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运用导学活动促进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2020-06-27曾小舞

考试周刊 2020年53期
关键词:导学解决问题策略

摘 要:本文剖析了教师如何运用数学课堂导学活动,引领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探究,通过“情境导学”“解构问题”“数量梳理”“多元解题”等导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发展数学思维和能力。

关键词:导学;策略;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知识、生活经验与数学教材内容有机融合,以具体、生动、有趣的事例或情境呈现出来,贴近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导学过程,优化数学的导学策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求新知,在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被充分激发,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发展了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创设情境导学,激活问题意识

数学教材的目标要求要与学生的学情有机结合,才能促使學生建构有效地探究数学新知的问题情境,还原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原型,就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策略意识,引发学生从情境中捕捉数学信息、收集信息,根据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研究、分析数学信息间的关联,从中发现和挖掘各种数量关系,有序地梳理数学问题结构特点,帮助学生激活和树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例如,“解决问题”例1课堂导学活动时,教师运用班班通屏幕展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讨论情境图中的小朋友正在进行什么活动?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提出了问题,教师则适时启发引导:“有多少人正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四排椅子上坐着22个小朋友正在看戏。”“正在看戏的小朋友里走了6个小朋友。”“从别的地方走来了13个小朋友也要来看戏。”教师及时肯定学生找到的数学信息,同时提出:“根据找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在小组里相互交流后回答:“这时看戏的小朋友有多少人?”有一学生提出:“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呢?”学生各个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应该这样计算,22+13=35(人),35-6=29(人)。现在看戏的人应该是29人。”“这道问题应该这样解决的,22-6=16(人),16+13=29(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联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讨后,明确了这两种方法都是解决“现在看戏到底有多少人?”这一数学问题,只是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各不相同而已。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解决如何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并一个算式进行计算,即怎样列出综合算式,再求出最终的“和”。教师从情境创设到激疑、释疑的导学过程,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和解决数学问题,训练了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二、 解构问题导学,找准认知途径

数学问题中信息知识点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知识构成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信息的知识点整理和优化,了解数学问题构成特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综合运用解决数学问题的各种能力,才能便捷、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应首先要了解数学问题构成的多样要素,详细地进行观察、思考、分析与讨论,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思路、途径,并能准确地找准解决数学问题的衔接点,这就要求教师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和解决问题所需的经验和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中,有效地思考、探讨,通过不断地分析与综合,进行抽象与概括,直至加以判断和推理等过程,对数学问题做到有序地探索和解构,帮助学生快速而有效地找准数学认知,便捷地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平均数应用题”课堂导学活动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班级中两个小组单元测试成绩:①组蔡冠珍95分……蔡舒婷95分;②组蔡艺娟93分、吴汗98分……张泽婷94分。教师根据以上两组数据提出:“哪一组的成绩较好?”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了分析探讨,部分学生认为第一组好,因为每个同学成绩都是90分以上;有些学生认为第二组学生单元测试成绩较好,因为最高分吴汗98分在这一组里,而且小组每个学生相加后的总分也是最高的;而部分学生认为不能用总分比,因为每组人数不相等;部分学生认为应该用平均成绩进行比较。教师进行了点拨,学生最后一致认可应该采用平均成绩进行比较。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学生动手操作——摆方块,通过实践操作后发现,如果采取“移多补少”的解决方法,就可以使每堆方块的数量一样多。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构,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如果每堆块数很多,堆数也很多,采用移多补少方法不方便,应该怎么办?”学生经过思考与推理,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学生在解构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与感悟策略的有效性,迅速地解决问题,发展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 梳理数量导学,把握解题方略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数学课堂解决问题导学有效性的体现,也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和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探究数学知识中的数量关系,理清问题结构,学会并掌握分析数量关系,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才会比较快地找到解题思路、策略。例如,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一道解决问题训练题:漳州市芗城金峰实验小学和漳州市芗城区实验小学共有教师700人,从漳州市芗城金峰实验小学调出70名教师到漳州市芗城区实验小学任教后,这两所实验小学的教师一样多。请问,这两所小学原来的教师分别有多少人?学生阅读屏幕上的数学问题,通过仔细审题与分析后,从题目中列出了相应的数学信息,认为从“漳州市芗城金峰实验小学和漳州市芗城区实验小学共有教师700人”和“这两所小学的教师一样多”这两种数学信息里,推断出漳州市芗城金峰实验小学和漳州市芗城区实验小学各有350名教师。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原来这两所小学的教师人数不一样,为什么现在变成一样多了?学生经过一番探究,纷纷表达各自的观点,教师把学生的观点进行整理,在屏幕上呈现这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①从漳州市芗城金峰实验小学教师原来的总数调出70名教师,剩下的教师数就是350名教师;②漳州市芗城区实验小学原有的教师数,再加上调入70名教师,教师总数就变成350名教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呈现的数量关系借助逆推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寻找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只有注重引导学生在数量关系方面的分析,可以有效地突破解决问题思维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难点,从而寻找到完善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做到有序思考,并做到内化数学思想方法,要求学生分析、识别和提炼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辅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多样的数学思维方法,实现有条理和有根据的思考与探究怎样解决数学问题,理清解题思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例如,“搭配中的学问”例1课堂导学活动时,学生了解了教材中情境图的图意,教师提出:“从画面上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寻找、分析和交流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提出:“图中有2件上装、3件下装。”“小华准备利用这些衣服搭配出1套衣服参加晚会。”“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教师指出搭配衣服的要求,然后,教师又提出动手实践要求:“请同学们利用学具动手帮助小华搭配衣服,能搭配出多少套?”学生在小组里拿出课前制作好小卡片,这些小卡片分别代表上装和下装,学生合作摆一摆卡片后,学生展示了:“我们组摆出3种。”“我们摆出5种。”“我们摆出6种。”“我们摆的最多,摆出了8种。”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小组搭配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发现很多小组在搭配的过程中出现遗漏或重复,怎样做到不出现遗漏或重复呢?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一致认为要采用记录的方法,记下每一次的搭配情况。教师要求学生再一次动手操作,并记录搭配方法,學生操作后,教师则在多媒体屏幕上辅以呈现按顺序搭配动画,学生经历解决问题整个过程,进行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获得有序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策略。

四、 多元解题导学,夯实思维基础

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材料,呈现问题形式应不拘一格,灵活采取已知条件和问题呈现形式,引发学生多样化的探究需求,优化多元解题策略,夯实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思维基础。例如,“分数应用题”课堂导学后,教师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练习,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平和县××公司仓库里有一批电器商品,公司准备把这批电器商品分次批发往全县各个连锁商场,第1次运走了1/5,第2次运走了200台(件), ,这批电器商品一共有多少台(件)?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解决问题的练习题,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怎样给这道题目补充条件:“补充的条件是‘还剩400台(件)。”“补充了‘货车两次共运350台(件)。”“货车第三次运走100台(件)。”“公司仓库里还剩这批电器商品的8/15。”教师把学生补充的4个条件列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别根据这四个补充的条件对这道题目进行解答,学生先把条件填入题目中,通过对数量关系地分析,研究补充的条件是否符合题目相关数量的对应分率,生1:“补充的条件是‘还剩400台(件),应列式解答为(400+200)÷(1-1/5)=750台(件)。”生2:“补充的条件是‘货车两次共运350台(件),应列式解答为(350-200)÷1/5=750台(件)。”生3:“补充的条件为‘货车第三次运走100台(件),不能确定这批库存电器商品是否已经运完。”生4:“补充的条件为‘公司仓库里还剩这批电器商品的8/15,列式为200÷(1-1/5-8/15)=750台(件)。”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解决题型”中,运用自己的数学方向进行思考、探究和体验,优化了解决问题策略,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深刻地感悟数学知识,纠正探究活动错误的观点,正确而多向地训练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李贵清,王琳.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7):158.

[2]蔡宝玲.发展问题能力,完善知识体系[J].考试周刊,2013(88):74.

作者简介:

曾小舞,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芗城金峰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导学解决问题策略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