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和探究,成就小小生活家
2020-06-27钮艺琳
钮艺琳
当前,时代发展需要我们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变化和终身发展的人。信息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的不确定性对未来人的培养提出新要求,培养学习基础素养非常必要。
探究性学习是指幼儿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从问题产生到问题解决,幼儿需将已经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行讨论、转换或重新组合,这是一个思维过程。学前儿童具有好奇、好动、好探究的天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形成直接经验,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其形成直接经验的有效形式。
2018年起,我园尝试在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运用“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这一方式,一路走来我们边探索边实践,获得了粗浅的认识。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如何与课程进行联系?又会给老师和孩子们带来怎样的转变?
一、“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是幼儿生活教育课程的深化
在“基础素养”的视角下,学习能力并非一个个独立的记忆力、思维力等传统智力的简单叠加总和,而是将其看作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整合性的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原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尝试追随幼儿生活的经历,在“耘育”课程的一米菜园中,孩子们展开了“菜园联盟”行动,探究着人与自然的共存关系;关注幼儿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快乐花园里探究池塘里的秘密、叶子大不同等。“慧育”课程中,“城市E时代”拓展了幼儿的生活视野,引发了主题背景下幼儿生成的热点话题“盒马鲜生的新鲜事”、“未来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只有幼儿真实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才是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为孩子和老师打开了拓展生活教育课程的一扇窗。
二、结合幼儿真实生活情境的驱动性任务设计
探究性学习从驱动性问题设计开始,要能够激发幼儿的探求兴趣,推动整个学习的进程。问题从孩子们的观察而来,例如“菜园子里为什么有这么多洞洞”;问题从孩子们的体验而来,“为什么机器人能识别人脸?”;问题从孩子们的想象而来,例如“如果我是池塘里的一条鱼会怎样?”
我们发现问题总是来源于孩子们的兴趣,想要知道更多而产生兴趣,想要解决难题而产生兴趣,想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产生兴趣。
我觉得:
探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追随着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问题变得丰富。
探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不是单方面的,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对问题研究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创设支持性的环境。
探究性学习方案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幼儿“观察——识别——回应”的过程,师幼共同建构的方案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体现。
三、建立活动中幼儿学习的“多重联系”
一是“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需要孩子们在新知识或经验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联系、对比、分析已学过的概念和方法,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是“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需要孩子们运用倾听、讨论、争论等方式与成人、同伴进行学习性的交流,不断调整和丰富自身经验,建立社会性联系。
带着这些真实的问题,孩子在老师、家长的陪伴下网络搜索、APP查询,一起寻找答案,并且在集体中分享交流、做好记录。与此同时,我们的家委会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嘉宾。他就是复旦大学生物系自然专家“蛙哥”。通过对蛙哥的采访,孩子们知道了绿水的真实身份,原来并不是水变绿了,而是池塘底部长有绿藻。绿藻进行光合作用,为池塘里的小鱼提供氧气和食物,是维持池塘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听完蛙哥的介绍,孩子们一个个发出“哇”的感叹,原来绿藻那么重要呀!蛙哥的实地答疑解惑无疑为孩子们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據。
三是“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需要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联系以往的知识经验,将学到的概念或方法运用到真实生活情境中,建立情境联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各小组把获得的经验汇总在这本“养鱼秘籍”里,还在自己制作的秘籍旁边配上语音,以便其他孩子用点读笔边看边听,相互学习。翻开里面的每一页,老师都能看到这一个个秘籍背后的精彩故事,这就是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他们不满足把获得的经验画出来,他们还一起动手,共同打造一个小鱼的幸福家园!鱼缸里的水取用的都是在太阳下暴晒两天后的水,水缸底部铺上了一层由低至高的小石子,在上面种上水草,还加上了氧气泵和沉香木,在投放小鱼时严格控制小鱼的数量……在小鱼幸福家园的制作中,幼儿将探究中获得的水质、氧气、食物等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制作中考虑更加全面、科学,为小鱼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们不仅感叹,原来这群小家伙们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牛,他们真的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而且还是行动派!
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探究性学习,是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一种深化。我园基于问题学习的生活教育实践,旨在让幼儿的学习过程显性化、可视化,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过程性学习,为提升幼儿个别化学习质量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建议。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当前“生活即教育”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意义,我们始终努力追求的:“不是孩子的学会,而是孩子的会学”,更坚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我们的实践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应该如何进行评价?怎样帮助处于不同经验水平的幼儿提升学习素养?尚有许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地方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与实践。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