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精准 一课一得
2020-06-27温小兰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构建有效语文课堂成为教师教学思考的问题,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于发展学生思维、语言、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各方面的能力。初中语文知识点过于分散零碎,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一节语文课当中很难实现对学生语文学科各项能力的发展和培养,目标精准,一课一得的教育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起到重要的引领方向,教师在每一节课中让学生围绕某一个点展开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发展学生各项语文能力,帮助教师构建有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目标精准;一课一得;语文课堂;有效性
目标精准,一课一得的教育思想是在每一节语文课中都有一个核心目标,核心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有效语文教学目标的提出可以引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保证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通过给学生展开具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重点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某一能力,改变教师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讲解大而空的现象,让学生在少而精的语文课程学习中有效发展自身思维、语言能力,提高自身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让学生在很多的“一课”中发展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完善和提高。
一、 以思维目标为主导,发散学生思维
语文教材中很多故事都有留白的写法,给读者产生意犹未尽的阅读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内的教学资源,使其助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创造型人才往往善于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在完善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自主想象的机会,培养学生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效。
例如,教师在上《我的叔叔于勒》这一篇课文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先确立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完《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后,在自己的理解上对菲利普夫妇与于勒会面场景进行描写。学生在莫泊桑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的笔下了解到: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有巨大变化,通过少年约瑟夫的视角,勾勒出薄情寡义的菲利普夫妇形象。学生在仿写时要立足于原文给出的人物性格特征和品质,同时加上自己的情感创作,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再创作,有效发展了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仿写中写到叔叔于勒与父母会面发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在会面前全家都在为感恩节做准备,叔叔于勒的到来打破和谐安宁的氛围,父母纷纷叫嚷着将叔叔于勒赶出家门,拒绝与他相认,自己内心感到难过进房间给他一件皮袄,叔叔于勒在祝福自己后消失在茫茫大雪中,之后父母没有再提到过他,同样自己也没有再见过他。这一篇仿写中学生基于原文的创作基调,在符合各个人物性格品质下对文章进行仿写,通过对会面时外界环境和人物语言心理的描写,使不同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表现出自己对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讽刺和对人性弱点的思考。教师挖掘课程教学资源,根据不同课程讲解的重点发展学生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仿写练习中有效发展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加入更多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语文课文学习的成效,从而更好地“得”到思维发展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二、 以文化目标为主导,提升文化素养
素质教育理念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妙借助教材内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实现自身文学积淀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形成稳定基本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让学生在文学知识海洋畅游中丰富精神世界,实现自身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完善。
例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文化目标为主导课程开发,可以以古诗词教学为主。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用语精炼,意蕴丰富。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净化心灵,深厚文化底蕴,同时古诗词当中蕴含的经典理念,会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念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素养。如学习苏轼《定风波》这首词,学生了解到苏轼在面临激烈竞争,遭遇打击流放时,自己没有被挫折和不幸打败,而是以乐观豪爽的性格心态和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面对贬官的生活。词中苏轼不顾风雨吟啸徐行的态度,穿着草鞋拄着拐杖在雨中行走却感觉胜似骑马前行,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表示苏轼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词的下半阕由描写天气象征自己的人生,即使现在面临风雨,但风雨过后仍然可以看见太阳,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生活要充满乐观和希望,即使现在面临绝境,但也可绝处逢生,希望和转机就在前面。这首古诗词作者通过飘逸豪放的写法直抒胸臆,表明自己的志向和人生态度,学生通过学习和鉴赏这首古诗词既能感受古诗词表达艺术之美,同时开阔自己的视野,陶冶自身情操,让学生在不同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古诗词中,感知作品,了解特定背景下诗人的怀才报国,思乡念友,怀古伤今,羁旅闺怨,隐逸出世,吟山咏水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文学积淀,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三、 以语言目标为主导,增强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之一。社会生活离不开与人交流,由此可见语言表达能力對学生个人发展成长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语言能力也是学生语文学习必备技能。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注和培养,使学生在正确的学习方法下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上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赏析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心情及高尚品质,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如文中“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中的“扑”和“抓”体现了母亲非常在意我内心的感受,害怕我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中的“挡”是母亲害怕“我”看到秋天的落叶而触景伤情,影响身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传递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价值,用具有修饰性的词汇和语言讲解课程内容,使自身的讲解方式更加生动形象,蕴含趣味,可以向学生传递出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优点,从而吸引学生加强对自我语言能力提升方面的关注,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感染,提高对自身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同时为有效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阅读积累课。在阅读积累课中,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进行摘录,学习和模仿他人优秀的表达手法,进而弥补和完善自身的表达方式。如在以“青春”为主题的写话练习中,学生将青春比喻成向着阳光的向日葵种子,象征希望;将青春比喻成一块小小的石头,引领我们走向成功;青春似火,青春是灯,青春是一切象征光明的事物。这样学生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扩大词汇量,熟悉各种写作表达手法,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写作中表现出更高的层次和水平。在这样的好词好句积累中,真正“得”到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和提升。
四、 以审美目标为主导,提高审美水平
传统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审美水平难以实现提升,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和发展,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审美情感,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成为教师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中富含美育的经典作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精读文本,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给学生带来语文学习美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春》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这样确立教学目标:先让学生回忆和想象春天的美好,用自己的笔描绘出来后,再与朱自清笔下的春天进行对比,看看朱自清的文章“美”在哪里,从而“得”到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春天,春天代表勃勃生机,无论是春天的雨还是春天的花,它们都构成清新活力。春天已经在人们心中幻化成美好的景象,是希望的代表,所以人们赞美春天,喜爱春天。但真正让学生把心中的美景用精彩的语言表达出来,可能就有些难了,更何况要和朱自清这样的大文豪做比较呢!本节课,学生在朱自清笔下了解到他眼中不一样的春天,课文中描写到春天的草破土而出用“偷偷的”“钻”表示,拟人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在朱自清笔下的草“嫩嫩的,绿绿的”,使人不禁联想到古诗词中描写野草不尽,春风又生的景象,同样春天的花不仅有树上的桃花、杏花和梨花,还有地上的小野花,从视觉到嗅觉,作者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展现出花朵竞相开放,色彩缤纷的美好景象,作者用想象中春天果实的丰收和成百上千的蜜蜂蝴蝶衬托出花的鲜艳和芳香,春天的风是柔和的,春天的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像薄烟,春天的人们欢天喜地,走出家门迎接和欢迎春天。在作者描绘的五幅春景图中,学生通过精心潜读文章,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用语精妙的文字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提高学生对春的向往与憧憬。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 结语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立足学生综合素养的完善发展,语文教学知识点琐碎零散,需要将课程进行合理分类,找出其中适合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知识内容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针对性、具体化的讲解。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少而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效大大高于多而空的教学方式,教师善于把握课程教学的侧重点,挖掘文本教材内发展学生思维、语言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内容,在不同课堂教学“目标”下实现不同的“得”,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与水平,真正地实现初中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闫宏玺.教育体制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教育研究——以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学周刊,2017(11):154-155.
[2]田拥丽.試论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教育——以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6(8):116.
[3]沈雪芳.挖掘文本写作特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苏教版第8册《番茄太阳》教学谈[J].华夏教师,2017(5):68.
[4]俞伟桢.挖掘兴趣点,点燃学生自主学习之火——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7(25):41.
[5]王宗莹.困境分析,对策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4).
[6]贾智娟.作文巧出彩,更上一层楼——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技巧之点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1):97.
作者简介:
温小兰,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