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返校的那一天
2020-06-27陈姗
陈姗
- 编者按 -
“好久不见”,可能是此刻每一位老师最想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2020年寒假变得格外漫长。但是我们坚信,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此次战“疫”,早日相会于美丽的校园。这场战“疫”让我们对生命、对责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更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相信待到返校的那一天,老师们一定会有很多话想对学生们说,把对战“疫”的思考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北京教育》杂志邀请校长、教师谈谈如何“上好返校第一课”,并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深刻的教育教学案例。本期,我们呈现部分校长、教师的思考和设计。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是一场无声的战役,更是一节全民的课堂、一次人生的大考。作为一名校长,我深信,这终将会成为学生们人生道路上的财富。所以,当师生返回校园,我想,我一定要和他们聊一聊这三个话题——敬畏、良知和情怀。
老师们,同学们,停课不停学,成长不延期!有人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的,在我们身体力行抗击疫情的那些日子里,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沉淀很多人生思考,收获很多人生感悟。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三点感受:
第一,我们都要懂得敬畏。敬畏生命,我们才会珍视健康;敬畏自然,我们才能享受她的回馈;敬畏科学,我们才真正明白,原来人类从来就不曾停下探索的脚步。老师们、同学们,不懂得敬畏,我们就永远无法学会感恩;没有了敬畏,我们的灵魂就再也没有了约束——是的,没有了敬畏,我们很可能也就失去了“爱”的能力!“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当新冠肺炎在全世界范围内肆虐的时候,这又何尝不是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敲响敬畏的警钟!
第二,我们都要拥有良知。什么是“良知”?“性本善”是良知,“习相远”也是良知;“为众人抱薪”是良知,“为自由开路”亦是良知。良知其实就是善念、善行,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是“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就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防疫期间,我们最简单的“宅家”是良知,有同学在电梯里贴上一包纸巾也是良知;生活中,我们爱护一花一草,珍惜一粥一饭、半丝半缕,向每个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不恃强凌弱,这些都是良知。老师们、同学们,其实良知就是我们的品德、品性,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守住道德底线的人生智慧。
第三,我们要有家国情怀。老师们、同学们,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少年时代的周恩来总理曾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都是高尚而伟大的情怀。有了情怀,也就有了沉甸甸的责任;有了情怀,自然责无旁贷、全力担当。这次疫灾面前,冲锋在一线已是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已过古稀之年的李蘭娟院士,还有那几千名被感染的医护工作者,以及各行各业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们,他们哪一个不是胸怀家国、肩担使命呢?17年前,当SARS病毒肆虐的时候,许多孩子还懵懵懂懂,就像今天的你们一样,被全社会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而17年后的今天,当年众多的“90后”“95后”,却已经挺进抗疫一线,反过来守护家人、守护社会,挺起了这个时代家国的脊梁。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敬畏、我们的良知和我们的情怀,共同守护我们的今天,拥抱我们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