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的文创产品的传播及推广分析
2020-06-27余俊湲吴聪
余俊湲 吴聪
摘 要:互联网能够实现信息的非物理性的传输,增加大众获取信息的数量与频率,从而精确定位大众内在真实需求,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点对点推广,能达到最大限度文创产品的营销与传统文化的科普。文创产品设计的落脚点在于将历史传统文化内核与现代语境下的实际使用功能性相结合,优化产品以达到满足市场的需求。作为一项文化与创意结合的新时代的产品,有着较重的文化附加属性,凭借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精准营销,讲好文创产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不仅能够较好的推广文创产品,同时也能帮助博物馆塑造更好的品牌形象。
关键词:文创产品;青铜文书;互联网营销
一、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文创产品传播现状及背景分析
将个人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建立在互联网的前提下进行思考,将群众的群策群力通过互联网的发展来进行实践,从而沉淀内化成为影响现当代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被称之为互联网思维。这种思维模式的基础是建立在互联网发展的大前提之下,通过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多维互动的用户体验为核心进。中国的文创产品兴起于互联网浪潮之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一系列产品,花翎官帽太阳伞,朝臣耳机,“朕知道了”胶带等文化创意类产品在当下的互联网大受好评,在年轻群体中广为追捧,去年推出的以故宫馆藏的文物纹样为创意制作的化妆品,深受广大网友的好评,截止到2020年一月,故宫博物馆已经发布超过六千件文化创意产品,合理利用互联网营销推广的方式通过文创产品们更好的维护了故宫的品牌文化形象,获得了较高的商业价值。此外,还有苏州博物馆,敦煌博物馆等等国内一众博物馆在跨界与当代艺术或商业的合作推出文创产品也获得较好的反馈。在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之高,通过互联网传播推广营销文创产品,不仅能实现商业价值还可以促进维护原有的传统文化的推广发展,因此文创产品成为了当下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国外优秀文创产品互联网传播案例分析
在分析国外的优秀案例之前,首先要厘清互联网思维是一种能够促使传统文化发展方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如何利用新兴渠道服务于自有文创产品推广。互联网背景下的数据是根据产品的交易统计出来的精确的可以被利用的推广数据。优秀的文创产品的前期设计过程,必然是在手机互联网上的大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与定向分析之后,从而产生的设计与进行精准推广。这也是互联网思维下的大数据思维模式。早期“义乌小商品市场式”的贴图,搬运,组合拼凑等设计手法早已不能符合当下文创产品的观念契合度了。根据大英博物馆的相关新闻报道中提及,如今26-36岁年龄段的人群是博物馆类文创产品购买的主要人群,这群人也正好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的一批人,所以泰特美术馆,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国外老牌博物馆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审美取向,制作了并推出了大量的个性化的,解构古物再重组的新式抽象化的文创产品成为了当下文创产品的研究热点。
三、盘龙城青铜纹饰文创产品的传播价值及现状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母体之一,坐落于武汉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也被誉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从1954年盘龙城遗址被发现之后,出土了三千余件文物。这批青铜器对中国商代文化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古代建筑发展的有力史料,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据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张国硕教授称“盘龙城所出青铜臿和矛,铜器中的菱形纹,均不见于郑州商文化,有着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
四、青铜类文创产品特征及发开重点
首先,文创产品是艺术设计领域下的一类衍生产品,通過将原有的艺术品的符号意义、文化元素、美学理念、人文精神等等解构出来,用当下的语境进行重新解读,经过这一轮的解散重构,加上设计者的个人理解和全新创意,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创意类的产品。通常,受大众欢迎的文创产品都是以当地文化作为基础,具有地方性、区域性的文化审美特点。青铜类的文创产品通常分类两类,一类是器型选取创作,一类是青铜纹饰的提炼创新。对传统文化中的局部着眼进行创新已经被实践证明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设计方式。例如利用敦煌壁画配色重新搭配设计生产而成的彩妆眼影盘,经推出即脱销。青铜鼎的外形,也常被文创设计师们进行解构,例如年轻群体中流行的大孟鼎系列吉祥物与表情包,原型来自周朝大孟鼎。青铜类文创产品的开发重点首先是要建立品牌的视觉形象的识别,提取青铜器中最有特色的元素,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从而增强品牌的故事性和人文精神。其次,青铜类文创产品需要跨界发展,一是在当地落地,将实用性设计跨界融新合作从而达到传统文化宣传的目的,其次是媒介跨界发展,多维度多形式的进行开发。如中国的剪纸艺术中提取的线条感融入了时装设计中,从而在国际秀场大放异彩。最后是借用新媒体渠道来增强品牌的推广营销能力。通过新浪微博,微信公共号及当下流行的短视频社交平台们来推广青铜文创,将年轻群体喜欢的文化产品精准投放到他们的视线区域内,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品牌曝光度。
但对传统元素的解构重组时应注意保留并传达传统历史文化价值,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避免为了为了还原传统而脱离现当代语境。要在善于采用现代设计体系的手法的同时,给传统文化带来全新的美感传递中华传统的古风古韵,从而达到增强大众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内向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李侃.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营销策略转型方法[J].中国市场.2019(17):130-131
[2]宋军.林灿.“互联网+”时代高校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J].科技传播.2019(11):158-159
[3]王佳.互联网思维下的文创产品推广[J].传媒论坛.2019(16):20-21
[4]潘峰.回声.李季.基于唐咀水下遗址的青铜文创博物馆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7(6):100-102
[5]宋海楠.许占民.旅游汶川产品动漫化设计方法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9(5):58-61
作者简介:余俊湲(1991—),性别:女,籍贯:湖北省黄冈市,单位: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职称:助教,学历: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新媒体艺术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