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实践操作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0-06-27潘国申徐杰伍春莲

考试周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生物课堂高中生物

潘国申 徐杰 伍春莲

摘 要:本文以杜威的“从学中做”及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为理论基础论述高中生物教学中将学生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以生活实践讲知识,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实践;科学技能;生物课堂

生物作为一门科学课程具有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知识可验证性强,学生可操作性高等特点。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更应当注重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重生物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当提高学生将生物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的能力。

一、 课堂知识教学与学生实践操作结合

(一)将结合实践讲解转变为学生切身感受

杜威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书本所获的知识是虚渺的。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体而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目的、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以及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科学理论生成的本真之源。生物学科中很多的知识点都与生活密不可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践来进行知识讲解,固然能让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知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将更加真切。

比如,在教授《人类遗传病》这一节内容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各类遗传病患者图片,来讲解相关知识原理,课堂上学生见到了许多日常不常见的病人照片,会一时震惊不已,能够调动课堂氛围,学生也感叹颇多,但当你仔细听,你会发现部分人关注的焦点是“奇怪”,甚至部分调皮的学生会笑谈其间内容,并不能很好地让所有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无法很好地让学生认真重视本章节内容,学生不能从多媒体直观地感受到各类遗传病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我在进行本节内容教学时结合图片、视频和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知识讲解。课后与学生沟通,发现学生知识掌握及情感感悟与预期教学效果仍有不小差距。次日,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在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恰逢当地社区组织残障市民在此召开相关会议。沿途各种残疾人很多,不乏有21-三体综合症、维生素D佝偻病等患者,在取得患者家属及患者的同意后,将一个理科班的学生带去与他们同行,让学生自发去搀扶他们,去观察他们,去与他们沟通交流,平日粗心马虎的学生,这时显得格外仔细,都显得格外严肃与沉重,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感情显露。到达休息地后,各班休息,我把学生召集起来,又将《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讲解了一遍,此时的每名学生相比课堂上更加的认真,即便没有了多媒体的辅助,对遗传病的体会却更加的真切。最后,我让他们以“我与他们行走的这段路”为题,结合相关知识与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心得体会,最终发现每一位同学都能将遗传病的相关知识与自身的情感态度真实地表达出来。

(二)将教师演示实验变为学生亲自实践

把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各种社会活动和职业之经验或形式,进行知识教育。生物学科是运用性科学课程,课本知识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运用科学的基本入门,更应该重视学生应用科学解决问题和创造生产的能力。技艺再精湛的大师,不让弟子动手操作,也难名师出高徒。从“做”中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通过亲自动手,自己获得知识。高中生物教师应当认真准备每一堂实验操作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自完成实验操作,得到实验结果,让其在实验操作中总结归纳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比如,在进行《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章教学之前,本人简单为学生讲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然后布置课后作业,即“利用身边资源,查找相关知识,制作一个细胞模型”。两天后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向我展示他们的“细胞”,课上我让每位同学到台上展示讲解自己的制作成果,大部分同學用橡皮泥制作,还有用木头、杂粮、泡沫、塑料等,每一个人都做得比较贴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无疑会遇到不少的问题,但为了做好自己的模型,他们会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自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操作,不仅让学生对知识掌握更牢固,使其正确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手段,更提高了他们的科学创造力。

在学习《半透膜》时涉及渗透实验,本人讲解了实验原理,但没做演示实验,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渗透装置。许多学生采用鸡蛋薄膜制作渗透装置,随后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制作的装置能够成功演示渗透现象,再进行理论检测,学生对半透膜的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老师演示效果好。让学生自行进行实践操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更对学生动手能力与自我研究能力有很好的提升。

(三)将多媒体展示变为知识的宏观呈现

教学中采用各种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明显的长处,但是替代不了实物、标本及身临其境的调查观察。高中生物很多的知识都是建立在微观的基础之上,抑或受各种条件限制而很难为学生宏观呈现,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似乎是最好的教学手段,但并不能让知识很直观生动地印在学生脑海里,从而引发学生知识与情感的共鸣也是有限的。所以,将生物知识宏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及加深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比如,在进行细胞结构相关内容教学时,除了让每位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真实细胞外,还应准备细胞的结构模型。用结构模型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才能更加直观地感受细胞,才能在脑海里形成对细胞的空间结构印象。有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果不结合模型讲解,无法想象细胞及其内在细胞器的空间立体结构。再比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时,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化合物结构式,但不能表现出元素化合物所具有的空间结构,这样就不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更不能准确认识有机化合物本质。所以,一套能够完整呈现生物微观知识的模型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及思维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人的生长发育》这类知识强调知识的连贯性,重点在于受精卵到生物个体的过程,用相关视频确实可以向学生展示这一动态过程,但很难让学生感悟生命,提升情感价值观。为此,本人在讲解人的生长发育时,将鸡的生长发育作为补充讲解,并且用了21天的时间,与学生共同孵化出20只小鸡。《人的生长发育》授课结束后,我宣布了孵蛋计划,引起几乎所有同学的响应,都踊跃报名参与小鸡孵化。采用电热水床孵化,每日需要对鸡蛋进行翻蛋,让蛋均匀受热,学生自行安排每日轮值进行。因为鸡蛋孵化每日变化明显,所以每日晚自习,本人都选择一颗鸡蛋进行照蛋,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蛋内的变化,见证小鸡由蛋到鸡的过程。一次次的观察,学生除了对蛋内的变化感到不可思议外,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成长表示震撼,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的情感也不断加深,直至小鸡出壳那天,彻底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单纯的知识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重视与情感的培养,将知识所经历的过程宏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才能激发学生感情深处的共鸣,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 实践操作与教学相结合中的师生形象及关系

(一)教师是引导者、示范者与纠错者

在学生实践操作与生物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索新知的欲望,做一名学生生物学习上思维与行动的引导者,以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上持续探索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成为其模仿的对象,在学生实践操作与课堂结合中,教师要从始至终做一名规范、制式、严谨的示范者,以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在操作过程当中的错误实践,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说明错误操作会导致的结果,并给予鼓励,扮演一名严厉且温柔的纠错者。

(二)学生是探索者、体验者与思考者

在实践操作与课堂结合中,学生是探索者、体验者与思考者。课堂中的每名学生应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会探索新知,逐步从被动引导向主动探索转变,做一名积极活跃的探索者;每名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观察理解教师的示范,以科学严谨的务实精神做好每一环节,做一名验证并获取知识的体验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积极思考,不畏难,不留疑问,遇到自身思考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寻求教师的帮助,让知识学习掌握得更加扎实,做一名学习道路上会求助的思考者。

(三)师生是共同探索求知的合作伙伴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两大群体,不可有严格的师生界线,亦师亦友是最佳关系,既可保留教师为人之师的严谨形象,使学生尊师重道,也能让师生之间关系更加亲近,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交流更加融洽。师生之间是共同探究的合作伙伴,不同在于,为师者,对知识探究获得的更早,更为熟练;学生是初次接触的探索新手,对新事物仍保持着好奇。教师在教学之中,要多思考如何能让学生更加容易且快速接受知识,要把握好学生最初的好奇心,合理应用教学策略,将好奇心转变为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没有什么是可以一次体验后便能熟能生巧的,所以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学习。任何的合作伙伴,在相处之中,均可能会出现情感疲劳期,高中学生情感思维并不稳定,不能合理调节自身,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引导,以保持学生身心健康,达到学习效率最优化。师生之间是互相尊重,一起学习探索,相互关心理解的合作伙伴。

总之,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以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更需要时刻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知识的机会,让知识离学生更近,不要变成可望不可即的科学大道理。学科学就是要做科学,没有什么方便的捷径可取代生物科学学习中的实际观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高效率的保障,是师生双赢的重要前提。

(通讯作者:伍春莲)

参考文献:

[1]王晓琳.杜威“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2]黄英杰.杜威的“做中学”新释[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6):122-127.

[3]吴丽萍.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在新课改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269.

[4]朱正威.生物科学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J].生物学通报,1996(8):37-39.

[5]朱正威.最好的媒體技术也不应替代实际的观察和操作[J].生物学通报,2011,46(6):26.

作者简介:

潘国申,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徐杰,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伍春莲,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生物课堂高中生物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