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0-06-27高瑛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模型思想培养小学数学

高瑛

摘    要:小學数学教育在不断地改进提升,并且教育的关注点从教条式逐渐向启发式过渡,开始让学生自发地去学习,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数学模型的思想在不断地提出引用,会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上更加生动、富有活力,增强学习积极性,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模型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要全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到所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建模实际上是应用数学方法的过程,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和语言。学生逐渐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的过程就是从实际情景出发,并从现实情境中提炼内容,上升为抽象化、符号化、形式化的形式,以此构建与之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将此模型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不断对数学模型作出调整的过程。因此,将重点放在学生数学模型的构建上,让学生在建模的实践中积累数学学习经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一、提高数学素养

小学的数学课程中的许多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生活实际为数学模型的建造提供了背景基础。为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枯燥无趣,并加深学生对数学与生活、自然关系的认识,我们便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从而主动学习数学、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特级教师王凌老师通过先复习分数的意义,为引入小数的概念做铺垫,之后让学生列举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让学生齐读商品标价中出现的小数,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来开始《小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随后从现实生活中公园买票的情景入手,向学生发问:“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免票,小明身高1.5米需不需要买票?并说出原因。”大部分学生结合生活知识回答了要。部分学生经过思考后露出欲言又止的神情,此时王老师趁机发问:“要不要买票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学生回答弄清楚1.2中的2,证明学生已经初步对小数有了模糊认识,这节课的重头戏即将开始。以上便是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相连,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出发,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增强建模兴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每一个数学模型在实际生活中都可以寻找到对应的生活模型。数学老师要从生活出发,回归生活,借助生活这个鲜活的大课堂,让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机结合,两者不孤立,通过数学知识在生活情境中得到显现,让学生从数学解决对生活中的物体形成建模概念,懂得用数学知识来计算生活中的事件。

比如,在进行小学《统计》课程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去果园摘桃子这样一个事例构设出关于统计的模型情境。“同学们在果园里开心地摘桃子,小明摘了5个桃子,小花摘了3个桃子,小王摘要6个桃子,请问三名同学总共摘了多少个桃子?”类似的生活情境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参与想象和问题讨论解答,学生通过数学模型还原了问题,对相关数学知识点记得更牢,懂得更透,数学知识点沾上生活气息对小学生来讲会更加容易理解与接受,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因此慢慢培养并成形习惯。

如老师在为学生教授“鸡兔同笼”老师可以适当的列举生动有趣的例子,像是兔妈妈拔萝卜,天气晴朗时兔妈妈可以拔20个萝卜,天气不好时兔妈妈可以拔12个萝卜,兔妈妈在几日内一共拔了112个萝卜,平均一天可以拔14个萝卜,根据这道题可以向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问兔妈妈在拔萝卜的这几天里晴天雨天各有多少?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充分利用教学模具,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学问题,理解题目的整个过程,将老师出的题目有趣化、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三、树立建模思想

在小学数学中开展建模教育,需要教师多加思考,积极引导,加强模型思想应用的频繁,提升模型思想教学应用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探求数学知识模型的应用之处,并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思考,使相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在生活中有用武之地,让自身对数学的理解更加具体,让小学生在这初涉的过程中获得赞许和正能量。

例如,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学习时,安排寻找生活中长方形的物体,并对其长、宽用尺子量出再计算面积。学生们在通过测量书本、文具盒、课桌等长方形物品时,不仅会对面积公式理解更深,而且会触及到对单位换算、厘米、分米等知识的再次温习理解。同时,老师可以再展开布置家庭作业,让同学们查找、登记生活中的长方形生活服品,量出长、宽,计算大小,在次日课程上可以让部分同学进行回答,对找到实例多且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的同学,授予“面积计算小能手”称号进行鼓励。

四、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生还处在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思维、学习动手等各方面能力都相对局限性比较大,需要老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有构建模型的能力,从而不断加强对模型思想的追寻和认同。一方面可以利用好旧模型创建新的模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包括的概念、法则、公式,可以利用建模的先后开展教学,使学生对建模的掌握能力得到提升。

如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常常会涉及到工程问题,这种问题主要是针对工作的总量、效率及时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可以表达为公式:总量/效率=时间。运用这个具体的数学模型,能够进行许多不同类型问题的解决。问题:“一项建筑工程甲队修建20天可以完成,乙队修建30天完成。那么,两队合建要多少天完成?”“锅炉房计划15天用煤64吨,对烧煤方式进行改进之后,每天可以节约用煤25%,根据这样计算,煤够烧几天?”以上这两个问题属于不同类型的问题,但是都可以运用以上公式进行实际的解决。

结语:培养数学素养需要从小学开始,学生们要在不断地学习中实践、探究、体悟数学思维,并且不断积累经验、吸收内化。这启示作为数学老师,要担负起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任务,从基础的数学模型的构造开始,让学生学会建模、掌握建模,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自身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波.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策略[J].考试周刊,2018(14):97-97.

[2]吴晓云.数学模型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才智,2017(29):66-66.

猜你喜欢

模型思想培养小学数学
明暗交织话建模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探数学模型思想的构建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