘细节能使课堂教学中的火花成为巧妙的切入点,课堂上自己不经意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种引导,一种点拨的细节关怀,能不经意间搭建起“人文性”的平台。可以说没有细节的精彩就没有精彩的课堂。在我们的教学中,就应该关注教学细节,它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参考,1997(4).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童庆炳.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M].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1999.
[4]尹少淳.美术“好课”之我见[J].中国美术教育,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