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06-27刘素芳陈月忠
刘素芳 陈月忠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德育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但是,当前高中德育教育还不够理想,尤其在高考的压力下,部分学校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导致学生的发展不平衡。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班级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德育教育;问题;对策
深化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水平,不仅是学校综合发展的需要,还是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管理的必然举措,更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德育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视。但是,因为部分高中学校更加注重理论而不是实践,加上起步晚、效率低等不利因素,导致德育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因此,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有效提高高中班级德育水平。
一、高中班级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比起实践,德育教育更加看重理论
结合目前的教学实践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很难真正地将教育实践落到实处,往往只进行简单的口头教育和枯燥乏味的理论教育,导致德育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有的学校虽然在每个学期都会开设一些班会教育课,但是教师在班会课上,通常只会进行理论讲授或一味地说教。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不能完整地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道德内涵,也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和共鸣,更不用说从中受益了。
2.教师本身的德育教学水平不高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机会学习德育专业理论知识,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技能培训,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果教师的德育教学水平达不到要求,那么必将使德育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学校整体德育水平的提升。
3.家庭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现在有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考试成绩,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当发现孩子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如何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而是去指责教师。实际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自身修养和行为习惯,都会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着孩子。因此,从学生思想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层面来讲,父母的作用远大于学校。父母只有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才能使学校的德育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高中班级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1.重视德育教育工作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而学校应该被摆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位置。因此,学校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
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和专业化人才的主要途径。教育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其侧重点,其中,贯穿教育全过程的重点就是道德教育和智慧教育。两者相比,道德教育显然比智慧教育更加重要。因为对个人而言,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对全人类而言,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有效运用他们的智慧。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应是实现道德与智慧的统一,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智商人才。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该在战略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2.制定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
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最基础的一点就是确立德育的地位。在德育教育的初始阶段,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德育有正确的认识,让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德育的管理目标是使学生对德育目标和教育使命有清晰的认识,并在一定时间内明确德育教育目标。
德育教育的规范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具备基础专业技术水平,它是道德的底线,是基本的社会公德;第二个层次是要有发展前途,它划定了道德教育应该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包括集体主义、时代主义及爱国主义等基本内容;第三个层次是要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它追求的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但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做得到。这三层目标规范之间是一种互相联系而又层层晋升的辩证关系。学校的德育方法必须以小目标为基础,设置普遍的小指标,并根据青少年的心理认识制定可行的目标和实施方式。
3.及时更新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
(1)有效结合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素质教育水平也在日益稳步提升。在这种社会现状下,学生的道德问题也与心理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学校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态度和信念,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2)有效结合学校与家庭
在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做了延伸和发展,同时,家庭教育有效地辅助了学校教育,两者之间有着取长补短的关系。家长可以切实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并有效地监督学校教育,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处在“三观”形成期的学生可能会模仿家长的一举一动,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的不良模仿行为进行纠正。总体来讲,学校既要使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也要扮演好学生学习道路上主要教育者的角色。
(3)有效结合学校生活与社会环境
每位学生在接受了学校教育后都会走向社会。良好的品格是加强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保证,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社会交往的根基。道德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常进行,而社会生活同样也是道德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学校要密切关注社会实际情况,增加各種积极新闻,给学生带来正面影响,让学生学会在社会的熔炉中感受道德的正能量。
4.优化德育教育途径
虽然现在有很多学校会有意识地组织一些德育教育,但大多数是将先进的教育手段强加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上,途径较为单一,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想提升高中班级德育教育水平,学校必须优化德育教育途径。
(1)深化思想政治课程的内涵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开设思想政治课程。这种类型的课程主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作为引导,完善学生对社会科学的认知,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思想素质水平和认知能力的目的。
(2)紧跟时代的步伐
学校应该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德育教育的内涵、目标及运用方法。
(3)加强班主任实际工作
高中班主任要用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教育学生,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进而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4)将德育教育同网络生活相结合
数字时代的网络化教学正在向学生的日常教育进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网络教育方式的冲击。传统的教育方式一般都是在教室里进行集体授课,而开展网络教育,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第二,网络教育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感情的途径。这些新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并近距离了解社会现状,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现阶段,我国正在努力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而学校德育课程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主要的途径,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但这些不足和问题恰恰为我们接下来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方向和依据。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应当全面分析德育教育的开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寻找更适当的途径来提高自身德育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蒋斌.浅谈新时期初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工作要求[J].文理导航(上旬),2015(10):2.
刘燕.发挥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J].中國教师,2019(04):108-109.
陈福元.新时期中学德育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探索[J].中学时代,2014(04):206.
王甸成.细化养成教育,促进品德形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18.
邱岷,黄杰.浅谈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8):126-128.
高妍华,刘胜.高中班主任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J].学周刊,2019(15):170.