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中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
2020-06-27蔡中华
蔡中华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也是做人最大的事情。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基础教育要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基础教育工作者应以疫情战役为教材,在共情、明理、力行上下功夫,帮助青少年涵育爱国主义真挚情感,体认爱国主义时代内涵,实践爱国主义理性行为。
[关键词]疫情;青少年;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4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也是做人最大的事情。“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1]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充分展现了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基础教育作为塑造人之灵魂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要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在中华民族处于困难的时刻,应主动承担为国分忧、为党育才、为民育人的时代责任。基础教育工作者应以疫情战役为教材,在共情、明理、力行上下功夫,通过学习、分享与讨论,用教育的力量帮助青少年强化知国之理、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共情:涵育爱国主义真挚情感
爱国主义是最朴素、最自然、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2]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庆典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这两个情境都证明:“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3]在战“疫”的特殊时刻,涵育青少年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要在共情上下功夫,讲好英雄故事,用好课堂主渠道,涵养良好心态。
讲好英雄故事。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尊重英雄、崇尚英雄、礼赞英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一场激烈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疫情战役中,涌现了无数令人感动的英雄群体和个人。“最美逆行者”白衣天使、“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人民子弟兵、不舍昼夜的人民警察、尽职尽责的社区工作者、心系祖国命运的海外华侨、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他们以群体的力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彰显了凝心聚力、立根铸魂的爱国主义精神。医生钟南山、快递小哥汪勇、“遗体捐国家”且牵挂老婆的患者肖贤友……他们以个体的力量诠释着爱国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应心怀崇敬,向这些英雄人物学习,学习他們身上的优秀品质,维护英雄形象,弘扬英雄精神,坚决同那些抹黑、歪曲、亵渎英雄的言行作斗争,把崇高的英雄精神熔铸于血脉之中,落实到具体的学习生活中。
用好课堂主渠道。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推动国家未来发展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重任。我们需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决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决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4]否则,就会犯根本性的错误,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大是大非问题、根本性问题。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标准是具有爱国情怀。青少年爱国情怀的培养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教材编写和教育教学中,在普通高校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比重”。[5]在疫情战役中,基础教育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把战“疫”中的好素材生动地融入教学之中,以微课、微视频、微活动等形式展现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涵养良好心态。大国国民应有大国心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势力、军事势力等硬实力显著增强,文化、教育、外交特别是价值观、话语权等软实力也不断跃升。伴随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的交往更加密切,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坚定,在此背景下,我们有更多的青少年走出国门,同时也吸纳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深度融入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触屏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等形容青少年的话语随之诞生。面对时空境遇的转变,基础教育需要发挥奠基性的价值引领作用,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6];明确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要尊重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法律法规、生活习惯等,培养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这种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心态,是新时代中国国民应有的大国心态,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向度,它对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反对极端爱国言行有着重要价值。疫情防控时期,基础教育通过各种形式,把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疫情期间出现的现象作为重要内容,引导他们树立良好心态,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要造谣,做一个会学习、善读书、爱运动的“宅”人。
明理:体认爱国主义时代内涵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时代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当代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也标志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启。新时代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疫情防控时期,厚植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本质,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明确时代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中国梦是习近平于2012年11月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的,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指向,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必然逻辑,是中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青少年的梦,其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这就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次疫情就是实现中国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大挑战。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人民,任何困难和挫折都只能使英雄的中华民族和人民越挫越勇,奋勇前行。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了磅礴伟力,使我们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疫情防控时期,基础教育更应该加强中国梦的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个人梦与国家梦、“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奋斗为支撑,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把握时代本质。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7]这一重要论断界定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本质的内涵,为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精髓要义提供了科学指南。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论。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而不断奋斗,但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命运的共同体,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得到集中体现。”[8]疫情暴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打起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核心的“硬核”领导力、超强动员力、非凡组织力,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面对疫情防控,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向青少年讲清楚疫情得到遏制的深层原因,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到,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引导青少年“以坚定的信念、真挚的情感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9]
理解突出特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同步交织,彼此激荡,我国仍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当今中国正处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就要求新时代爱国主义在葆有民族情怀的同时,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反对狭隘的、极端的民族主义。正如习近平所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国的命运與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我们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10]这启示我们,一方面要坚持爱国主义与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开放的时代,爱国不是自我封闭,极度自卑和盲目自信都是不可取的,而是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积极向世界各国学习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并在实践中实现超越,这是爱国者应有的品格。另一方面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爱人类的有机统一。爱国主义是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皈依,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与促进人类发展、摆脱贫困是各国人民共同的价值期待。世界只有一个地球,大家休戚与共,很多问题只有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加强合作才能解决。这次疫情就是一个明证。我们要向青少年讲清楚,为应对凶险的疫情,我国采取了超常规的防疫举措,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分享信息、通报情况,世界上很多国家也纷纷向我国捐钱、捐物,伸出援助之手。中国以一个城市的封城为代价防止疫情蔓延,展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为世界筑起了一道抗“疫”战争的防线,贡献了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代表布鲁斯·艾尔沃德指出,中国是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最具经验与成果的国家,世界需要向中国学习,各国应迅速做好准备,学习中国的快速响应机制。
力行:实践爱国主义理性行为
爱国主义是一种真挚朴素自然的情感,也是一种调整个人与国家关系的道德规范、政治原则。作为一种“主义”的爱国,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但爱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它最终要落实到现实中个体的行为之中。真正的爱国者,无不用实际行动证明和体现自己的爱国。疫情防控时期,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引导青少年把内在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具体的报国行动,需要突出思想内涵,把基本要求和具体实际相结合,创新方式方法,着力在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落实法治保障上下功夫。
强化教育引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核心是认知认同。首先,要注重典型引领,筑牢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可以通过讲述疫情防控中先进典型的故事,注重细节的展示,体现生活的烟火味,使其可亲可爱可学,而不能脱离对象实际,把典型塑造成高大上,甚至完美无缺。其次,要注重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的培养。结合这次疫情,向青少年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灾难频仍的民族,但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灾难吓倒,而是以坚强的韧性和奋斗精神在灾难中越挫越勇,不断成长。最后,要注重批判性思维的涵育。爱国主义教育要向青少年呈现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不能教他们只看成绩、不看问题,当然也要注意“度”的把握,善于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看问题要看关键和主流。面对此次疫情,我们在呈现抗疫中全国一盘棋、制度优势、互助精神等先进性一面的同时,也要客观阐释疫情防控中个别地方存在法治防控含量不足、个别人责任担当不够、个别媒体舆论导向不正等问题。笔者以为,只有基于客观公正理性的精神,教育青少年尊重科学,遵守法治,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有建设性地批判反思,才能使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
注重实践养成。实践是检验一个人爱国主义情怀有无、高低的重要尺度。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其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离不开实践的淬炼。疫情防控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家庭和学校都应该讲好这场战“役”实践:我们在学习习近平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论述中明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最美逆行者”的坚定步伐中感受精诚团结的力量,在国内外支援武汉的集体行动中读懂大爱无疆的境界,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中见证中国速度的奇迹,在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中体认青春的担当,在治愈患者的感谢中认识生命的可贵,在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等等。这些生动的实践能够从不同角度涵育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他们把爱国情转化为强国志、报国行。这个时期,家校应进一步增强协同,除了正常的知识教育外,更应加强家国情怀教育,教育他们坚守正道、弘扬大道,鼓励他们在安全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公益活动,引导他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11]和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加强法治保障。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支撑保障作用。在我国,宪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国旗法、国歌法、国徽法、英烈保护法等法律对爱国主义有直接规定,这对青少年依法表达爱国情感,矫正错误的、非理性的言行有重要意义,对一些打着爱国旗号做害国之事的人产生震慑作用,为他们提供了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的具体标准。疫情防控时期,无数平凡的人物特别是那些为抗击疫情而逝去的医生、护士、警察等,需要国家在法律上作出规定给予相应的褒扬,不能让这些人“流血又流泪”。这既是对爱国者的尊重和其身上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也是对后人的激励和鞭策。此外,这个特殊时期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时机,通过案例分析、法规学习,让青少年明白法治对人之成长、社会运转、国家安定的重要价值,引导他们做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模范遵守者、践行者和弘扬者。
参考文献:
[1][7]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5.
[3]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20-01-01(02).
[4]党的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647.
[5][6][9][1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9-10,2-3,18,8.
[8]刘建军.主题·本质·特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N].光明日报,2016-05-19(16).
[1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01).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逻辑意蕴与时代价值研究”(课题编号2019BKS006)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