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政课实践,奏响立德树人时代强音
2020-06-27刘秀梅
刘秀梅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深入阐释了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一年来,北京市房山区职业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在实践中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创新中与时代同行,奏响立德树人的时代强音。
创新协同研究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党的领导,要提升教师素质,要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创新。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及教育教学实施部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出发,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房山区职业教育系统加强思政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构建“五个三”思政课协同工作体系,实现了协同规划设计、协同教研科研、协同教改课改、协同育人实践。在房山区委教工委的引领下,三个支部(总支),即职教中心党支部、房山职业学校党总支、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党总支同频共振;由区教委职成科、区职教中心、区内职业学校“三级”(行政-教研-学校)三个层面同向联动;由思政课专兼职教研员、思政课教师、非思政课教师三个群体同力协作;思政协同工作组、思政课教研组、其他学科教研组三方面教研力量同向发力;聘请职教研究、职教课题研究及党建研究等市区三部门专家全程指导。
这一协同工作体系有效实现了党支部引领政治方向,把握政策,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有助于协同推进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理论、工作实务的研究实践和成果的推广应用;便于组织开展校际思政课教研、教师培训交流。
创新课题教学模式
与时代同行,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就是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无论是科研课题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调整,还是教材的设计和编写,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都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
协同工作在深入学校、专业、行业调研,形成思政课现状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了“与专业对接的‘播-动-思-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即“学生经过教师课前指导准备与本课相关的时事资料,课上进行时事播报;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动手完成预设的工作任务;在反思和总结中感悟、理解知识点,形成政治和思想认同;在认同和思想提升的基础上再次执行工作任务,并延续到课后实践行动中”,解决思政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固化,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梳理提升区内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特色系列活动。采取“课内与课外”融合、“学校与家庭”融合、“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方式,开发“小近亲实”“技艺升华”“指尖上的思政”三个系列思政课特色活动,使思政课教材更加鲜活、内容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也使思政课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结合更加紧密。
创新爱国主题课程
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育系统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題,围绕关键节点、重点领域,细化具体方案和重点举措,推动落细、落小、落实,加快推进工作。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根据教育部党组印发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各地按照市、区教委的统一部署,展开了“停课不停学”工作,“如何打破时空限制,让学习从学校这个物理空间走出来,做出有温度的思政课”“在战疫期间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时代课题。
思政协同工作组通过线上教研,开展让四种战“疫”故事走进教材活动:讲好“中国故事”,激发爱国之情;讲好“逆行故事”,砥砺爱国之志;讲好“匠人故事”,汇聚奋进力量 ;讲好“身边故事”,尽好公民之责。通过新闻播报、案例分析等形式,推出“爱国、感恩、责任、生命、规则”五大主题的“思政有备而来”系列云课堂等;推出“同心战‘疫——停课不停育”栏目,通过评析、微课、诵读、诗画等微艺术形式,演绎同心抗疫的交响曲,受到师生的喜爱和欢迎。
协同创新的工作体系,有效实现党支部引领政治方向,保障“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落地,准确把握房山区中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时代脉搏;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聚焦当前中职思政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实施中重点和突出问题的改革创新路径与方法,推动中职思想政治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非常时期”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政课程,提高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与时代性,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协同、创新、与时俱进”的房山区职业教育系统思政课教学系列改革,助力职教系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编辑 _ 汤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