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活血方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2020-06-28李玉艳
李玉艳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中医医院,吉林 白山 134700)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发病诱因与冠状动脉不能及时供血、心肌严重缺血或缺氧关联较密。冠心病心绞痛的显著特征为患者的前胸区出现阵发性或压榨性痛楚,该病在患者过度疲劳或情绪起伏过大时易发作。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烦躁、胸闷等,过大情绪波动、急性循环衰竭都易导致该病产生,冠心病心绞痛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研究提出,中医补气、养血等中药方剂对治疗冠心病,提升临床疗效有显著效果[1]。鉴于此,本文为探究理气活血方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对我院收治的UA患者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U A患者共30例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69岁,平均(56.81±9.98)岁;合并高血压13例,血脂异常9例,糖尿病8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3~71岁,平均(54.14±10.77)岁;合并高血压14例,血脂异常10例,糖尿病6例。对比两组资料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叮嘱患者重视休息,尽量排除易引起患者情绪波动的因素,避免体力劳动,健康合理地安排患者饮食结构,依据病情发展情况给予其吸氧等治疗措施;应用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聚集等药品,对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依据病况给予其降糖药物治疗,持续27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理气活血方治疗,具体包含:黄芪、丹参各28 g,红花、檀香、香附、桃仁各11 g,枳壳、川芎、柴胡、赤芍各14 g。依据患者临床症状辨证增减,水煎服,1 d/1剂,早晚服用,持续27d。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治疗前后依据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给予评分。(2)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绞痛发病频次降低85%以上,硝酸甘油用量显著降低;临床症状有改善,心绞痛发病次数有一定程度降低;无效:临床症状与心电图指标情况无改变。显效数+有效数=总有效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数据,“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无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20.21±10.21 5.15±9.81对照组 30 20.84±10.36 16.75±9.71 t-0.237 4.603 P-0.813 0.000
2.2 两组治疗有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 论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诱因为心肌冠状动脉供血过少引起的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发病机理尚不明朗,临床上多采用增加冠脉供血西药治疗,但该方法效果有诸多缺陷。研究提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中医中胸痹、厥心痛、真心痛范围[2]。中医认为其发病诱因为心脉瘀滞,不通则痛。气血功能紊乱将引起心脉瘀阻、心肌供血匮乏,从而导致胸痹心痛,由此气滞血瘀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致病因素。为此,对其治疗应以理气活血、化瘀为主,从而达到气血、心脉通泰效果[3]。
本文研究结果中两组UA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差别,观察组治疗后指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有效率明显更高,显示理气活血方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理确有改善临床疗效,提升降低心绞痛症状出现的实际作用。气活血方中的红花具有散瘀止痛效果;桃仁具备活血化瘀效果。可适当改善气血,增加机体免疫力;丹参补气活血;当归具备养血活血功能;川芎、枳壳、赤芍则具有益气补血、行气通络之功效。现代医学提出多数活血药也可扩展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情况,提升心功能,理气活血方与则可将功效进一步提升。本文实验结果与既往研究相符,证实理气活血方结合西药确为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理想方案。此外,西药单纯使用虽存在其缺陷,但两药联用可增高活血效用,使UA患者心功能获得综合提升,改善心肌情况[4]。
综上所述,理气活血方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确有提升临床疗效、改善UA患者相关症状的治疗效果,推广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