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在社区慢性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

2020-06-28谢有彩陈惜琴郭桂枝广东省番禺区市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1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慢性病用药

谢有彩 陈惜琴 郭桂枝 广东省番禺区市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11400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给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相关研究指出,多种慢性病致病诱因与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运动、健康行为等存在密切关系,患者可通过改变自身行为、生活方式以控制疾病发展,从而提升生活质量[2]。但慢性病患者多为老年人,缺乏相关疾病认知,主观能动性及自我管理意识较差,因此需加强护理干预,以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控制病情发展[3]。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People-centered Active Care,PCAC)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为签约患者提供连续、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4]。本研究将PCAC用于社区慢性病患者,旨在探讨对患者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在我社区中心就诊在管或管理的300例社区慢性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0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89例,女61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1.23±5.18)岁;慢性病类型:糖尿病49例,高血压77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6例,冠心病8例。对照组男94例,女56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2.37±5.35)岁;慢性病类型:糖尿病50例,高血压7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7例,冠心病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上述疾病诊断标准;在某社区居住时间1年以上;可遵守慢性病饮食要求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运动系统障碍,或者行动不便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成立签约家庭医生团队,包括全科医生、医生助理、健康促进师(健康教育专责)等,并对团队成员的疾病了解程度、角色认知、岗位重视程度等作出评价;组织成员参加慢性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技能培训会。对照组由团队上门或面对面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服务:上门指导患者用药,告知其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发放疾病健康宣传手册,口头讲解健康行为养成方式,并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行为习惯。观察组由团队上门或面对面实施PCAC,并应用《家庭签约医生个性化家庭健康干预操作手册》指导工作。(1)分工。家庭医生领导团队,解决患者疾病等问题,并负责成员知识培训,助理负责完成工作安排,健康促进师(健康教育专责)负责协调团队与外部沟通,以及教育推进工作。(2)患者评估。由家庭医生根据患者血糖、血压等测量结果评估病情,并了解患者日常用药、心理状态,同时制定针对性干预计划,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由医生助理等负责实施。(3)措施实施。①健康教育:每月在社区举行1次健康知识讲座,每2周在社区开展健康咨询,教育内容包括疾病原因、治疗方式、护理方式及预期效果等,并指导其学会自我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②饮食:高血压患者多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以减轻体重;高血糖患者以高纤维主食为主,如五谷饭、糙米等,注意禁食含糖饮料、水果及甜食等;控制蛋白质摄取量。③运动:要求每位患者参加运动锻炼,并佩戴能量检测仪记录其运动情况;每日进行适当慢步行走运动,每次步行15min,每日3次,选择简单、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上下楼梯、简单体操等,尽量于餐后进行。④用药:向患者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并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由家属监督患者用药情况,将每日用药情况详细记录,并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立即送医院就诊。(4)抽查随访。团队成员对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抽样随访,每月1次,若患者病情控制效果不甚理想,可对其实施预约随访;根据患者病情控制情况进行分级管理,按照级别分类予以每3个月或1个月的健康信息录入,然后选择电话、入户或约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随访调查和针对性指导。

1.4 观察指标 (1)生命质量: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调查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生命质量,从情感功能、心理状态、身体功能、社会功能四个方面评价,每个方面满分为100分,分数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2)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86,重测效度为0.843,包括服务态度、技能操作等方面,满分为100分,75~100分为很满意,50~74分为满意,<50为不满意。

2 结果

2.1 两组生命质量对比 干预前两组生命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情感功能、心理状态、身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命质量对比分)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6,P=0.019<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逐渐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慢性病治疗效果获得较大改善,但其发病率仍未明显降低,在提升医疗水平的同时重视疾病预防、保健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可有效控制疾病。社区是慢性病防治重要公共场所,并对现阶段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健康管理等起到关键作用[5]。

家庭医生制度是全科医生和家庭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已成为诸多欧美国家健康管理主流模式。PCAC模式及时识别患者需求,通过成立团队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做到充分激发患者参与积极性,从而帮助其控制疾病,提升生命质量[6]。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高,社区护理满意度高,提示PCAC模式用于社区慢性病患者中,能够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及社区护理满意度。廖秉琼[7]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医生团队可改善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现阶段多数家庭医生不仅需完成日常诊疗工作,还需兼顾患者健康咨询、指导等问题,社区服务能力及人力资源相对不足。PCAC模式明确团队成员职责,避免成员工作之间存在权责不清、交叉、相互推诿等情况,从而影响成员服务效率、工作积极性及服务质量。PCAC模式下通过观察实践结果,团队服务对象、标准、目标、利益等均相同,内部合作可有效提升成员责任感及凝聚力。慢性病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行为、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等是主要原因。PCAC模式实施过程中,在患者饮食、运动、健康认知等方面进行积极干预,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及生活习惯,使护理措施落实效果更佳。此外,细致的健康知识讲解可实现友好医患互动,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调动患者参与健康管理积极性,使其主动养成健康行为习惯,从而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延缓疾病发展,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命质量[8]。

综上所述,PCAC服务应用于社区慢性病患者,利于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提升社区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慢性病用药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家庭医生签约理 想照进现实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