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软体动物分布及群落调查
2020-06-28郑钰婷王文卿陈国贵
宿 明, 张 超, 郑钰婷,王文卿,王 瑁,陈国贵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14;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410004;3. 厦门大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361000)
红树林是介于陆地与海洋之间的木本植物群落,也是热带以及亚热带低纬度海岸带的重点生态保护区[1]。同时也是众多生物生长繁殖的栖息地,被誉为“海底森林”“海岸卫士”“海水净化器”等。它不仅能净化海洋生态系统、抵御台风等灾害气候,还能保护沿海地区区域生态安全,对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2-3]。作为红树林生态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软体动物以及其它消费者与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共同维持着整个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生命活力。软体动物可以充分利用海洋生态系统中动植物及其它有机物的残体,同时其分泌物也为红树林及其它海洋植物提供营养成分,在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红树林以及栖息于红树林植被中的软体动物只有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健康的生物个体和完整的种群结构才能得到比较稳定的发展,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软体动物的分布,对进一步了解红树林周边环境特征及水体污染等重要因子有极大的相关作用[5]。尽管以往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软体动物种类及数量已有部分研究, 但有关软体动物群落结构分析却鲜有报道。
针对惠东县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植被的调查研究已有少数报道[6-7],而对该林区软体动物群落结构的系统研究基本没有报道。惠东县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属于我国重要的湿地, 为了进一步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制定合理的湿地保护区管理规划,了解红树林区内软体动物的分布及其结构特征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探讨了该地区底栖及树栖软体动物分布及群落结构,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1 研究地概况
惠东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和惠州市东部,隶属惠州市,处于北回归线南侧,位于114°33′10″—115°25′13″E, 22°32′39″—23°23′17″N之间。惠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惠东县南门海湾,总面积为543.33 hm2,分布在稔山、铁涌、黄埠三镇。区内气候温暖湿润,相对湿度达80%以上,适宜红树林及底栖动物的生长。区内土壤主要以红色砂页岩为主,成分主要是砾石、砂和粘粒等,河流冲积物遍布裸滩,土层深厚,质地较均匀,粘粒含量和土壤养分较高,适宜红树林软体动物的生长。
2 样地设置及调查方法
2.1 样地设置
2018年11月分别对广东省惠东县红树林主要分布区域,包括铁涌镇(好招楼村附近)、黄埠镇(盐洲岛)和稔山镇(联丰村附近)进行系统的软体动物、蟹类的实地调查。根据野外实际情况,并综合已有的采样方法[8-9]确定采样点、样地的设置和具体的调查方法 。具体采样时间和断面信息详见表1。
表1 采样时间及断面信息采样地点采样时间断面坐标(陆缘)断面坐标(海缘)盐度(‰)铁涌镇2018-11-06N22.7686057585°N22.7669137874°9.7~16.5E114.8631611464°E114.8628268854黄埠镇2018-11-07N22.7337671999°N22.7343477046°7.3~23.3E114.9325449491°E114.9319638698°稔山镇2018-11-08N22.8280132446°N22.8270721264°5.4~10.3E114.7678257501°E114.7687471267°
2.2 调查方法
1)树栖软体动物调查是根据红树林分布特点,在有典型红树植物分布区设置若干个3 m×3 m的样方,采集样方内树上、支柱根、气生根所有的软体动物,记录数量、攀爬树种和高度。
2)底栖软体动物调查是退潮后,在低潮区裸滩露出30 min后进行取样,每个样地随机设置5个100cm×100 cm的样方,快速收集取样框内泥面上的软体动物,同时再在每个样方中选取25 cm×25 cm样方,挖取底质30 cm深,用1 mm筛网重复筛洗3次,记录个体数量和生长环境。
样方以外的红树林区域,同时结合植物群落分布特点进行多点全面的定性调查,并辅以对周边市场、码头、饭店以及渔民进行寻访调查,记录软体动物种类和分布生境类型。
2.3 样品处理和保存
将采集到的样品分装于样品袋中,带回驻地后,清除软体动物表面污物和杂质,统计采集的软体动物数量,使用便携式电子秤称其质量并记录,然后用自封袋分包后置于冰箱中保存。
3 结果与分析
3.1 软体动物的种类组成
在惠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软体动物9科17种(表2)。树栖优势种为黑口滨螺(Littorariamelanostoma)和斑肋滨螺(Littorariaardouiniana),底栖优势种为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cingulata)、纵带滩栖螺(Batillariazonalis)、单齿螺(Monodontalabio)和小翼拟蟹守螺(Cerithideamicroptera)。
在铁涌镇未采集到底栖软体动物,只采集到了人工养殖的近江牡蛎;在盐洲岛红树林区共记录有软体动物6科13种,其中双壳纲2科2种,腹足纲4科11种;稔山镇联丰村红树林区共记录有软体动物5科8种,其中双壳纲2科2种,腹足纲3科6种;码头和菜场调查共记录有软体动物3科4种。软体动物在盐洲岛种类最多,稔山镇联丰村其次,铁涌镇种类最少。惠东各主要红树林区的软体动物优势种也存在很大差异,在铁涌镇未采集到野生活体软体动物,人工养殖的近江牡蛎为绝对优势种;盐洲岛树栖优势种为黑口滨螺,底栖优势种为珠带拟蟹守螺、纵带滩栖螺和单齿螺;稔山镇联丰村的底栖优势种为珠带拟蟹守螺和小翼拟蟹守螺。
表2 惠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软体动物名录纲科种地点铁涌镇盐洲岛联丰村码头市场双壳纲海月科(Placunidae)海月(Placunaplacenta(Linnaeus,1758))+帘蛤科(Veneridae)文蛤(Meretrixmeretrix(Linnaeus,1758))+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AdamsetReeve,1850))+蚬科(Corbiculidae)红树蚬(Geloinacoaxans(Gmelin,1791))+牡蛎科(Ostreidae)近江牡蛎(Crassostreaariakensis(Wakiya,1929))++++腹足纲马蹄螺科(Trochidae)单齿螺(Monodontalabio(Linnaeus,1758))+黑口滨螺(Littorariamelanostoma(Gray,1839))++斑肋滨螺(Littorariaardouiniana(Heude,1885))+滨螺科(Littorinidae)浅黄滨螺(Littorariapallescens(Philippi,1846))+芝麻滨螺(Littorarialutea(Linnaeus,1758))+粗糙滨螺(Littorariaardouiniana(Heude,1885))++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cingulata(Gmelin,1791))++汇螺科(Potamididae)小翼拟蟹守螺(Cerithideamicroptera(Kiener,1842))++沟纹笋光螺(Terebraliasulcata(Born,1778))+查加拟蟹守螺(Cerithideadjadjariensis(Martin,1899))++滩栖螺科(Batillariidae)纵带滩栖螺(Batillariazonalis(Bruguière,1792))++蛾螺科(Buccinidae)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eolata(Link,1807))+总计91711384
3.2 不同样地软体动物群落结构
本次针对红树林区不同生活型软体动物的调查结果差异显著(图 1),树栖软体动物主要分布于盐洲岛沿岸的红海榄群落和白骨壤群落中,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0.05 g/m2和0.11 ind/m2;底上栖软体动物主要分布于盐洲岛红树林的沙质外滩和稔山镇联丰村的外滩,林内也有少量沟纹笋光螺和小翼拟蟹守螺分布,区域内底上栖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5.56 g/m2和2.80 ind/m2;底内栖软体动物主要采集于盐洲岛和稔山镇联丰村林内,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1.07 g/m2和0.09 ind/m2。
图1 不同生活型软体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
4 结论
盐洲岛的红树林呈斑块状分布,不同斑块间差异较大,植物群落组成以人工种植的白骨壤和红海榄为主,零星分布着木榄、桐花树和秋茄。在人工种植白骨壤和红海榄的区域,由于成林年限较短,软体动物生物量较低,但已经出现部分树栖软体动物种类如黑口滨螺和斑肋滨螺,以及适应沙质底质的底栖软体动物种类,如珠带拟蟹守螺和纵带滩栖螺;在成熟的白骨壤群落,成林年份久,其中的树栖软体动物生物量明显大于白骨壤和红海榄的区域,林侧光滩出现砂石底质,因此出现沟纹笋光螺和单齿螺等底栖软体动物,并且拥有较高的密度和生物量。黄埠镇龙船岛海岸为大块砾石,红树植物分布较少,以半红红树植物海漆和杨叶肖槿为建群种,未采集到树栖软体动物,底栖软体动物以珠带拟蟹守螺和纵带滩栖螺为绝对优势种。
此外,软体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综合反映[12], 而红树林潮间带湿地占主要地位的优势软体动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周边环境因子的性质, 如环境污染物[13]等。铁涌镇主要是无瓣海桑人工种植区,尽管无瓣海桑长势良好,但林下环境恶劣,不适宜本土软体动物栖息,底表、底内、树上均无软体动物分布。部分有无瓣海桑分布的养殖塘塘基,由于遮阴条件差,靠岸侧无潮汐浸淹,底质条件差,不适合软体动物栖息,严重影响了该区域软体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此外,无瓣海桑的扩散也是底栖软体动物分布区变窄的原因[14]。如稔山镇联丰村红树林区以白骨壤和无瓣海桑为建群种,树栖种类以黑口滨螺和斑肋滨螺为优势种,主要分布于白骨壤树干上,密度和生物量较低,底栖软体动物林内以小翼拟蟹守螺为优势种,但主要分布在白骨壤群落中。而无瓣海桑群落分布的区域,底栖软体动物分布也较少,林外光滩以珠带拟蟹守螺和纵带滩栖螺为优势种。
综上所述红树林植被的类型、分布区域[10]、底质、潮汐以及生产能力[11]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的分布和结构,从而对软体动物功能群的分布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