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个校服产业白皮书发布:品牌化、市场化运营将成校服产业发展趋势

2020-06-28

中国纤检 2020年6期
关键词:校服育人研究

校服作为一种特殊的服饰,相较于其他服装而言有着教育承载的意义。校服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培养目标、办学理念以及校园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有着极其重要的育人功能,其款式和质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价值观念、情感等,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深刻认识到校服的育人功能,不再将其仅仅视为统一的符号。一旦认知上达成共识,校服这个具有千亿级市场规模的行业便引来诸多关注。那么,校服行业市场潜力到底如何?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痛点?又该怎样改进?等等,诸多问题亟待研究与解决。

5月18日,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发布国内首个针对校服产业市场研究的白皮书——《2019中国校服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的发布填补了国内校服产业信息空白,对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以及校服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除此之外,《白皮书》通过对校服行业现状进行全面调研,解析行业痛点,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这对于提升校服产品质量,规范校服行业发展及采购科学合理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第一份中国校服产业《白皮书》

“《白皮书》是去年3月份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成立后做的第一个项目,从5月份立项到年后做好整个项目调研、相关数据的整理等工作,总共用了有七八个月的时间。”谈及近期发布的这份《白皮书》,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秘书部负责人杨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指出,《白皮书》项目研究的初衷是为了集中校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优质资源,对国内校服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调研,深入剖析校服产业发展的痛点,找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除此之外,《白皮书》还进一步研究校服产业未来趋势及发展模式,为推动校服行业自律,促进整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为了深入做好校服产业《白皮书》项目,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走访了多家中小学校、校服门店,以及相关研究所与质检机构,并对30余家校服品牌或生产企业,以及部分校服产业园区进行调研;针对中小学教师、家长及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及线下访谈,问卷涵盖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对收回的有效问卷及线下访谈资料进行汇总,运用现代数据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图书馆、知网文献库等对校服产业研究报告、相关书籍、新闻报道、研究论文等资料进行收集和有效整理,尽量将中国校服产业发展的全貌真实、具体地呈现在《白皮书》中。

《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有1.89亿中小学生,校服市场需求规模约为1130亿~1250亿。此外,受“全面二孩”的人口政策影响,一波生育需求得到集中释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17年,我国新增出生人口数总体呈波动增加的趋势,但2018年出现了较明显的下滑。由此可以预见,对于校服企业来说,既面临着基于近期出生人口增长带来的短期繁荣的机遇,也同样面临着因出生人口增长率下跌带来的增量市场压力。然而,就目前中国校服行业发展现状而言,小微企业占全国校服生产企业的95%。因此,中国校服行业在未来将呈现出更加严峻的优胜劣汰局面。

“既然成立了校服产业研究中心,我们就应该肩负其应有的责任。针对当前中国校服产业发展及趋势信息空白的现状,我们研究中心成立之后着手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集中优势力量对国内校服行业进行深度调研,统计分析出较为客观、详实的数据为国内校服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杨玥最后强调说。

据了解,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隶属于中国服装协会,是一家专门面向校服产业发展的研究机构。该研究中心依托专业协会、高校专家、媒体等优势资源,通过校服产业专业研究,推动政策落实、技术创新及标准完善;同时加强校服行业自律、优化市场环境。校服产业研究中心致力于促进中国校服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加强发挥校服这一特殊服装的育人功能,引领中国校服产业向善、向美变革。

《白皮书》戳中校服产业发展痛点,开出医治良方

据了解,《白皮书》分别从政策环境、采购模式,以及校服育人功能等方面对当前国内校服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就政策环境各地冷热不均的现状而言,《白皮书》提出以下四点意见:

一是校服采购缺乏明确的法规、规章指导和制约,各地具体操作差异较大;二是各地政府侧重于实现入围管控,而往往忽略事中与事后的监管;三是各地教育系统对校服采购管控普遍采用入围招标模式;四是质量监督力度不一,标准仍有优化空间。

针对上述校服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政策环境方面的问题,《白皮书》给出的合理化建议有:一是政府部门应该理清妨碍校服公平竞争的规定与做法,营造良好的校服营商环境;二是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应完善校服采购机制的立法,确保校服采购有法可依;三是利用好标准修订窗口期,质量监管应统一,要健全“黑名单”机制。

就代收费定向采购模式而言,《白皮书》着重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教育系统有没有权力全权代表家长,成为是否采购校服的决定者,以及成为校服采购的招标人;二是学校、教育系统、招标代理机构不具备校服行业专业知识,各地投标报名方式不统一、不合理;三是“价低者得”的中标机制和“最高限价”背后隐藏的校服质量隐患与涉嫌行业垄断。

针对当前校服代收费定向采购模式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白皮书》给出的合理化建议有:一是要理清教育系统、学校、家委会在校服采购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健全竞争机制,保障校服采购公平性;三是为代收费定向采购模式的校服招标流程提出参考建议。具体建议有:第一,成立家委会,向家长征求关于统一着装的建议;第二,成立公开招标工作小组,完善招标工作机制;第三,组成评标和定标成员,对其进行培训或宣导;第四,校服企业赴校进行现场展示,招标小组举办供应商说明会,评标与定标成员投票确定供应商;第五,公示所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采购各环节留档备查,采购合同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就发挥校服育人功能方面的问题,《白皮书》指出:校服不仅仅是学校统一的服装识别符号,更是学校利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的“贴身载体”。而校服质量差、没有质感、穿着不舒服等问题,都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针对校服育人功能方面存在的问题,《白皮书》给出三点建议:一是在版型设计上要人性化、美观化,提升对校服舒适度与美观度的重视;二是除了放弃大号运动服“包打天下”的设计思路,也要注意校服审美与自身特色、民族文化的结合;三是要充分借鉴国外关于“服装教育”的经验,让孩子们从小学会用无声的语言来打造自我形象。

《白皮书》预测校服产业未来发展三大趋势

对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白皮书》指出中国校服行业未来发展将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

首先,校服产业市场化、品牌化运营将成为发展趋势。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可以打破传统校服生产模式,促进校服行业建立更为完善的规范标准,是校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资质高、运营成熟的大型企业进入,有利于推进行业发展朝着更为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其次,政策将不断完善,采购更加透明。校服的质量管理涉及教育、工商、质监、物价等多个部门,很多省级层面已经明确构建协同管理的工作格局,并给出推动校服优质供给的建议。

最后,校服的育人审美功能将进一步提升。校服不仅是学校的管理工具,更重要的是学校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代表着学生的形象和学生的精神气质。美感是从小熏陶的,是需要后天引导和训练的,如今学生对得体、精致校服需求日益强烈。

针对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首个《2019校服产业白皮书》,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金纯表示:中国校服行业是一个具有庞大市场潜力的细分板块,但供给端与需求端的不匹配仍是目前中国校服产业面临的突出矛盾。本次校服产业《白皮书》的发布是我国校服细分领域的首次产业研究报告发布,从我国校服的发展历史、当前情况、市场分析、价格要素、采购模式、质量标准、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析,并且客观提出了产业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应该说将对业内企业、从业人员具有重大启发和引领意义,对于研究机构乃至政府部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总体而言,对提升校服产品质量,规范校服领域的产业发展和采购科学合理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提升校服满意度、赢得中国校服乃至中国服装应有的口碑和尊重,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校服育人研究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校服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