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语言活动:春天的声音

2020-06-28陈黎冰

好家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绿树花儿鸟儿

文 陈黎冰 沙 一

一、设计理念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在语言领域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该多为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本活动立足于提升大班幼儿对春天的认知经验,引导幼儿围绕“春天的声音”的主题进行收集、记录、交流和思考,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引发幼儿对春天和自然的关注与探究并感受自然的美好。

二、活动目标

◎围绕“春天的声音”展开分享、交流与讨论,能用比较清楚连贯、生动丰富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想法。

◎学习用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对春天的印象,感受自然的美好,进一步萌发观察春天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活动开展前,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寻找、发现和记录春天的声音。

◎准备有关春天的绘本、图片、视频等资料。

◎收集并整理春天的气候、动物、植物等方面的视听素材,制作成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格式引导幼儿寻找春天

师:春天有暖暖的阳光、五颜六色的花儿、嫩绿的芽儿……我们要学会用眼睛寻找春天,并将它们记录下来。

2.分享春天的声音

师:春天能用耳朵听到吗?你听过春天的声音吗?和大家分享一下。

幼1:我听到过春雨“淅沥沥”的声音,很温柔。

幼2:我听到过“呼呼”的春风,还有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师:原来春天不仅能被看到,还能被听到呢!

(二)欣赏与讨论

师:我也收集了很多春天的声音。你们听一听,我找到的声音和你们找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1.幼儿边听“春天的声音”(纯声音)边记录

2.分享交流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幼1:这些春天的声音有些是我听到过的,像鸟的叫声、春雨声、春雷声。

师:鸟儿的叫声都一样吗?你们听过什么鸟儿的叫声呢?

幼2:鸟儿的叫声都是不一样的,我听过布谷鸟的叫声。

幼3:我听到了小朋友的欢笑声。

师:他们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你们猜一猜他们可能在做什么呢?

幼4:也许他们在玩游戏,他们还可以野餐,可以放风筝。

3.结合画面完整欣赏课件《春天的声音》

师:这些“春天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天大自然正发生着奇妙而美好的变化,所有的生命都开始苏醒,人们也要学会发现和享受春天。

4.欣赏配乐朗诵并讨论

师:当我们用心发现、仔细聆听时会发现:春天,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鸟儿“喳喳喳”,“唱”的歌儿真好听;蜜蜂“嗡嗡嗡”,边“唱歌”边采蜜;春雷“轰隆隆”,春雨“淅沥沥”;你听——在静静的春夜里,种子破土而出,绿树发芽,花儿开放……春天的声音真热闹啊!(配乐朗诵)

师:“种子破土而出,绿树发芽,花儿开放”会有声音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幼1:我觉得种子破土而出和花儿开放没有声音,因为种子很小,花瓣很嫩。竹子发芽有声音,因为竹子的根很硬。

师:你认为发出声音是需要力量的,种子和花瓣很嫩,所以它们的力量不足以发出声音。

幼2:我觉得是有声音的。有的花儿开放的时候会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就是有点轻,所以我们没有听到。

师:你觉得植物也有生命,和人一样会发出声音。

幼3:种子破土而出,绿树发芽,花儿开放是没有声音的,因为我听不见,只能看见。

师:你没有听到过,所以你认为这些都是没有声音的。

师:大家都谈了自己的想法,那会不会“种子破土而出,绿树发芽,花儿开放”需要在特别的时间和地方,借助特别工具才能听到呢?让我们一起去书籍里、网络上寻找答案吧。

(三)交流与分享

师: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声音呢?为什么?

幼1:春天,我最喜欢听给大蒜浇水的声音,因为我的大蒜喝了水就会呼呼地长高。

师:每个季节都有给植物浇水的声音,但在春天,水对植物的生长特别有帮助。

幼2:我最喜欢蜜蜂“嗡嗡嗡”采蜜的声音,因为这样就有蜂蜜了。

师:这个声音是不是让你想到了喜欢吃的食物?

幼3:我最喜欢春风吹杨柳时发出的“沙沙沙”声,因为跟乐器沙锤的声音很像,都很好听。

师:春天就像是一位特别棒的“演奏家”。

幼4:我最喜欢鸟儿的声音,它们像是在高兴地唱歌,我听了心情很好。

师:春天,鸟儿的声音是很多小朋友喜欢的声音,清脆、悦耳,让人特别愉快。

(四)鼓励发现更多美好

师:画家、音乐家、舞蹈家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创作了很多有关春天的画、音乐和舞蹈。你们可以去找一找,仔细欣赏,也可以和大家分享。

师:春天还可以摸到什么?闻到什么?尝到什么吗?你们在春天里可以继续寻找,期待大家的分享。

五、活动分析与反思

(一)环节安排有层次、有挑战

1.活动前的准备和导入

通过活动前的观察和记录,幼儿都能“有准备”地参与活动。围绕“听到过哪些春天的声音”,让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视听经验进行讲述。幼儿对春天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各有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得幼儿之间的经验得到了互补和提升。

2.经验拓展和问题讨论

基于对教学节奏和幼儿学习方式的思考,教师需要将“被动倾听和讲述”转向“有目的地听辨、思考和表达”。课件和散文的欣赏能丰富幼儿对春天声音的感受,有助于幼儿获得文学语言的积累。对“种子破土而出,绿树发芽,花儿开放有没有声音”的讨论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目的是为了鼓励幼儿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并学会表达与分享,让幼儿能更细致地去观察和发现,培养他们向往和关注美好事物的情怀。

3.鼓励幼儿表达个体情感

围绕“最喜欢的春天的声音”进行表达,不仅传递了幼儿个体对“春天的声音”的兴趣和情感,也能让他们在同伴分享和教师的回应中进一步增进对“春天的声音”的了解,联想“春天的声音”与人们的生活、情感、经历之间的联系。活动进入尾声,教师引导幼儿多感官、多途径地对春天进行持续观察和发现。

(二)材料提供有设计、有价值

1.课件

教师选取了春天的鸟、昆虫、植物、人等发出的声音作为素材。其中,既有春天里比较典型且幼儿熟悉的声音,如鸟叫声、春雨声、春雷声等,又选择了冰雪融化、竹子生长等这些在特定地区、特定场景的声音。这些声音既能带给幼儿亲切感,又能让他们感到惊讶和新奇。活动开始时,借助课件进行简单的倾听,目的是引导幼儿专注声音本身的特点,听辨发出这些声音的对象和声音的差异,进行猜想表达。随后,结合画面完整欣赏,既满足了幼儿对未知声音的好奇,又丰富了幼儿对已知声音的认识。

2.散文

大班幼儿需要获得规范的、引领性的文学语言经验,帮助他们从口头语言的学习迈向书面语言的学习。散文内容生动优美,语言富有意境又有童趣,为幼儿提供了示范欣赏和模仿表达的良好典范。

(三)教师回应有重点、有拓展

本活动在重点围绕语言领域学习的同时,渗透了艺术、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体现了教师对《指南》精神的领会和把握。活动导入部分的回应,体现了教师拥有对幼儿进行日常观察并及时记录的意识。欣赏与讨论、交流与分享环节中的回应,体现了活动的核心价值。教师回应中首先要针对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流畅性、丰富性和生动性进行评价,推动幼儿相互学习,同时要针对幼儿表达的内容及时进行纠正和概念澄清等干预。

猜你喜欢

绿树花儿鸟儿
与鸟儿的秋日邂逅
作 品:乡村旅游风景绘画
——绿树阴浓夏日长
振兴村: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插 秧
安得绿树遮望眼
鸟儿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让鸟儿把烦恼叼去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