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策略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2020-06-27卢培珊

考试周刊 2020年41期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需要重视音乐欣赏教学,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欣赏观念,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努力通过多元化的策略来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水平,是小学音乐老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进一步探讨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效性的多元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效性;多元化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生的音乐教学开始受到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是老师进行授课的重要任务,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基础性入手,其中就包含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进而拓展小學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小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也能受到影响,包括想象力、语言表达力等。

一、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学生的音乐基础较为薄弱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各方面能力正处在发展阶段,音乐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鉴赏能力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存在困难,老师在引导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也存在阻碍。但是,正因为小学生基础的薄弱,更需要通过音乐欣赏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的巩固,有利于之后的音乐学习,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以及音乐素养。

(二)教学设备较为落后

老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欣赏中需要直观化地进行呈现,因此借助的音乐设备较多。但是,从实际调查中发现,不少小学的音乐设备较为落后,并不能满足小学音乐老师的教学需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常常会因为音乐设备的缺乏而降低教学水平,进一步阻碍了小学生音乐欣赏的学习,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小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

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好奇爱动,对于新鲜事物的热度持久性较低。老师在音乐欣赏中需要意识到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尽可能缩短音乐的聆听时间,不能长时间播放大段的音乐,这样会影响到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容易让小学生对于音乐欣赏产生无聊无趣的心理暗示。

二、 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性的多元化策略

(一)注重音乐的时空背景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音乐

对于每一首音乐作品来说,其创造都是基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之下。《松花江上》该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歌唱祖国》是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通过时代背景的了解,学生可以进一步感知作品的情感,进而深入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同时,在进行时代背景介绍时,老师不能长篇大论,最好以一些故事、任务入手,这些故事和人物最好是学生熟悉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降低理解作品时空背景的难度,也更容易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力量。另外,介绍作品的时空背景除了通过老师的语言表达,可以借助影视作品等形式来让学生直观感受那段历史岁月,或者那个地理环境,进而加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

(二)注重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对于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提不起兴趣,老师必须要注重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实现多种形式的结合,进而激发小学生音乐欣赏的积极性。第一,要突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不能以单纯地说教进行音乐教学。第二,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学生更多地去进行音乐作品的实践。一方面可以让小学生进行演唱演奏,让小学生进行演奏演唱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采取强硬化的手段,这样会打击小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自信心,甚至会让其对音乐学习产生恐惧。老师可以通过前期的哼唱,带领小学生进入音乐情境,之后再进行简短的展示,帮助小学生掌握音乐演唱的节奏和调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游戏化的形式进行学习。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比较好动,这种演唱演奏又或者音乐游戏的形式可以让小学生动起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第三,要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各个教学方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老师在应用教学方式时,可以结合实际的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需求,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进而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

(三)领悟歌曲内涵,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若想要真正懂得音乐欣赏,必须领悟歌曲的内涵,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对于音乐作品来说,其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音乐具有不同的特点,不能单纯从个人的爱好来评判歌曲的好坏。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小学生可能喜欢欢快明朗的音乐,但是并不是说哀怨缠绵的音乐就不好。从这里看出,只有真正懂得歌曲的内涵,小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歌曲欣赏。为进一步帮助小学生领悟歌曲内涵,可以从把握乐曲、歌词入手,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词与曲是构成一首音乐作品的重要因素,让小学生懂得词与曲的特色欣赏方法,在欣赏音乐时,以一种更加敏锐、端正的态度进行音乐作品的评判。

(四)调动小学生的个人情感经验进行音乐欣赏

小学生欣赏音乐具备难度,除了其音乐基础薄弱,还与其生活经验少,情感经历少有关。很多音乐中都包含了大量丰富的情感,一首音乐作品,其表面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实质上又是另一个意思。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老师需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进而感知作者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内容。另外,为了进一步引导小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图、讲以及演三者结合的形式进行,通过有趣的画面,生动的故事以及启发性的语句,调动小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进而更加深入理解作品。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理解音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也需要明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成了“拔苗助长”。

另外,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进行想象,不要直接向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知识的灌输,而是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来调动自己的情感经验,以自己已有的情感经验进行判断。首先,老师可以先通过插画的形式对音乐作品涉及的情节进行讲述,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进行音乐的第一遍聆听。之后,当学生再一遍听音乐时,便会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其也能以更加认真的态度进行音乐欣赏。

(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在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情况,选择的音乐要难度适中,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树立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在之后的音乐学习中,也能够更加主动。难度过大的音乐作品,小学生会产生抵触。难度较小的音乐作品,小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走神。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老师备课的重要工作,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進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

(六)不断提高小学音乐老师的综合素质

小学音乐老师作为引导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主要力量,必须要注重其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老师的综合素质过关,音乐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音乐老师的综合素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明确小学音乐老师的招聘标准,积极引入音乐教学人才,从而壮大小学音乐教师团队的力量。第二,要注重老师的培训教育,对于老师来说,其教学必须与时代接轨,必须与时俱进。只有通过老师的不断学习,才能保证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为了进一步督促老师的学习,学校要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帮助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水平。第三,积极拓展老师的文化知识面,对于音乐老师来说,其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面,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美感和文学性。其实,在进行音乐背景介绍中就涉及多样化的文化知识,只有老师具备一定的文学储备,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的时空背景。

(七)强化学生的主观意识

强化学生的主观意识意味着老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观点态度的表达。在传统教学理念下,老师只是一味进行知识的灌输,缺乏对于学生学习主体的尊重。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老师应该帮助学生突破标准答案的框定,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另外,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以一种更加轻松的态度进行音乐欣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三、 结语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基础,具备了欣赏音乐的能力,小学生才能进一步接触到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并能够有所感悟,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存在小学生音乐基础薄弱,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以及老师自身音乐素养缺乏和教学方式不合理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重难点的把握,不断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佟贺.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2]杜静文.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3(5):50-52.

[3]李倩.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规律初探[J].音乐时空,2013(10):122-123.

[4]谢雪梅.小学音乐欣赏课初探[J].语文学刊,2013(3).

作者简介:

卢培珊,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