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独白探析语篇功能衔接
——以《夏日遗失的27个吻》为例
2020-06-28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321000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321000)
影片一开场就出现一段独白:“那年夏天出现了两次天蚀,一次是日蚀,另一次是月蚀。那年西贝拉14岁,亚历山大41岁,我和西贝拉一样,是14岁。那年夏天我吻了西贝拉73次,她答应允许我吻她100次,可惜此梦难圆,它给一响枪声击破了。”这一整个夏天,太阳把世界晒得滚烫,然后裹着干燥的烟尘向地平线后面沉下去。这个夏天似乎比往年炎热,14岁的西贝拉爱上41岁的鳏夫亚历山大,而亚历山大的儿子米奇却深深地爱着西贝拉,他得到了爱恋的西贝拉100个吻的许诺,但直至最后,怎么算他都只吻了73次。西贝拉离开了米奇,日蚀和月蚀,谁还给米奇那遗失的27个吻呢?
一、独白的语义衔接
电影独白是一种经典叙事表现形式,它与对白互为依存,相辅相成。观影者对情节发展或影片核心思想的揣摩很大程度上借助于独白与对白。我们将从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篇功能衔接理论作为切入点来分析这部电影独白中运用的语言技巧,以探求衔接机制在电影独白中推动情节发展与前后布局的作用。唯有前后语段的衔接得当,方能形成语篇。系统功能语言学核心内容在于讨论语言的三个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韩礼德在《英语的衔接》1976一书中,系统地研究衔接与前后照应问题,总结并探讨了五种衔接手段,即为:照应、省略、替代、逻辑、词汇衔接。前四种手段称之为语法衔接,在几种衔接手段中要数照应最为明显,它表示一个项目自己不能自我解释,必须在他处寻求解释的现象,如若要在语篇内部进行解释,则称为“内部照应”,如若放置于情景之中来解释,便称为“外部照应”。省略的衔接类型是当每个同类型项目出现时,不是被替代,而是被略去。省略通常也可分为名词性省略与动词性省略,以及小句省略。而替代强调了两者不是对等关系,只是同类关系,由语法手段来表现,即用某一同类成分来替换另一个成分。这次列举三类常见的替代为名词性替代、小句替代以及动词性替代。
本文在此将对该影片经典的片头及片尾的独白做如下分析:
影片开始米奇独白:
“那年夏天出现了两次天蚀,一次是日蚀,另一次是月蚀。那年西贝拉14岁,亚历山大41岁,我和西贝拉一样,是14岁。那年夏天我吻了西贝拉73次,她答应允许我吻她100次,可惜此梦难圆,它给一响枪声击破了。”
影片结束米奇独白:
“西贝拉走了,她离开了我的生命。 (此处 不是我,也不是我的精神世界)
她说给我100个吻,我只用了73个。
那27个吻去哪儿了呢?”
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功能衔接理论为切入点,探求衔接机制在电影独白语篇谋篇方面的作用。
(一)语法衔接
话语起首“那年夏天......一次日蚀,一次月蚀。”此处可称之为篇外照应,单从语篇前后联系来看,除了交代时间为夏天,并无其他作用。而后的“日蚀”“月蚀”更是让人觉得毫无头绪。只有在影片结束后重新思索这一句话,会觉得如此的独白编排颇有深意且合情合理。影片开场的第一句除了篇外照应以外,也包含隐喻。西贝拉曾对亚历山大说:“月亮多美……我生病时会对着月亮胡言乱语,我爹常说我是从月亮掉下来的。”当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若日地月刚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便会遮住太阳投向地球的光线,此时,月球背后的黑影就会恰好落在地球上,于是日蚀现象产生。而当月球到了地球阴影部分时,日地月刚好处于同一直线。那么,地球和月球的中间区域便会由于地球遮蔽了阳光而看到月球是缺失的。如果说西贝拉是月亮,亚历山大是太阳,那么米奇则是地球。日蚀和月蚀恰好是三人关系的暗喻。
独白中的“她答应准我吻她100次”“它给一响枪声击破了”“她离开了我的生命”“她说给我100个吻”,出现了4次“她”1次“它”均为指代照应。
逻辑关系可以由各种各样的关联词语来体现,如该片头独白中的“可惜”即为显性衔接,使前后信息表达完整。但该影片独白中更多的是使用单句形式。在《夏日遗失的27个吻》中,单句独白并不会使话语的人际效用受到影响,这种形式显而易见的优势在于虽简洁明了却依然在语篇前后构建起良好的话语衔接机制。去繁为简,言简意赅,直截了当。语篇的话语核心意义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被观影者读取。单句形式的独白手法在电影史上很为常见。看似上句下句断连,实则内蕴深意。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这类看似毫无连接的衔接认定为隐性衔接。
(二)词汇衔接
“她离开了我的生命。”为什么不直接写成“她离开了我”?我认为是因为西贝拉虽然离开了米奇,但是她在米奇的精神世界并没有远去。这里也体现了词汇衔接手段中的总分构成,即“我的生命”并不完全等同于“我”。“我”依然包括着我的精神世界。这样的精细处理更能体现出米奇爱的执着与悲伤,他不愿意承认西贝拉已经完全离开了自己,哪怕再也见不到,心里还是有一方土地为她而留。
(三)篇外衔接
影片的开场独白与结束独白,运用的衔接手段可称之为篇外衔接。影片呈现的情景画面搭配电影独白,其想要表达的意图和影片中的伏笔铺垫等是话语者直接对观影者的一种表达说明,而非影片中演员们的对话,且于片首就放出了大量的新信息,给观影者带来预测的空间,以此更能抓住观众的心。独白向来以简洁话语为原则,那为什么电影独白会无缘无故地重复诉说,其中必定有它重复的理由。举个例子,在片尾处安排的一段独白是重复已知信息,为了表达对西贝拉的离去黯然神伤的情感,在语言上加强了语气,使用重复来强调,最后又以疑问句收尾,为的是留给观影者更多的遐思。
对电影独白的话语结构分析可发现,衔接在独白中的应用对于完善故事叙事、理清剧情发展顺序、整合呼应情节、凸显影片风格、丰富表达角色心理、优化观影者体验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独白结合画面,有时就算影片中的演员只字未吐,也能让观众对其人物性格猜出个二三,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人们从整体上对电影中心思想的把握。
二、解读27数字的隐喻、萨福与西贝拉
(一)解读27数字的隐喻
27个吻:米奇遗失的27个吻。暗示着他与西贝拉在不同立场上的得与失。美好的东西往往是会留遗憾的。
27岁:大叔和西贝拉的年龄差距,情感上难以跨越的鸿沟。
27厘米:代表成人世界里膨胀的欲望。
(二)萨福与西贝拉
萨福是古希腊女诗人,其诗风优雅精致,性感香艳。她是西方文学史上以女性视角描写爱恋和情感的第一人。西贝拉与萨福有相似的经历。西贝拉只身一人来到小镇投奔姑妈,与萨福被流放到西西里岛如出一辙,结尾处西贝拉登船出逃也与萨福最终离开西西里岛异曲同工。萨福无法忍受没有灵魂结合的婚姻而离开了丈夫,而西贝拉也选择离开了荒腔走板的爱情的围剿。西贝拉与萨福二人,我认为都是在试图突破人生的有限性,勇敢去探寻真的自我与爱的真实形式。影片的最后,是西贝拉的决然离去,但她依然相信世间有真爱。至于西贝拉去往何方似乎并不重要,摩西出埃及前也未可知上帝究竟要指引他们走向何方。西贝拉的逃离,未尝不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