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措施
2020-06-27张坤
张坤
近年来,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不断扩招,不管是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这种发展也不断增加了高校的人口密度,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更加容易对高校师生造成安全威胁。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开始出现,各大高校纷纷响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做好防护工作,可见紧急管理措施在突发事件中的重要性。
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高校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制定应急管理方案,并形成制度。以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高校推迟开学,在线教学等措施的执行,都是基于师生的安全着想,也是对国家防控工作的积极相应。在突发事件处理中,沉着应对,及时采取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风险。
1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内容
1.1 食品安全问题
当前的高校大多是寄宿制学校,食堂是学生用餐的主要地方,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一旦出现致病微生物感染,将会造成食物中毒现象,加上食堂的人员密集,危害非常严重。
1.2 传染病
传染病的类型较多,传播方式也存在差异。以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为例,飞沫传播之外,通过皮肤接触也能传播,感染性非常强。在高校中,由于环境卫生等问题容易引发病毒感染问题。另一方面结核病、病毒性肝炎也是威胁群体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传染病的预防依然是高校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重点工作。
1.3 意外伤害事故
由于大学内学生的来源大不相同,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容易出现学生之间的冲突。甚至由于其他方面的差距,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演变成恶性的意外伤害事故,影响学生安全以及学校的对外形象。
2 当前高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学生安全意识不强,生命教育力度不足
我国高校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一段时期,各方面不断完善,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安全意识和生命教育问题依然需要提高重视程度。部分高校对于紧急事件缺乏应急方案,难以在事件发生后紧急处理,缩小事件的影响。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安全教育的课程讲座、应急演练演习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紧急事件出现后,各方面工作难以快速响应。关于生命教育主题的内容在高校中鲜少被提及,这种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程度不足,甚至影響学生的价值观念。
2.2 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部分高校对于突发卫生事件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提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案,单纯照搬公共应急管理办法,一旦出现问题之后,难以发挥出应有作用。由于高校的学生来源相对分散,因此高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较少,难以形成高校与家长之间的联动。对于突发事件的责任分工不够明确,导致监督管理制度不够细致,一旦出现问题,严重威胁学生的安全。
2.3 组织结构不科学
就当前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高校对于应急处理的组织结构都是在事故发生以后紧急成立,导致人员责任分工不明确,工作落实难度增加。并且相关的负责人员缺乏专业性,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也会暴露出一定问题,这种相对松散的组织机构有时难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2.4 思政教育功能得不到发挥
思政教育是学生在学习期间树立正确观念的重要课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但高校的思政教育当前并不乐观,学生在缺乏教育支撑的情况下,难以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展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完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措施
3.1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当前,信息化发展迅速,高校可以结合微博、微信、官网、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线上安全教育。而高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主动承担责任,配合线下主题班会的形式进一步深化安全教育,让广大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掌握更加专业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做好硬件设施设备的定期检修工作,通过积极演练演习,帮助学生掌握应急知识和逃生技巧。同时还应该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对易发事件进行预防。最后高校需要通过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传染病防护知识,并积极倡导学生锻炼身体,健康发展。
3.2 建立应急保障机制
第一,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并及时做好相应的预算管理。应急物资应该常态化供应从而为公共卫生事件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第二,需要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针对当前应急管理组织中存在的不专业、不具体问题,需要重视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并且及时对整个队伍进行培训,提升人员的专业水平。第三,及时对在校学生、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培训,结合学校的基本情况,分批次、按规定定期做好预防知识的培训工作,从而提升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水平。
3.3 做好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工作
第一,做好学生的定期体检工作。并及时将常见的传染病项目纳入检测体系,一旦在体检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的治疗。第二,需要做好学生病因的登记工作,从而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第三,需要加强与当地卫生管理部门的合作,通过联合做好防护措施,提升应急水平。第四,全面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控,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从而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基础。
3.4 完善应急预案
高校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以及当地发展水平的不同,就公共卫生的类型而言,本身也会存在较大差异。除了常规的传染病、自然灾害等公共事件之外,高校在制定应急预案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全面做好预防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成立长期的应急处置小组,并对小组成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第二,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第三,及时做好事件的监测和报告以及人力物力的保障工作。这就需要高校提前做好预算,每年拨付所需要的资金,提高对应急体系构建的重视度,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5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高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高校的正常运行将会产生较大的威胁。因此高校的管理人员应该提升重视程度,在日常工作中完善管理体系,具体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成立应急管理小组,及时做好突发事件的领导、决策、指挥和协调工作。同时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应该由各自的分管领导负责,提升学校的重视程度。第二,需要充分动员在校师生和工作人员的力量,就培训的专业知识以及生命教育等内容及时对事件进行分级处理。第三,高校需要加强与当地公共卫生部门的合作,形成应急联动的局面,从而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联合管理。日常可以与公共卫生部门联系,组织开展实验演练活动等,避免出现意外情况时一团乱麻,影响到校园师生的身体健康。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依然存在一定问题,针对此类问题,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提升对事故的重视程度,在设备和人员方面进行补充,并做好长期的培训和动态监测工作,助力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发展。
本文系校内扶持项目,项目名称: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长效防控机制的构建,编号: 18FCJH10。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校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