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仿

2020-06-27朱红梅

考试周刊 2020年51期
关键词:模仿体验歌唱

摘 要:模仿是人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学习和成长中自发地学习先进的榜样,可以吸取别人的长处,增加自身的经验,作为开展创新的基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模仿教学法有可以激发兴趣的燃点,丰富歌唱的亮点,支撑体验的支点,开启创新的起点,从而达到审美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模仿;兴趣;歌唱;体验;创新

模仿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人们在艺术学习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尤其是儿童的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利用模仿这一简单、原始而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更好达到审美教学的最终目标。下面就阐述一下模仿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 模仿——兴趣的燃点

模仿是一种训练的手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学什么都很快,因此充满乐趣的模仿就成为音乐课堂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学习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尽量多参与一些模仿活动,听到趣味性的节奏、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进行有效的模仿。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在生活中探寻音乐,进行模仿与感知。可以模仿人声或器乐声。例如让学生尝试着学一学吆喝声、婴儿的哭声、动物的叫声等,用拍手和打击乐器模仿一些节奏,用差不多的声音来模仿洒水车救护车的叫声。在节奏的教授过程和练习中,可以模仿老牛低沉的音色:哞—哞—;青蛙清脆的叫声:呱呱呱,呱呱呱;模仿拍皮球的节奏:哒哒哒哒;知了叫的节奏:知了,知了等。通过这些趣味模仿活动,学生对这些音乐元素的感受更加深刻。这些充满乐趣的模仿对学生的听音记谱有促进作用,更能促进学生的乐感的形成,也更符合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模仿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思维联想,拓展与延伸模仿内容的范围。如:在生活中你还体验到过哪些节奏型?还知道哪些音色是怎样的?这样的模仿活动,让枯燥的训练变成了生动有趣的音乐教学。这种模仿不仅点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也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好模样。

二、 模仿——歌唱的亮点

模仿在课堂歌唱教学中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最佳手段。歌唱教学中的模仿包含了声音的模仿,表情、动作、表现形式的模仿。这些模仿的歌唱因素,构成了歌唱教学的艺术美。

(一)模仿让歌唱技巧训练更加简便

歌唱技巧的模仿主要包括歌唱状态、发声方法、音色控制等方面,由于教师的音色是成人化的,与学生儿童化的音色有一些差别,教师在对学生的训练时,所展示的示范不要使用成人化形式,尽可能在自然,童声的状态下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简单地模仿。

例如在发声练习时,老师要根据学生在发声时出现的呼与吸、咬字吐字等问题进行正确地示范,让学生在不断地模仿训练中,对歌唱的气息、位置、共鸣等技能训练有了一些体会,并能较自如地揣摩,较灵活地运用,因而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并形成一定的方法,为歌曲演唱打好基础。

(二)模仿让歌唱表现更加饱满

歌曲演唱的表现力有很多方面,主要包括歌唱情绪、歌词咬字等方面,这也是模仿的一个重要节点。学生在歌唱时的表现经常会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中,不能有效地随着歌曲的情感起伏而变化。可以通过反复地学习和模仿,领会出歌曲演唱时的语气,再投入适当的情绪,就会让演唱更丰富饱满。

例如在歌曲《大鹿》是一首具有故事情节的歌曲。学生学会歌曲后,我指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学生在角色的模仿中体会到小白兔慌张、焦急的心情。我引导学生演唱“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老狼追来了”这一句时要把小白兔这种慌张焦急的语气加入演唱中。而歌曲中的大鹿角色是勇敢镇定,所以演唱“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这一句是力度稍强,情绪饱满,表现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精神面貌。通过歌唱角色的模仿,学生能表现不同的歌唱语气,这样歌曲的表现能丰富一些,形象也能丰满许多。

(三)模仿让歌唱风格更加清晰

歌曲的风格模仿与形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会被忽视,其实对歌唱风格的准确把握,也是儿童歌唱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即怎么样的歌曲就要唱出怎么样的感觉出来。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通过模仿可以接触到不同形式的歌曲演唱风格,情感的处理也不相同,只有通过全心全意地模仿,才能清晰明确地掌握这一点。

例如歌曲《姑苏风光》是一首具有苏州评弹风格的歌曲,在学唱时教师采用苏州方言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苏州话“软糯”的特点并模仿用方言演唱。在学唱中后模仿老师的发音,如:苏(sou)有(yu)等方言发音,在鹦鹉学舌的过程中了解“吴侬软语”,进一步感受江南水乡音乐清新优雅、流畅委婉的特色和浓浓古意和书卷气。

(四)模仿让歌唱动作更加自然

歌曲演唱时演唱者的一些肢体动作是表达歌曲内涵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许多学生在歌唱时会出现表情死板、肢体错位、目光无神等各种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面对着镜子或者同伴之间互相观察,看到自己演唱时的表情和动作,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而一些比较复杂的动作与走位,则需要通过教师的示范表演,让学生来模仿来获得,因此能让自己的形体动作感觉自然、舒畅,为歌唱增色。

例如在京剧歌曲《梨园英秀》的教学中,我加上京剧的一些身段身法,包括身体动作、手位、脚步、甚至是眼神加入歌曲的表现中来让学生进行模仿。通过学生对这些动作的模仿,让学生从模仿开始深入到内心感觉,更好地理解国粹——京剧的魅力。

三、 模仿——体验的支点

“模仿体验探究”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一系列审美活动,让学生在模仿、体验、探究的音乐活动过程中,收获到个体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参与、创新的快乐,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借助模仿这一种常见的手段,开展有效的音樂体验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来让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快乐。

例如一年级《有趣的声音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学习—模仿—创新”声音的过程,在初步感知后再分辨噪声与乐音的区别,为以后养成倾听的训练习惯奠定基础。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在音乐课上发现与实际生活贴近的内容,凭借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课堂上学生让自己去发现各种物体发出的各种声音,在老师的帮助下,敲击出长短不一、强弱不同的声音,再随着音乐唱一唱《大鼓和小鼓》《小小雨点》等歌曲,充分信任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所产生的体会,什么鼓声像大鼓?用什么物件敲击更像雨声?通过模仿,可以不动声色地将学生引入声音的世界。这样的音乐活动的设计既生动有趣,又能充分激发学生亲身参与音乐学习的热情。

音乐教学应该就是师生共同感受、体验和分享音乐巧妙天地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从模仿开始,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能让学生在体验的天地中尽情地表现自己,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支撑了学生自主体验的支点。

四、 模仿——创新的起点

小学的音乐创新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新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这一途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新学习。尤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科的特点,模仿只是一个起点,最终目标是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形成。学生创新能力是在模仿的过程中培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模仿中的创新

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会对模仿的对象进行感知与领会,对所获得的音乐信息进行理解,然后进行个性化的处理,而这个性化的处理就是模仿中的创新。

例如《对鲜花》这首歌的教学过程中,因为这首歌曲有四节歌词,在学习之初,我们先开展拍手对歌游戏,我和学生一起先学唱了四节歌词。孩子们劲头高涨,我顺势趁热打铁,让他们从“你说一个五,我对一个五……”又编到“你说一个八,我对一个八……”从学生熟悉的花名入手,学生在模仿启发下,自己进行多样化地填词活动,学生的歌词创编很有创意,也获得了创新的喜悦。

(二)模仿后的创新

通过模仿后学生能表现出对音乐的最初理解和运用,也能对一些模仿过程性活动,通过自身的转化并表现出来时,有“二度创作”的痕迹,学生在“二度创作”过程中进行再度加工与重新处理,同时这种创新活动是有序有层次地进行的。

例如,在竖笛初步教学,学习如何吹奏si la sol的时候,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教会“si”音的正确吹奏后,老师不断地示范着“si”音上吹出不同的节奏。

第二步:学习“la”和“sol”后,老师要求学生开展模仿和变化的训练。

第三步:在学习“si、la、sol”三个音之后,进行即兴式的旋律与问答的训练。

我们可以从最基础的三个音开始,有序地推进,让学生及时学以致用,这本身就是乐器选择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模仿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从模仿的阶段进入创新的阶段,让学生在不露痕迹地学习中获得创新的灵感火花,调动出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三)后创新的影响

后创新是指没有模仿痕迹的创新,在不受模仿影響的情况下,学生是自己对音乐的创新性表现——即学生自主学习音乐作品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表现音乐内容的动作、表情、声音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创新性表现,在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高潮等的把握上能更好地诠释音乐的内涵。

音乐本身是一门个性化强的艺术,模仿更让音乐的课堂学习水到渠成。音乐教学中模仿这一方法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燃点,丰富歌唱教学的亮点,支撑音乐体验的支点,开启音乐创新的起点,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促使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养成。

作者简介:

朱红梅,江苏省无锡市,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模仿体验歌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