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昆曲传统之声 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2020-06-27黄仁华
黄仁华
摘要:六百多年前的苏州地区诞生了昆曲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昆曲艺术的发展,昆曲成为影响海内外的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昆曲艺术走进校园,能助力学生艺术的感受、体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美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唱响;昆曲;提升;艺术素养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简称“昆腔”,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江苏省苏州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与昆曲有“缘”。炎武小学昆曲文化进校园,唱响昆曲传统之声,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演奏出新時代立德树人的新篇章。
一、探寻昆曲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之路
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审美修养和美学修养是他们一生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九大要求全国的中小学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炎武小学在做好文化课程实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之路,学校依据地域优势,决定以昆曲进校园为突破口,开展学生艺术理论、艺术史知识的教育,因地制宜地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创造、艺术鉴赏、艺术发展的规律,开展学生艺术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理解力、创造力等活动。让昆曲这一“活化石”能够代代继承、延续,在昆曲的大美至美中,通过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突出以美育人的特色,是新时代炎武小学立德树人的一种责任与担当。
二、把握昆曲课程立德树人教育方向
学校从兴“唱昆曲”到重“优育人”,指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炎武小学“昆曲文化课程”对昆曲的传承作用,不仅能促进文化立校载体的建设,而且能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更成为提升办学品质的抓手。
昆曲文化课程的引入,促进了学校物态文化建设。通过与共建学校——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的相互交流,实施校园文化建设“1+1”,学习借鉴共建学校的成功经验,建立了昆曲长廊、昆曲景点、炎武文化园等物态建设,建设物态性学习载体,呈现趣味化教学资源,形成充分展现课程特色、具有浓郁课程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
昆曲文化课程的校园普及,为师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供了形象的版本,学校以昆曲课程“1+1”为原点,我校还和千灯中心校的其他课程进行了紧密的合作。从校园篮球到校园足球,从艺术课程到文化课程,两校密切配合,使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感受中提升艺术素质,提高审美情趣,在对昆曲文化内涵的理解中培养文化自觉,形成对昆曲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三、形成昆曲提升学生艺术素养路径
炎武小学与昆曲的艺术之美、教育之美有“戏”。深受地域昆曲熏陶和浸染的炎武小学,积极探索将天然的地方资源转化为现实存在的教育优势,开始寻觅昆曲在校内传承的方式与途径,机遇随着追求而降。经过多年酝酿,2013年2月,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昆山戏曲小梅花基地的支持下,学校成立了昆曲“戏曲班”,这个俗称“小昆班”,铺设了学校传承昆曲之“艺”,进而成为课程之“体”,培育学生有责之“心”的艺术教育之轨,从而开始了由兴趣小组建基、文化课程建树、办学品质建业的过程。
(一)传承的智慧选择,学校的金色名片
从建“小昆班”到设“昆曲课”。炎武小学对昆曲的传承,一开始主要抓手是开设“小昆班”,集中一批对昆曲有特殊爱好和艺术感知的“小昆迷”,加以深度培养。学校聘请苏州昆剧团和戏曲小梅花基地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在1~3年级挑选50名学生作为首批学员,安排每周五下午和周六一天作为学练的时间。
以文化浸润教育学校,是学校办学坚持的方向。用文化的方式提升办学的品质,炎武小学尝到了甜头。学校近几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未来科学家培养基地”“中国软式棒垒球实验学校”“江苏省平安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昆山市首批特色法治学校”“昆山市教育综合考评(进步奖)学校”等荣誉称号。
“昆曲艺术”的习得与“教育昆曲”的推崇是不同的,后者更注重昆曲艺术传承的普惠性,以及昆曲艺术蕴含的多种教育元素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影响。于是,在“小昆班”长足发展的同时,学校开发了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昆曲艺术教育效应最大化的“昆曲文化课程”。
(二)推崇昆曲课程,提升艺术素养
学校推崇昆曲的课程地位。首先,“昆曲文化课程”定位为文化类校本课程,突出全员性,编写并应用相关校本教材,以两周一节必修课的方式组织实施,面向每个学生,引导所有学生都能知昆曲、诵昆谣、唱昆歌,初步了解昆曲艺术的历史与渊源,得知其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了解昆曲的行当、表演的特征、服饰艺术,感受昆曲音乐的情绪,并参与昆曲表演,进一步感受昆曲艺术的魅力。其次,“昆曲文化课程”定性为体验性实践课程,强调实践性,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知行合一,欣赏与参与并行。坚持给学生创造条件,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片面的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接受、从单一的接受学习转向接受学习和探索学习相结合、从单一的个体学习转向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掌握初步的昆曲知识和能力、形成相应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同时,能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第三,“昆曲文化课程”定格习得性综合课程,注重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相关艺术门类的多元学习,体现综合性,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学校依托昆山市品质课程建设,先后编制和开发了《炎语昆曲》《炎乐昆谣》《炎色昆韵》等校本课程纲要。
四、结语
提升学生艺术素养,要进一步强化以昆曲优质传统文化的特点来优化学生艺术教育,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教育质量为根本的生态设计。学校要通过文化设计、物态呈现,体现环境育人的风范,体现特色育人的风格,体现全面育人的风尚。积极倡导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昆曲传统文化素养和创新素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努力站在课程的高度去设计课堂教学,实现学生艺术修养的陶冶,坚定走符合时代需要的立德树人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均. 昆曲如何进校园[N].文艺报,2015.
(责编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